USB 3.0,其USB速率模式稱為「Super Speed」,是USB(Universal Serial Bus)的第三個主要修訂版本。曾名为USB 3.1 Gen 1,现名为USB 3.2 Gen 1×1,其主要技術標準有:支援全雙工,並採用發送列表區段來進行數據發送,供電標準為900mA,傳輸速度為5Gbit/s。USB 3.0的设计兼容USB 2.0与USB 1.1版本,并採用三級多層電源管理技術,可以為不同設備提供不同的電源管理方案。
The Super-Speed USB Logo
USB與Thunderbolt的速度比較表
USB 3.0採用新的封包路由傳輸技術,線纜設計8條內部線路,除VBus和GND作為電源提供線外,剩餘3對均為數據傳輸線路——其中保留D+與D-兩條兼容USB 2.0的線路,新增專為新版所設的線路SSRX與SSTX,因此USB 3.0比USB 2.0多了數個觸點。USB 3.0的Standard-A接口繼續採用與早先版本一樣的尺寸方案,接頭採用藍色外觀(USB 2.0 Standard-A接口採用黑色外觀),只是內部觸點有變化,新的觸點將會並排在目前4個觸點的後方。引入展頻時脈技術,降低電磁輻射的逸散。
Intel發表的xHCI規範支持USB3.0的接口,且向下兼容USB 2.0的接口。Windows 8和後續的Windows作業系統都內建原生的USB 3.0支援。
電磁干擾
USB使用差分信号進行資料傳輸,以USB 2.0為例,要達成480Mbps的傳輸率,那麼其傳輸的差分信号运作頻率須為240MHz,USB 3.0需要2.5GHz的差分信号頻率方能達成5Gbps傳輸率。而爲了降低高運作頻率產生的電磁干擾,USB 3.0引入扩频,將原本集中在2.5GHz頻率的能量,USB 3.0以2.5GHz為中心呈現正弦的絕對值分布,降低2.5GHz集中的能量,這樣下次出現能量集中的地方為三次谐波7.5GHz(也因這樣所以在USB 3.0線材規範中都有針對7.5GHz制定要求)。
然而,2.5GHz的運作頻率與ISM頻段(2.412~2.462GHz)靠得太近,加上展頻時脈技術的緣故,原本單一的2.5GHz訊號的能量會延展成從直流到數GHz的頻寬干擾,令USB 3.0在運作時其電磁波訊號的能量會覆蓋ISM頻段的訊號,也無法使用濾波器過濾訊號。因此同一電路板上USB 3.0無法與藍牙、2.4GHz頻段的WLAN在相鄰不遠的情況下一同運作,而USB論壇針對此一現象,也僅能要求製造商將電磁遮蔽做好,從USB插槽、線材、直到外接裝置端都需要做屏蔽接地的動作,盡量壓低輻射出來的電磁波。而實測表明USB 3.0與藍牙、2.4GHz的WiFi裝置在靠近的情況下,出現了斷流、連線中斷、傳輸效能明顯下降等情況,而將USB 3.0的連接點做好遮蔽,或者將藍牙、2.4GHz WiFi等裝置使用延長線連接並遠離USB 3.0裝置,同時運作的干擾問題明顯改善。
USB 3.0與ISM頻段的電磁相容性問題,也間接令不少行動裝置(如智能手机)等沒有考慮對USB 3.0的支援,雖然也有一些智慧型手機支援USB 3.0(如三星Galaxy Note 3)。
針腳定義
针脚编号 | 颜色 | 信号 (Type A) |
信号 (Type B) |
---|---|---|---|
1 | 红色 | VBUS | |
2 | 白色 | D− | |
3 | 绿色 | D+ | |
4 | 黑色 | GND | |
5 | 蓝色 | StdA_SSRX− | StdB_SSTX− |
6 | 黄色 | StdA_SSRX+ | StdB_SSTX+ |
7 | Shield | GND_DRAIN | |
8 | 紫色 | StdA_SSTX− | StdB_SSRX− |
9 | 橙色 | StdA_SSTX+ | StdB_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