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的人有很多选择,有选择意味着有自由,但也意味着有选错的烦恼,这是个强者的烦恼。关键点在于如何选对。
-
首先看:如何判断一个Offer比另一个好?收入更高的Offer是不是就是更好?专业的生涯规划师一般用3个方面来评价一个工作对于你的价值:职业价值=收入+发展+情感。收入、发展和情感收益,共同构成了职业收益。一个Offer是不是更好,要看整体收益,不要仅看工资高低。
-
收入很好理解,就是你的经济收入、还加上期权、福利等等一切的显性、隐性收入;发展部分包括行业的发展速度、职位的发展通道,对于一线员工最重要的,你的直接上级自己发展怎么样?他是不是一个愿意带你的人。在一个公司里,你的上司的上升速度直接决定你的速度。
-
情感部分也包括很多,比如说同事关系、公司文化氛围如何,头条的文化是程序员文化,而腾讯则更多是产品经理文化,哪个是你要努力校正自己才能适应,哪个是天生如此,如鱼得水的?你关注的价值观在这家公司有所体现吗?比如说你是一个关注工作生活平衡的人,还是持续的智力挑战对你更重要?
-
这三个要素:在职业发展的前期,三者重要性的排序,应该是:发展>收入>情感。
-
搭建自己的“最适合自己的工作”的内在标准。至少应该调查过下面的问题:我这个职位在两家的发展空间是怎样的?我要去的这个团队,在公司内是重要的部门吗?腾讯游戏在腾讯显然是主营业务,那头条给的Offer的部门重要性如何?要去的团队的直接上司是谁?他和我的搭配会好吗?腾讯的产品文化和头条的程序员文化,哪一个更加适应自己?除了收入和发展,自己在工作里还看重什么?如果Offer在不同城市,我更适合哪个城市发展?
-
当你有了一个内在的标准,你在公司内部,就业市场的层面上,会带着自己的意识雷达看问题,你找到好机会和好职位的速度会比别人快很多。就好像当你决定买某一款汽车,你会突然发现街道上满街都是这种汽车一样。
-
你需要一些途径了解另一个新选择。比如,人脉调研:通过人脉关系,找到头条的员工,问问他对于这个部门、团队的意见。头条的团队结构是比较平面的,并没有明显的层级,所以决定你发展的,是项目组的负责人,他的战斗力,他的成事能力决定了在这个系统内的可能性,相当于一次小型的创业。
-
桌面研究:去脉脉的职业信息区调研一下两家企业的评价,能收到很多新的资讯。在百度知乎,能找到很多的关于两家公司的资讯,也可以看看。一定要注意,对于大公司而言,决定你发展的不是公司名称,而是你具体进入的部门和团队。
-
自我梳理,列出所有你觉得看重的部分,然后一条条的列出来。然后给他们排个序,形成对于自己的“适合工作”的标准。梳理一下自己对于职业的需求——除了发展、钱这些外在的部分,我真正看重的是什么?你可以用一张白纸,回想一下自己工作比较快乐有成就感的时刻,把你自己内心对于关注的所有东西都写出来:你对于工作内容有哪些期待?是充满挑战还是有清晰结构的?你对于人际关系是怎样的?轻松愉快还是高竞争的?你对于上司的期待是什么?是放手给你空间,还是真正能带你的?
-
别让信息迷惑了自己的思路,对于大部分职业初期的人来说,重要性依然是: 发展最重要,收入和情感的选择,则视乎当前你的现金压力。
-
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如果做完调查,两个Offer没有明显的差别,我不建议你换。一方面是深度了解一个职位本身就需要很长时间,既然表面没什么差别,那就先把一个职位做深做好,到1到2年有了深刻体验,才能负责任的说哪里更好。另一方面,这也证明你自己没有发展到对于职业路径很清晰的阶段,就好像一个新学吉他的人,还没有能区分两把高级琴吉他到底哪个好,先用着一个好的入门琴练习就很不错。
-
如果只有细微的差距你就乱动。这些选择是自由也是诅咒,让你没法好好安心提高自己能力,埋头做出点事情来,东看西看,东跳西跳,两年以后会变得逐渐平庸。最好的时机,应该在你在一份职位上认真工作2年以后——以前是3年,但现在互联网企业2年挺正常的——此时的你对这个职位、公司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内适应,吸收了这家公司的精髓,对外做出来了成果,在内部有了1-2次晋升,你从内到外都有了全新的提升,在简历层面也大有不同。你在这个山头踏实的爬了一截,抬头环顾,发现又是一派全新的选择和气象,这是在山下的你怎么都想不到的。这时候,再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