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共识算法研究

1.待挖掘区块需要组装

在Ethereum 代码中,名为miner的包(package)负责向外提供一个“挖矿”得到的新区块,其主要结构体的UML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处于入口的类是Miner,它作为公共类型,向外暴露mine功能;它有一个worker类型的成员变量,负责管理mine过程;worker内部有一组Agent接口类型对象,每个Agent都可以完成单个区块的mine,目测这些Agent之间应该是竞争关系;Work结构体主要用以携带数据,被视为挖掘一个区块时所需的数据环境。

主要的数据传输发生在worker和它的Agent(们)之间:在合适的时候,worker把一个Work对象发送给每个Agent,然后任何一个Agent完成mine时,将一个经过授权确认的Block加上那个更新过的Work,组成一个Result对象发送回worker。

有意思的是<<Agent>>接口,尽管调用方worker内部声明了一个Agent数组,但目前只有一个实现类CpuAgent的对象会被加到该数组,可能这个Agent数组是为将来的扩展作的预留吧。CpuAgent通过全局的<<Engine>>对象,借助共识算法完成最终的区块授权。

另外,unconfirmedBlocks 也挺特别,它会以unconfirmedBlock的形式存储最近一些本地挖掘出的区块。在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区块的Number和Hash,再确定这些区块是否已经被收纳进主干链(canonical chain)里,以输出Log的方式来告知用户。

对于一个新区块被挖掘出的过程,代码实现上基本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组装出一个新区块,这个区块的数据基本完整,包括成员Header的部分属性,以及交易列表txs,和叔区块组uncles[],并且所有交易已经执行完毕,所有收据(Receipt)也已收集完毕,这部分主要由worker完成;二是填补该区块剩余的成员属性,比如Header.Difficulty等,并完成授权,这些工作是由Agent调用<Engine>接口实现体,利用共识算法来完成的。

新区块的组装流程

挖掘新区块的流程入口在Miner里,略显奇葩的是,具体入口在Miner结构体的创建函数(避免称之为‘构造函数’)里。


Miner的函数

New()

在New()里,针对新对象miner的各个成员变量初始化完成后,会紧跟着创建worker对象,然后将Agent对象登记给worker,最后用一个单独线程去运行miner.Update()函数;而worker的创建函数里也如法炮制,分别用单独线程去启动worker.updater()和wait();最后worker.CommitNewWork()会开始准备一个新区块所需的基本数据,如Header,Txs, Uncles等。注意此时Agent尚未启动。

Update()

这个update()会订阅(监听)几种事件,均跟Downloader相关。当收到Downloader的StartEvent时,意味者此时本节点正在从其他节点下载新区块,这时miner会立即停止进行中的挖掘工作,并继续监听;如果收到DoneEvent或FailEvent时,意味本节点的下载任务已结束-无论下载成功或失败-此时都可以开始挖掘新区块,并且此时会退出Downloader事件的监听。

从miner.Update()的逻辑可以看出,对于任何一个Ethereum网络中的节点来说,挖掘一个新区块和从其他节点下载、同步一个新区块,根本是相互冲突的。这样的规定,保证了在某个节点上,一个新区块只可能有一种来源,这可以大大降低可能出现的区块冲突,并避免全网中计算资源的浪费。

worker的函数

这里我们主要关注worker.updater()和wait()


update()

worker.update()分别监听ChainHeadEvent,ChainSideEvent,TxPreEvent几个事件,每个事件会触发worker不同的反应。ChainHeadEvent是指区块链中已经加入了一个新的区块作为整个链的链头,这时worker的回应是立即开始准备挖掘下一个新区块(也是够忙的);ChainSideEvent指区块链中加入了一个新区块作为当前链头的旁支,worker会把这个区块收纳进possibleUncles[]数组,作为下一个挖掘新区块可能的Uncle之一;TxPreEvent是TxPool对象发出的,指的是一个新的交易tx被加入了TxPool,这时如果worker没有处于挖掘中,那么就去执行这个tx,并把它收纳进Work.txs数组,为下次挖掘新区块备用。

需要稍稍注意的是,ChainHeadEvent并不一定是外部源发出。由于worker对象有个成员变量chain(eth.BlockChain),所以当worker自己完成挖掘一个新区块,并把它写入数据库,加进区块链里成为新的链头时,worker自己也可以调用chain发出一个ChainHeadEvent,从而被worker.update()函数监听到,进入下一次区块挖掘。

wait()

worker.wait()会在一个channel处一直等待Agent完成挖掘发送回来的新Block和Work对象。这个Block会被写入数据库,加入本地的区块链试图成为最新的链头。注意,此时区块中的所有交易,假设都已经被执行过了,所以这里的操作,不会再去执行这些交易对象。

当这一切都完成,worker就会发送一条事件(NewMinedBlockEvent{}),等于通告天下:我挖出了一个新区块!这样监听到该事件的其他节点,就会根据自身的状况,来决定是否接受这个新区块成为全网中公认的区块链新的链头。至于这个公认过程如何实现,就属于共识算法的范畴了。

commitNewWork()

commitNewWork()会在worker内部多处被调用,注意它每次都是被直接调用,并没有以goroutine的方式启动。commitNewWork()内部使用sync.Mutex对全部操作做了隔离。这个函数的基本逻辑如下:

  1. 准备新区块的时间属性Header.Time,一般均等于系统当前时间,不过要确保父区块的时间(parentBlock.Time())要早于新区块的时间,父区块当然来自当前区块链的链头了。
  2. 创建新区块的Header对象,其各属性中:Num可确定(父区块Num +1);Time可确定;ParentHash可确定;其余诸如Difficulty,GasLimit等,均留待之后共识算法中确定。
  3. 调用Engine.Prepare()函数,完成Header对象的准备。
  4. 根据新区块的位置(Number),查看它是否处于DAO硬分叉的影响范围内,如果是,则赋值予header.Extra。
  5. 根据已有的Header对象,创建一个新的Work对象,并用其更新worker.current成员变量。
  6. 如果配置信息中支持硬分叉,在Work对象的StateDB里应用硬分叉。
  7. 准备新区块的交易列表,来源是TxPool中那些最近加入的tx,并执行这些交易。
  8. 准备新区块的叔区块uncles[],来源是worker.possibleUncles[],而possibleUncles[]中的每个区块都从事件ChainSideEvent中搜集得到。注意叔区块最多有两个。
  9. 调用Engine.Finalize()函数,对新区块“定型”,填充上Header.Root, TxHash, ReceiptHash, UncleHash等几个属性。
  10. 如果上一个区块(即旧的链头区块)处于unconfirmedBlocks中,意味着它也是由本节点挖掘出来的,尝试去验证它已经被吸纳进主干链中。
  11. 把创建的Work对象,通过channel发送给每一个登记过的Agent,进行后续的挖掘。

以上步骤中,4和6都是仅仅在该区块配置中支持DAO硬分叉,并且该区块的位置正好处于DAO硬分叉影响范围内时才会发生;其他步骤是普遍性的。commitNewWork()完成了待挖掘区块的组装,block.Header创建完毕,交易数组txs,叔区块Uncles[]都已取得,并且由于所有交易被执行完毕,相应的Receipt[]也已获得。万事俱备,可以交给Agent进行‘挖掘’了。

CpuAgent的函数

CpuAgent中与mine相关的函数,主要是update()和mine():


CpuAgent.update()就是worker.commitNewWork()结束后发出Work对象的会一直监听相关channel,如果收到Work对象(显然由worker.commitNewWork()结束后发出),就启动mine()函数;如果收到停止(mine)的消息,就退出一切相关操作。

CpuAgent.mine()会直接调用Engine.Seal()函数,利用Engine实现体的共识算法对传入的Block进行最终的授权,如果成功,就将Block同Work一起通过channel发还给worker,那边worker.wait()会接收并处理。

显然,这两个函数都没做什么实质性工作,它们只是负责调用<Engine>接口实现体,待授权完成后将区块数据发送回worker。挖掘出一个区块的真正奥妙全在Engine实现体所代表的共识算法里。

2.共识算法完成挖掘

共识算法族对外暴露的是Engine接口,其有两种实现体,分别是基于运算能力的Ethash算法和基于“同行”认证的的Clique算法。


在Engine接口的声明函数中,VerifyHeader(),VerifyHeaders(),VerifyUncles()用来验证区块相应数据成员是否合理合规,可否放入区块;Prepare()函数往往在Header创建时调用,用来对Header.Difficulty等属性赋值;Finalize()函数在区块区块的数据成员都已具备时被调用,比如叔区块(uncles)已经具备,全部交易Transactions已经执行完毕,全部收据(Receipt[])也已收集完毕,此时Finalize()会最终生成Root,TxHash,UncleHash,ReceiptHash等成员。

而Seal()和VerifySeal()是Engine接口所有函数中最重要的。Seal()函数可对一个调用过Finalize()的区块进行授权或封印,并将封印过程产生的一些值赋予区块中剩余尚未赋值的成员(Header.Nonce, Header.MixDigest)。Seal()成功时返回的区块全部成员齐整,可视为一个正常区块,可被广播到整个网络中,也可以被插入区块链等。所以,对于挖掘一个新区块来说,所有相关代码里Engine.Seal()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一步。VerifySeal()函数基于跟Seal()完全一样的算法原理,通过验证区块的某些属性(Header.Nonce,Header.MixDigest等)是否正确,来确定该区块是否已经经过Seal操作。

在两种共识算法的实现中,Ethash是产品环境下以太坊真正使用的共识算法,Clique主要针对以太坊的测试网络运作,两种共识算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Seal()的实现上。

Ethash共识算法

Ethash算法又被称为Proof-of-Work(PoW),是基于运算能力的授权/封印过程。Ethash实现的Seal()函数,其基本原理可简单表示成以下公式:

RAND(h, n)  <=  M / d

这里M表示一个极大的数,比如2^256-1;d表示Header成员Difficulty。RAND()是一个概念函数,它代表了一系列复杂的运算,并最终产生一个类似随机的数。这个函数包括两个基本入参:h是Header的哈希值(Header.HashNoNonce()),n表示Header成员Nonce。整个关系式可以大致理解为,在最大不超过M的范围内,以某个方式试图找到一个数,如果这个数符合条件(<=M/d),那么就认为Seal()成功。

我们可以先定性的验证一个推论:d的大小对整个关系式的影响。假设h,n均不变,如果d变大,则M/d变小,那么对于RAND()生成一个满足该条件的数值,显然其概率是下降的,即意味着难度将加大。考虑到以上变量的含义,当Header.Difficulty逐渐变大时,这个对应区块被挖掘出的难度(恰为Difficulty本义)也在缓慢增大,挖掘所需时间也在增长,所以上述推论是合理的。

mine()函数

E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学习很重要的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