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污染防治之源头防控

最佳的环境保护唯有源头防护。

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内容包括防和治,关键在于防,而防的关键在于源头防控。
防属被动性的预防,但我们要将其转变为主动意义上的。
为什么呢?
一、字面意义。从组词顺序上看,防是排在前面的。根据组词规则,排位越靠前重要性越高。
二、防控与治理的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源头防控相对于末期治理所花时间更短,金钱成本更低。源头防控是防患于未然,是将污染扼杀在摇篮中,是尽可能的将污染的可能性降为0或者降到最小。治理属于末期操作,是污染发生之后采取的措施,一旦发生污染,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都很难恢复到原状。

我们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一直在参考美国的工作经验,但更多的借鉴美国的治理经验,借鉴她的修复技术以及修复管理技术、修复理念、设备、药剂等。但很少有人关注美国在源头防控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随着我们对环保工作认知的加深,我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点在于源头防控,但是如何做这是一个问题。如果美国有相关的工作内容,我们可以借鉴一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我们环保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排污许可即是源头防控的一种。通过制定法规和规范来限制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和浓度。排污许可是在污染物排放源头限制污染物排放的量和浓度,以期将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量降到最低。这一制度已经较为完善。

但对于已经排放或者事故性排放的污染物如何进行防控?如何防治其影响保护目标?那么就需要在污染物运移途径中或受体保护端进行防控。
以垃圾填埋场为例,防渗膜作为途径中的预防措施,若防渗膜发生破损,渗滤液如何处置?如何减小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怎么样确定或者评估防渗膜的有效性,不管是正常有效性评估还是事故性评估。在确定发生泄漏时如何进行补救?或者如何在垃圾填埋场设计时考虑这些因素,将事故性泄漏考虑在内,事故性泄漏后如何通过设计时考虑的设施或者沟渠进行导流、管控?总不能将垃圾全部清除掉,然后重新铺设防渗膜吧?所以防渗有效性评估、以及泄漏后补救措施或者设计时增加事故性应急措施等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