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tlin笔记

1、field 关键字

这个问题对 Java 开发者来说十分难以理解,网上有很多人讨论这个问题,但大多数都是互相抄,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要说还是老外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比较透彻,可以参考这个帖子:https://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43220140/whats-kotlin-backing-field-for/43220314

其中最关键的一句:Remember in kotlin whenever you write foo.bar = value it will be translated into a setter call instead of a PUTFIELD.

也就是说,在 Kotlin 中,任何时候当你写出“一个变量后边加等于号”这种形式的时候,比如我们定义 var no: Int变量,当你写出 no = ... 这种形式的时候,这个等于号都会被编译器翻译成调用 setter 方法;而同样,在任何位置引用变量时,只要出现 no 变量的地方都会被编译器翻译成 getter 方法。那么问题就来了,当你在 setter 方法内部写出 no = ... 时,相当于在 setter 方法中调用 setter 方法,形成递归,进而形成死循环,例如文中的例子:

var no: Int = 100
    get() = field                // 后端变量
    set(value) {
        if (value < 10) {       // 如果传入的值小于 10 返回该值
            field = value
        } else {
            field = -1         // 如果传入的值大于等于 10 返回 -1
        }
    }

这段代码按以上这种写法是正确的,因为使用了 field 关键字,但是如果不用 field 关键字会怎么样呢?例如:

var no: Int = 100
    get() = no
    set(value) {
        if (value < 10) {       // 如果传入的值小于 10 返回该值
            no = value
        } else {
            no = -1         // 如果传入的值大于等于 10 返回 -1
        }
    }

注意这里我们使用的 Java 的思维写了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那么这时,如果将这段代码翻译成 Java 代码会是怎么样呢?如下:

int no = 100;
public int getNo() {
    return getNo();// Kotlin中的get() = no语句中出来了变量no,直接被编译器理解成“调用getter方法”
}

public void setNo(int value) {
    if (value < 10) {
        setNo(value);// Kotlin中出现“no =”这样的字样,直接被编译器理解成“这里要调用setter方法”
    } else {
        setNo(-1);// 在setter方法中调用setter方法,这是不正确的
    }
}

翻译成 Java 代码之后就很直观了,在 getter 方法和 setter 方法中都形成了递归调用,显然是不正确的,最终程序会出现内存溢出而异常终止。

 

 

 

2、嵌套类和内部类在使用时的区别

(1)创建对象的区别

var demo = Outter.Nested()// 嵌套类,Outter后边没有括号
var demo = Outter().Inner();// 内部类,Outter后边有括号

也就是说,要想构造内部类的对象,必须先构造外部类的对象,而嵌套类则不需要;

(2)引用外部类的成员变量的方式不同

先来看嵌套类:

class Outer {                  // 外部类
    private val bar: Int = 1
    class Nested {             // 嵌套类
        var ot: Outer = Outer()
        println(ot.bar) // 嵌套类可以引用外部类私有变量,但要先创建外部类的实例,不能直接引用
        fun foo() = 2
    }
}

 

再来看一下内部类(引用文章中代码):

class Outer {
    private val bar: Int = 1
    var v = "成员属性"
    /**嵌套内部类**/
    inner class Inner {
        fun foo() = bar  // 访问外部类成员
        fun innerTest() {
            var o = this@Outer //获取外部类的成员变量
            println("内部类可以引用外部类的成员,例如:" + o.v)
        }
    }
}

 

可以看来内部类可以直接通过 this@ 外部类名 的形式引用外部类的成员变量,不需要创建外部类对象;

3、匿名内部类的实现

引用文章中的代码

fun main(args: Array<String>) {
    var test = Test()

    /**
     * 采用对象表达式来创建接口对象,即匿名内部类的实例。
     */
    test.setInterFace(object : TestInterFace {
        override fun test() {
            println("对象表达式创建匿名内部类的实例")
        }
    })
}

 

特别注意这里的 object : TestInterFace,这个 object 是 Kotlin 的关键字,要实现匿名内部类,就必须使用 object 关键字,不能随意替换其它单词,切记切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