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原生边缘计算:探索与展望

本文探讨了云原生技术在边缘计算中的应用,提出全栈式云原生边缘计算架构,结合软件定义网络与网络功能虚拟化实现资源协同管理。文章还分析了容器分层特性的低开销微服务部署优化,以及云原生边缘计算面临的资源管理、服务状态管理、边缘智能应用和安全隐私等挑战。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本文首发于《物联网学报》2021年3月第5卷第1期,边缘计算社区经过物联网学报授权,发布本文。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772480,No.61972171);之江实验室开放课题(No.2021KE0AB02)。

本文作者:曾德泽,陈律昊,顾琳,李跃鹏.

以下为正文,总共14600多字,预计阅读36分钟,建议收藏保存!

摘 要:云原生计算基于低开销容器化的运行方式非常契合边缘计算,因此,提出将云原生技术应用于边缘计算, 发挥云原生的优势,使资源管控对应用开发部署透明化。考虑相较于云计算,边缘计算具有资源广分布、高异构、 多碎片特征,亟需算网协同的资源管控。根据云原生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整合软件定义网络与网络功能虚拟化等未来网络技术,提出全栈式云原生边缘计算架构。在此基础上,考虑容器的层次化特性,提出适用于有限边缘计算资源的低开销容器部署方法,分析探讨云原生边缘计算所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云原生;边缘计算;容器;微服务

01

引 言

为了应对海量终端快速增长的高算力需求,通过计算卸载等方法利用云计算的海量计算资源被广泛认可。但“端-云”间高时延难以满足诸多实时应用的低时延要求,边缘计算概念应运而生。边缘计算通过将计算需求转移至靠近用户的一侧,利用网络边缘的计算资源承载云计算服务,利用“数据上行、计算下行”的方式,突破了“终端+数据中心”两级架构的局限性,可以满足应用对时延与带宽的需求[1-3]

边缘计算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以低时延、高带宽的方式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环境和云计算能力,被视为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共同促进着工业互联网、车载网络、智能驾驶、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virtual reality/augmented reality)、智慧医疗等行业产业的变革[4-5]。特别是随着6G被提上日程,利用边缘计算发展边-端融合系统,通过算网融合调度优化来发挥6G的超低时延优势,被视为未来计算的新兴发展趋势[6]。计算优先网络[7]、算力网络[8]、多接入边缘计算[9]等边缘计算相关概念与技术,说明了边缘计算在未来网络与计算中的重要性,引发了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

从产业现状看,阻碍边缘计算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边缘服务的开发、管控以及边缘应用生态的构建。尽管边缘计算资源管理与任务调度优化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关注[9-10],截至目前,业界尚未有一套统一标准的资源管理与任务管理框架。

尽管边缘计算与云计算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但由于其资源异构、设备分布广、资源碎片等特点,传统云计算解决方案(如OpenStack)在应用于边缘计算过程中存在诸多不适与局限,包括:

1)复杂性,边缘设备能力差异大、网络接入方式多、类型多样的终端设备和服务需求的不同导致复杂性大;

2)难预测性,终端设备的移动性和随时间变化的任务需求使得难以预测;

3) 不确定性,边缘设备的资源异构性和任务负载的动态变化造成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4) 高动态性,云数据中心内在的数据和服务按需下行需求造成高动态性。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打造边缘计算平台的“操作系统”势在必行。

尽管存在差异,云计算的发展历程仍为边缘计算提供了参考与借鉴,诸多解决方案已尝试将云计算相关框架与技术迁移至边缘计算,并根据边缘计算特点进行定制改进,如针对边缘计算资源广分布的特征对OpenStack 进行定制化改进[11]。近年来,云原生正逐渐成为云计算的发展主流。以Kubernetes为代表的云原生编排系统,被广泛认为将成为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操作系统。云原生通过容器化、微服务化、松耦合化服务,实现基于服务的快速按需应用编排构建,满足快速迭代的需求驱动应用开发模式,成为软件开发的主导力量[12]

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拓展,也可有类似的发展思路。硬件低耦合的轻量级云原生支撑技术(如容器)较契合边缘计算的资源特征,容器(如Docker)能够轻量级地实现多个用户之间的隔离,进而实现资源的弹性伸缩管理以及应用的注册、发现、编排、发布,提升应用开发运行效率。此外,相较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的异构性更高,其资源形态多样、网络接入多样、访问特征多样,由应用开发运行维护人员直接管理物理资源,挑战大、效率低。

因此,通过容器抽象资源,让资源管控对应用开发运行维护人员透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云原生应用拓展至边缘计算平台,已经得到了学术界和业界的认可。现在已有一些针对边缘环境的解决方案,如Kubernetes的简化版K3s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2018年发布的Kubernetes原生边缘计算平台KubeEdge等框架,迅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

云原生边缘计算通过容器等支撑技术实现了底层物理计算资源的抽象与软化,解耦软件开发运行维护与底层资源管控。事实上,除了计算资源以外,网络资源管控也是边缘计算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相较于云计算,边缘计算网络异构性更强,表现在接入方式(有线与无线并存)异构、带宽异构、可靠性异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边缘计算具有非规则的网络拓扑。边缘计算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支撑,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对边缘计算的资源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网络角度看,邬江兴院士指出:互联网的多元化发展,导致当前僵化的网络运行机制下传输控制、资源管理、配置维护等复杂性倍增,网络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13]。针对该问题,以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功能虚拟化为代表的未来网络技术以网络开放为目标,打破传统刚性的网络架构和基线技术对网络多元化发展、个性化服务、创新应用发展的制约。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功能虚拟化事实上实现了网络层的软化,通过软化实现开放,进而支撑定制创新,在云计算中已得到了广泛认可与应用。

综合当前边缘计算的发展困境以及云计算的前沿发展趋势,本文认为软化是推动边缘计算发展的潜在思路。本文将云原生技术以及未来网络技术融合,提出了全栈式云原生边缘计算架构,实现算网融合的资源管控。针对边缘资源有限特征,通过发掘利用容器的分层结构特征,研究了低开销的边缘服务部署优化方法。最后,对云原生边缘计算将面临的发展挑战进行展望。

02

云原生计算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1 云原生架构:微服务和无服务器计算

云原生计算[14]通过引入灵活的网络资源调度方式,实现动态的资源编排,成为云计算网络开发和软件部署最快速有效的方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定义云原生计算的特征属性为:面向微服务、基于容器化封装和自动化管理。在云原生的架构中,应用程序被开发为无状态和松散耦合的微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重用性和可靠性。

以云原生的方式对应用进行运行维护具有诸多优势,能够适应DevOps模式、持续集成等应用研发需求。如当一个服务实例在运行中失效时,另一个服务实例可以快速生成并立即顶替其功能;当服务请求剧烈变化时,能够灵活地实现服务实例的缩放,提高资源利用率,保障用户服务质量。接下来,简要介绍云原生计算的架构与支撑技术。目前,云原生计算主要有微服务和无服务器计算两种主流架构[15]

微服务通过将一个大型单体应用分解为多个 小型模块来进行部署,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构建、测试和部署单个服务,不会对整个产品或其他服务产生不良影响[12]。微服务能够实现更便捷的发布,开发者可以在最初只向子集发布新特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