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参考模型解读---数据之间的转换

OSI七层网络参考模型又称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到第三阶段,也就是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由于各个计算机网络都采用了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有著名的IBM公司设计的SNA等等。

OSI的由来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到第三阶段,也就是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由于各个计算机
网络都采用了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其中有著名的IBM公司设计的SNA等等。不同
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难以互联互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著名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在1981年提出了OSI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七层,
自下而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每一层完成一定的功能,每一层都直接为上层服务,每一层都相互支持。网络通信
可以自上而下(发送端),或者自下而上(接收端)双向进行。
	OSI 标准制定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
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办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物理层

提供数据传输的通路,规定物理设备的规格标准,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
简言之,就是提供计算机连接的通路。

数据单元:比特流;
该层传递数据单元为比特流(0、1),通过网路设备(调制解调器),将 数字信号转变为模拟信号发送,将发送过来的模拟信号转变为数字信号接收。

数据链路层

通过网卡规定的MAC地址,实现数据传输的针对性。通过差错检测,物理地址寻址,
实现传输的可靠性。

数据传输单元:数据帧;
数据帧包含帧头和帧数据;帧头包含接受方物理地址(就是网卡的地址)和其他网络信息

网络层

利用路由器,将网络分段,利用IP寻址,和路由选择,优化传输路径

数据传输单元:IP数据包
IP数据包头部包含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信息,数据部分由传输层的数据包构成。
IP数据包,又作为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的数据部分

传输层

	建立计算机之间,端口到端口的连接,只考虑发送方的传输层传输的数据和接收方的传输层
接收到的数据,不需要考虑中间经历的过程。

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传输层通过端口号,与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互,网络层利用IP地址,确定通信的子网,数据链路层通过MAC地址,帮我们找到对应的主机。

传输层TCP/IP协议有: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TCP数据包:头部标识发送端口和接收端口,数据部分是具体的应用程序信息。
同样,该数据包,又作为网络层(I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会话层

应用程序之间,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

表示层

	将应用层的数据定义数据转化的格式,压缩、加密等操作。以保证一个主机应用
层信息可以被另一个主机的应用程序理解

应用层

	产生应用数据的一系列应用程序组成。应用层为操作系统或网络应用程序提供
访问网络服务的接口。

应用层产生的数据存放到TCP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总结:OSI参考模型并不是一个标准,而是一个在制定标准时所使用的概念性框架。
发送方:
应用层产生数据,
表示层定义数据转化格式的规则,以便接收方能够对数据进行解读,
会话层负责应用程序之间建立连接
传输层通过标识端口号,使数据能够知道对应产生和接收数据的应用程序
网络层通过IP地址,选择最优的路径将数据传送到对应的子网,
数据链路层通过网卡确定的MAC物理地址,将数据准确的送到接收方的主机
物理层为数据的传输提供传输的线路以及传输的规则(速率等)

接收方接收之后:
物理层将数据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将数据进行解封,分析帧头信息的MAC地址是否是自己的,并且将帧数据(数据部分)发送到上层网络层
网络层将数据解封,去掉头部IP地址,将数据部分发送到上层传输层。
传输层利用数据头部信息的端口好找到对应的应用程序,并且将数据部分发送给对应的应用程序
表示层将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对数据进行解密和转化,交给应用程序

  • 1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OSI参考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一种七层网络模型,用于描述在计算机网络中如何进行通信。它规定了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的过程,并规定了各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 1. 物理层(Physical Layer):规定了网络中如何传输数据的物理方式,包括电缆、无线信号等。 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包括帧的格式和传输方式。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包括路由和分组。 4.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包括端口号和流量控制。 5. 会话层(Sess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会话,包括连接建立和断开。 6.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将数据表示成适合传输的格式,包括加密和压缩。 7.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规定了如何在计算机之间进行应用程序通信 ### 回答2: 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计算机网络功能分布和协议分层的理论框架。该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发并发布。 该模型将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协议,通过层次之间的接口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通信。这些层次从下到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传输比特流,提供物理连接的传输介质及信号传输。数据链路层将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划分为帧,并进行误码检测与纠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网络层负责选择最佳路径将数据包送达目标主机,进行路由和逻辑编址。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负责数据分段、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加密和解密。应用层为最终用户提供应用服务,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网站浏览等。 使用OSI七层参考模型有助于不同厂商的设备和协议之间的互操作性,使得不同层次的功能可以独立开发和更新。该模型也能够帮助网络工程师和管理员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框架。尽管现实世界中的网络往往采用的是TCP/IP协议栈,而不是纯粹的OSI模型,但OSI七层参考模型仍然被广泛使用和参考。 ### 回答3: OSI(开放系统互联)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标准体系结构。该模型将通信协议的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每个层次负责执行特定的任务,从而实现网络中不同设备之间数据传输和通信。 以下是七个层次的简要介绍: 1. 物理层:负责网络物理介质的传输,包括传输媒介、数据连接和电压等。 2. 数据链路层:处理数据包和帧的传输,通过物理连接的可靠通信链路传输数据。 3. 网络层:通过路由选择和路径规划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负责地址寻址和数据分组处理。 4.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分为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和无连接的不可靠传输。 5. 会话层:建立和管理通信会话,负责会话控制和数据交换。 6. 表示层:处理数据的格式和代码转换,确保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互通。 7. 应用层:提供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支持各种应用程序的通信和交互。 通过这种分层的设计,OSI模型能够使网络通信的各个方面分工明确,并且可以实现不同厂商的设备在同一网络中协同工作。每个层次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这种模块化的设计使得网络协议的开发、维护和升级更加灵活和可靠。此外,OSI模型也为网络故障诊断和问题定位提供了参考标准,能够帮助网络管理员更方便地解决网络通信问题。 总而言之,OSI七层参考模型是一种规范和指导,用于标准化网络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施。它能够促进不同厂商和设备在网络中的互操作性,提供有效的通信方式,并支持网络的管理与维护。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