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不仅描述了 IMS关键概念、体系结构、主要过程和典型业务,而且针对IMS多媒体电话、IMS语音呼叫连续性、IMS转接、IMS本地号码、紫急会话、IMS中的通信服务标识、支持固网接入的新的认证模型、NAT穿越和全球可路由用户代理URI等新内容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本书内容远远超越了简单的协议介绍,通过翔实而生动的典型流程和举例深入地揭示了IMS系统设计背后的思想和理念。
本书适合从事通信服务系统研发的系统设计师、研发工程师、运营和维护人员以及高校高年级研究生阅读。
电信产业正在经历着根本性的变化,而因特网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则是该变化的直接催化剂。IP技术广泛应用于语音、数据、媒体和娱乐等各种目的,正在促成企业、股务、网络和商业模式的融合。网络融合是使得运营商加快介入终端用户服务和应用的必经之路,而IMS已经成为了实现固定、移动以及其他网络融合的事实上的标准。
网络融合是使得运营商加快介入终端用户服务和应用的必经之路。IP则能够提供共同的基础,使得终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无缝接入到任何服务。完全意义上的融合需要一些关键技术(例如HTTP/SIP、IPv6、VoIP)的支撑以及无线宽带技术的部署(例如WLAN、cdma2000,以及UMTS/HSPA)。
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和3GG2)在设计基于IP的多媒体子系统(IMS)时就已经将这些考虑在内。IMS是一个重叠的服务提供平台,通过该平台,电信运营商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因特网技术。IMS可以同时应用于固定和移动接入技术(包WLAN、UMTS/HSPA和DSL),以及许多其他接入技术。
电信产业对IMS寄予很高的期望。该技术一方面向运菅商展现了新的价值链和商业模式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通过融合服务和组合服务力求提升终端用户体验。
因特网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即人们常说的IMS,是建立在因特网工程任务小组(IETF)所制定的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基础上的。不过SIP作为一个协议,仅仅是IMS的一部分。IMS远不只是一个协议,而是一个融合了数据、语音,以及固定和移动网络的体系结构,它建立在一整套协议的基础上,其中大部分是由IETF开发的。IMS将它们整合起来并加以增强,以实现在各种分组交换技术(GPRS. ADSL、WLAN、Cable, WiMAX、EPS)上的实时服务。
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和IETF在近些年来以令人惊讶的方式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共同完成了IMS及其相关协议。
第一部分 IMS体系架构和概念
第一章 简介
1.1因特网协议多媒体子系统概述
第一代1G系统:话音、与话音相关的业务
第二代2G系统:数据业务和更复杂的补充业务
第三代3G和3.5G/演进(LTE):更快的数据速率和多媒体业务
将移动性和IP网络合并的能力将是未
来业务成功的关键。
为了实现交互通信,基于IP的应用必须有相应机制能与对端进行沟通。当前的电话网络通过建立点对点连接来完成这个关键任务。通过拨打对方号码,这个网络可以在IP网络上的任意两个终端之间建立自组织(ad hoc)连接。提供这种IP通道的重要能力只存在于因特网中孤立和单个业务提供商的环境下,封闭系统在用户数量基础上进行竞争,其中网络占有的用户是竞争的关键所在,而业务提供商之间的互连功能并不受欢迎。因此,需要一个全球性系统—IP多媒体子系统(IMS)。它允许支持IP设备上的应用能够很容易和安全地建立点对点以及点对内容的连接。
IMS的定义:IMS是一个全球性的、接入独立并且基于标准的IP通道和业务控制体系,它使得基于普通因特网协议的终端用户使用不同类型多媒体业务成为可能。
语音和数据业务的真正融合提高了生产力和整体效率,而整合语音、数据和多媒体的创新型应用的开发将形成新业务的更多需求,例如在线状态、多媒体聊天、按键通话以及移动会议。将移动性和IP网络合并的能力将是未来业务成功的关键所在。
图1-1给出了固定移动环境下的通信网络融合。IMS不仅在分组交换域引入了多媒体会话控制,同时它还在分组交换域实现了电路交换功能。IMS是这种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
1.2 固网移动融合
网络融合:使操作用户操作简单化,消除了网络独立存在的障碍和复杂性。
从运营商的角度,网络融合的目标是将目前分离的PSTN、PLMN、骨干网和IP网络都移植到一个支持各种接入技术的全融合网络。这个演进包含利用IMS作为统一平台,高效地迁移到全IP网络,允许所有新的业务以标准化的方式接入,如图1-2所
示。这个演进中的进展将是运营商降低OPEX和CAPEX的关键所在,可以增加运营商的竞争力和利润。
融合的核心网是融合网络的核心。对于移动用户和多个运营商而言,将多种接人技术引人通用的、融合的核心网可使移动运营商与混合运营商同时实现成本优化。
多种接多种接入使得运营商可以将端到端的四重业务(语音、数据、视频/TV和移动性)介绍给新用户。
利用SIP协议,在设备和融合的核心网之间进行基于IP的接入连接(‘本地IP接入’)。允许语音、视频、和其他多媒体应用可通过任何一种接入网络进行接入。
设备融合:融合通过允许业务经过最适合的网络进行接入、让用户为服务选择最好的设备。
服务融合:为快速推出新的服务和应用,运营商可以利用IMS来消除网络中不同业务平台的复杂性。基于服务传送架构(SDF)的标准提供了综合的生命周期管理,使得新服务和应用的推出在融合和运营方面变得更加快捷、简单,传送解决方案可更快速地进入市场并降低拥有者的总成本。
运营商必须决定哪些业务他们希望自己提供,哪些由其合作伙伴提供,给谁提供,以及在哪个区域提供。
1.3 IMS业务举例
所有通信都需要使用IMS提供的IP连接。
IMS不仅提供了选择最好和最合适通信媒体的能力,而且提供了会话过程中自然地改变媒体类型以及在任何IP接入点使用首选(支持SIP的)通信设备的能力。
1.4 IMS的由来:
IMS是一个独立于接入技术的基于IP的标准体系,它与现存的语音和数据网络都可以互通,无论是固定网络用户,还是移动用户。
IMS的体系使得通过各种类型的客户端都可以建立起对等的IP通信,并可以获得所需要的服务质量。IMS形成了IP核心网的核心。
1.5 使用基于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标准的SIP解决方案
3GPP主张把SIP作为多媒体通信的控制协议。已经为基于SIP的IP多媒体业务机制(IMS)构建了一个明确的架构。它包含逻辑组件的功能描述、组件之间互联方式的描述、所选择的协议和流程等。
3GPP的标准方案用来提供分属不同供应商的终端之间的互操作、分属不同供应商的网络组件之间的互操作、运营商网络边界之间的互操作等。
第二章:IP多媒体子系统体系
2.1体系结构方面的要求:
2.1.1 IP多媒体会话:IMS通过提供丰富的通信方式开创了通信的新高度。IMS用户能在单个通信会话期间以他们选择的任何方式将多种基于IP的业务进行混合和匹配。用户能将语音、视频、文字、内容共享以及在线状态整合作为他们通信的一部分,并且能随心所欲地增加或者停止业务提供。
2.1.2 IP连接:设备必须有IP连接来接入这个系统。点对点应用需要端到端的可到达性,并且这个连接应该非常容易地支持IP版本6(IPv6),因为不会存在地址短缺的现象。
IMS完全支持IPv6。
IP连接可以通过归属网络或拜访网络来获得。图2-1左边的部分表示用户设备(UE)通过拜访网络获得IP地址的一种选项。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MTS)网络中,这意味着用户漫游到拜访网络时所使用的无线接入网(RAN)、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和GPRS网关支持节点(GGSN)都位于拜访网络。图2-1右边部分表示UE从归属网络获得IP地址的情况。在UMTS网络中这意味着用户漫游到拜访网络时,RAN和SGSN位于拜访网络。显然,当用户位于归属网络时,所有必需的网元都位于归属网络,IP连接也应该在这个网络中获得。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用户要能够漫游并且能够像图中所示那样从归属网络获得IP连接。这使得用户即使漫游到一个没有IMS但是可以提供IP连接的网络中,也可以使用新鲜有趣的IMS业务。从理论上讲,可以在某一个地区或国家建设IMS网络,并通过诸如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漫游将用户连接到该归属网络。实际上这种方式由于路由效率不够高而无法实用。可以设想将实时传输协议(RTP)语音分组从美国传送到欧洲再返回美国将会是什么后果。但是,当运营商建设IMS网络时,或者在IMS的初期阶段仅仅提供非实时或准实时多媒体业务时,这种部署方式还是很重要的。
2.1.3 IP多媒体服务的服务质量保证:
底层接入和传输网络与IMS一起提供了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通过IMS,终端通过会话初始化协议(SIP)的会话建立或会话变更过程来协商它的能力并提出QoS需求。终端可以协商如下参数:
媒体类型、业务流方向;
媒体类型的比特率、分组大小、分组传输频率;
各媒体类型的RTP净荷的用法;
带宽的自适应。
在应用层协商了这些参数后,终端在接入网中预留适当的资源。当端到端QoS建立起来后,终端用适当的协议将各个媒体类型进行编码和分组,并通过IP之上的某种传输层协议(如TCP或UDP)将这些媒体分组传递到接入网和传输网。运营商之间应该协商达成应用级协定,从而在彼此互连的骨干网上保证所需的QoS。
2.1.4 为确保正确使用媒体资源的IP策略控制:
IP策略控制是指基于IMS会话中的信令参数,对IMS媒体预计的承载业务的使用进行授权和控制的能力。这需要IP连接接入网与IMS之间的交互。建立交互的3类方式:
1)策略控制单元能确保按照SIP信令中的参数为媒体流激活承载。
2)策略控制单元能严格遵守SIP会话两端间媒体流的起始和终止时间。可以防止在会话建立起来前就使用承载资源,使业务流的启动和终止与IMS会话计费的启动和停止相同步;
3)IP连接接入网络(IP-CAN)中的业务将与会话相关的用户承载进行变更、挂起或释放时,策略控制单元可以得到通知。这使得在如用户离开覆盖区这类情况发生时,IMS可以将正在进行的会话释放掉。
2.1.5 通信的安全性:IMS至少提供了与相应的GPRS和电路交换网络相似级别的安全性。例如,IMS要确保用户开始使用业务之前都已经已经进行了鉴权,并且会话中的用户也能请求隐私保护。图2.2中给出了得到应用的IMS安全解决方案的概述。
2.1.6 计费的安排:
从运营商和业务提供商的角度而言,对用户的计费能力是任何一个网络都必须具备的。IMS体系允许使用不同的计费模型,这也就是说,包括根据传输层所使用的资源,只对主叫方单向计费或者对主、被叫双方都计费的能力。在后一种计费方式中,主叫方可以完全基于IMS级会话进行计费,换言之,在传输层和IMS层可以采用不同的计费机制。实际上,运营商可能对在传输和IMS(业务和内容)计费层生成的计费信息进行关联更有兴趣。如果某个运营商使用策略控制参考点,那么就可以具备这个能力。计费关联机制在3.11.7节中将进一步阐述,而策略控制在3.10节中说明。
由于IMS会话可能包含多种媒体元素(如音频和视频),这就需要提供一种对每个媒体元素进行计费的方式。如果被叫方在会话中增加了一个新的媒体元素,这就需要对被叫方进行计费。这也就需要不同的IMS网络能够交换用于当前会话计费的信息[3GPP TS 22.101,TR 23.815]。
IMS体系架构支持在线、离线两种计费方式。
在线计费:计费信息可以实时地影响服务的提供,因此可以直接与会话和服务的控制进行交互。实际上,运营商可以在允许用户进行会话之前检查用户账户,也可以在账户内金额全部用完时终止会话。预付费服务就是这种在线计费能力的应用。
离线计费:计费信息不实时影响服务提供的一种计费过程。这是传统的计费模型,一段时间内的计费信息被收集起来,运营商在这段时间结束时将账单寄给用户。
图2-3给出了IMS环境中通用计费系统的简单说明。关键性的事实就是:IMS增加了从比以前更细小的粒度上对IP业务进行计费的可能性。
2.1.7 对漫游的支持:
从用户角度而言,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他身处何处都要能够访问到所需服务。漫游特征使得用户即使不在归属网络的服务区域内也能正常使用服务。2.1.2节已经描述了两个漫游的例子,分别称为GPRS漫游和IMS漫游。除此之外,还有IMS电路交换(CS)漫游。
GPRS漫游:拜访网络提供SGSN和RAN,而归属网络提供GGSN和IMS的情况下接入IMS的能力。
IMS漫游模型:是指一种网络配置,此时拜访网络提供IP连接(例如RAN、SGSN、GGSN)和IMS接入点(即P-CSCF),而归属网络提供其余的IMS功能。和GPRS漫游模型相比,这种漫游模型最主要的好处在于它对用户平面的资源进行了最优化的利用。
在IMS和CS CN域之间的漫游:是指IMS和CS之间的域间漫游。当用户在某个域内没有注册或者无法找到时,就可以将该会话转发到另一个域。需要注意的是,CS CN域和IMS域都有自己的服务,这些服务无法被另外一个域所使用;而有些服务则非常相似,并且在两个域内都可以使用(例如IMS中的VoIP和CSCN中的语音电话)。图2-4给出了IMS/CS漫游的各种情况。
2.1.8 与其他网络的配合
IMS支持与PSTN、ISDN、移动网和因特网用户间的通信。
2.1.9 服务控制模型:
IMS仅采用了归属服务控制。 访问用户数据库并且与服务平台直接交互的实体将总是位于用户的归属网络。
2.1.10 分层设计与接入无关性:
传输和承载服务从IMS信令网和会话管理服务中分离出去,更高层的服务都运行在IMS信令网之上。
分层的方法是为了最小化各层之间的依赖性。以后新接入网加入到IMS系统将变得非常容易。IMS最初是设计为独立于接入技术的,以便可以通过任意IP连接网络提供IMS业务。
分层的方法提高了应用层的重要性,因为业务被设计为与具体接入网相独立,网络配备IMS作为业务和接入网两者之间鸿沟的桥梁。无论用户使用移动电话还是PC客户端进行通信,IMS中都将使用相同的在线状态信息和成组列表功能。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需求,包括:带宽、延时、设备的处理功耗。
这意味着为了让不同业务能正确执行,网络必须为多媒体业务配备接入感知(access-aware)控制和业务逻辑。IMS体系结构中嵌入多种接入功能体,以便为固定和移动运营商提供固定网络和移动网络融合解决方案。这也将使得业务提供商能够使用并且动态适应选定的现有设备的特点和能力及网路接入方法。
2.2 IMS相关实体和功能的描述
实体分为六种主要类别:
会话管理和路由类(CSCF)、
数据库(HSS,SLF)、
服务(应用服务器,MRFC,MRFP)、
网络互连互通功能(BGCF,MGCF,IMS-MGW,SGW)、
支撑功能(PDF,SEG,THIG)、
计费。
需要理解的重要一点是,建立IMS规范时,并不详细制定网络实体的内部功能规范,而是定义了实体之间的参考点和参考点支持的功能。例如,CSCF如何从数据库获得用户数据。2.3节介绍了各种不同的参考点。另外,还在2.2.8节特别介绍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实体功能。
2.2.1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呼叫会话控制功能(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CSCF)有四种不同类型:代理-CSCF(P-CSCF)、服务-CSCF(S-CSCF)、问询-CSCF(I-CSCF)和紧急-CSCF(E-CSCF)。每个CSCF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
P-CSCF、S-CSCF、I-CSCF共同的一点就是它们都在注册和会话建立过程期间起作用,并且共同形成SIP路由系统。而且,所有功能都能够向离线计费功能发送计费数据。
P-CSCF和S-CSCF能够执行一些相同的功能。这两个实体都能够代表用户释放会话(例如当S-CSCF监测到会话挂起或者P-CSCF接收到一个媒体承载丢失的通告时),检查SIP请求或应答的内容是否遵从运营商的策略和用户的订阅信息(例如,会话描述协议(SDP)净荷的内容包含用户允许的媒体类型或编解码类型)。
2.2.1.1 代理-CSCF(P-CSCF)
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是IMS系统中用户接触到的第一个实体。它意味着所有来自用户的SIP信令业务都必须发送给P-CSCF。类似地,所有来自网络的终结SIP信令业务也都必须从P-CSCF发送给UE。
有四种独一无二的任务分配给P-CSCF:SIP压缩、IPSec安全关联、策略与计费功能模块(PCRF)交互以及紧急会话检测。
因为SIP是基于文字的信令协议,它包含了包括扩展信息及与安全相关信息在内的大量的信元头和消息头参数,这就意味着整个消息的大小远大于二进制编码的协议。为了加速会话建立过程,3GPP已经强制要求支持UE和P-CSCF之间的SIP压缩。如果UE表明它希望接收到压缩后的信令消息的时候,P-CSCF就需要压缩消息。SIP压缩将在3. 18节、11. 10节和12.4节中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P-CSCF负责维持安全关联以及为SIP信令应用完整性和机密性保护。这是在SIP注册期间伴随着UE和P-CSCF协商IPSec SA而完成的。在初始的注册之后,P-CSCF能够对SIP信令进行完整性和机密性保护。更多细节说明请参见11.6节、11.7节和11.8 节。
当运营商希望应用策略和计费控制的时候,P-CSCF还肩负着作为中继将会话和与媒体相关的信息中继转发给PCRF的任务。基于接收到的信息,PCRF能够得到授权的IP QoS信息和将被传递给接入网关(例如GGSN)的计费规则。这个概念将在3. 10节进行阐述。另外,IMS能够通过PCRF和P-CSCF将IMS计费相关信息传递给接入网络,类似地,IMS还可以通过PCRF和P-CSCF接收来自接入网络的接入计费相关信息。这使得将来自IMS和接入网络的计费数据记录融合到计费系统中成为可能。在3.11.7节中介绍了这种融合是如何实现的。
P-CSCF在紫急会话处理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P-CSCF还肩负着在一切可能的情况下监测紧急会话请求的任务。P-CSCF可以基于运营商策略(例如漫游状态下用户试图经由归属P-CSCF发起紧急会话呼叫)或者基于网络能力(P-CSCF或者IMS核心网中的其余部分是版本7之前的版本,将不能支持IMS功能)来拒绝紧急呼叫请求。
2.2.1.2 问询-CSCF (I-CSCF)
问询CSCF(I-CSCF)是一个运营商网络内部的接触点,所有与这个网络运营商的用户连接都要经过这个实体。分配给I-CSCF有三个单独的任务如下:
■ 从归属用户服务器(HSS)获取下一跳的名字(S-CSCF或者应用服务器);
■ 基于来自HSS的接收能力集分配S-CSCF。当用户注册到网络的时候,或者当用户没有注册到网络但是拥有与非注册状态相关的业务(例如语音邮件)接收到SIP请求的时候,就会分配一个S-CSCF。这个过程可以详见3.9节;
■ 发送来的请求给已经分配的S-CSCF或者应用服务器(关于公共业务身份,参见12.11节);
2.2.1.3 服务・CSCF (S-CSCF)
服务CSCF(S-CSCF)是IMS的核心所在,它负责处理注册过程,进行路由判断,维持会话状态并且存储业务配置。当用户发送一个注册请求的时候,它就会被传送给S-CSCF,S-CSCF将从HSS下载鉴权数据。基于鉴权数据,它会生成一个回应给UE。在接收到响应并确认之后,这个S-CSCF接受这个注册并且开始监督注册状态。在此过程之后,用户就能够发起和接收IMS业务。另外,S-CSCF从HSS下载业务配置并把它作为注册过程的一部分,S-CSCF还将这些信息发送给用户(例如关于隐式注册身份的信息详见3.3节,发向已注册UE的设备相关信息详见3.5.6节)。
业务配置是特定用户信息的集合,它永久性地存储在HSS中。当特定的公共用户身份(例如joe.doe@ims.example.com)在IMS中进行注册的时候,S-CSCF下载与这个特定公共用户身份相关的业务配置。当用户发送SIP请求或者接收到来自其他人的请求时,S-CSCF使用包含在业务配置中的信息来决定什么时候联系,以及特别是联系哪个(些)应用服务器。而且,业务配置可能包含有关S-CSCF需要应用的媒体策略类型的进一步说明–例如,它可能指出用户只允许使用音频和应用媒体分量而不允许使用视频媒体分量。
在它接收到所有UE发起或者UE终结的会话和活动的时候,S-CSCF负责关键的路由决策。当S-CSCF经由P-CSCF接收到UE发起的请求时,它需要在进一步发送请求之前决定是否联系应用服务器。在与可能的应用服务器交互之后,S-CSCF或者继续IMS中的会话或者转换到其他域(CS或者其他IP网络)。当UE使用移动台ISDN(MSISDN)号来寻址被叫方时,S-CSCF在进一步发送请求之前将MSISDN号(也就是电话URL)转换为SIP通用资源标识符(URI)格式,此时IMS不会基于MSISDN号传送请求。同样地,S-CSCF接收所有终结于UE的请求。虽然S-CSCF从注册信息中确认了UE的IP地址,但是它通过P-CSCF传送所有请求,此时P-CSCF负责SIP压缩和安全功能。在发送请求给P-CSCF之前,S-CSCF可能将请求传送给应用服务器,例如,检查可能的重定向指令。图2.7给出了 S-CSCF在路由决策中的角色。
另外,S-CSCF能够发送账号相关信息给在线计费系统(Online Charging System,OCS)进行在线计费(即支持预付费用户)。
2.2.2 紧急呼叫会话控制功能
紧急呼叫会话控制功能(E-CSCF)是一个处理IMS紧急请求,比如报警、火警和急救的专用功能实体。E-CSCF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紧急请求到来时选择一个紧急中心,也就是公共安全应答点。一个典型的选择标准就是基于呼叫者的位置和可能的紧急事件的类型(例如警察、海岸警卫队)。一旦选择了合适的紧急中心,E-CSCF就将请求路由至该紧急中心。有关IMS紧急会话的更多细节将在3. 17节中进行描述。
2.2.3 数据库
IMS体系结构中有两个主要的数据库:归属用户服务器(HSS)和订购关系定位功能(SLF)。
HSS是用于所有用户和IMS业务相关数据的主要数据存储单元。存储在HSS中的主要数据包括用户身份、注册信息、接入参数以及业务触发信息[3GPPTS23.002]ₒ
用户身份包括两种类型:专用用户身份和公共用户身份(见3.5.2和3.5.1节)。专用用户身份是归属网络运营商分配的用户身份,它用于诸如注册和授权的目的;而公共用户身份是其他用户用于与这个终端用户进行通信请求的用户身份。
IMS接入参数用于建立会话,它包括了像用户鉴权、漫游授权和已分配的S-CSCF名称之类的参数。
业务触发信息使得SIP业务执行成为可能。HSS还提供了用户对S-CSCF能力方面特定的需求。这个信息被I-CSCF用来为用户选择更合适的S-CSCF(见3.9节)。除了与IMS功能体相关的功能之外,HSS还包含了PS域和CS域所需要的归属位置寄存器和鉴权中心(HLR/AUC)功能的子集。HSS不同功能之间的通信并没有标准化。
HLR功能要求给PS域实体(例如GGSN和SGSN)提供支持。这就使得用户能够接入PS域业务。类似地,HLR也用于提供给CS域实体支持,例如MSC/MSC服务器。这就使得用户能够接入CS域业务并且支持向GSM/UMTS的CS域网络的漫游。
AUC为每个移动用户存储密钥,密钥用来为每个用户生成动态的安全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国际移动用户标识符(IMSI)和网络的相互鉴权,也可用于提供UE与网络之间无线链路上进行通信的完整性保护和加密。
在归属网中可能有不止一个HSS,这取决于移动用户的数目、设备容量和网络的架构。在HSS与其他网络实体之间有多个参考点。
订购关系定位功能(SLF)作为一种地址解析机制,当网络运营商部署了多个独立可寻址的HSS的时候,这种机制使I-CSCF、S-CSCF和AS能够找到存储给定用户身份的订购关系数据的HSS地址。
2.2.4 服务功能
本书中的三项功能归类到IMS服务相关的功能——也就是多媒体资源功能控制器(MRFC)、多媒体资源功能处理器(MRFP)和应用服务器(AS)。
根据前面提到的分层设计思想,应用服务器(AS)并不是纯粹的IMS实体;实际上,它们是IMS之上的功能。不过,我们在这儿把AS描述成IMS功能的一部分,因为在IMS中AS是提供增值多媒体服务(例如在线状态服务、按键通话服务等)的实体。AS驻留在用户的归属网络或者在第三方的位置。这里的第三方指网络或者独立的AS。AS主要功能有:
• 处理和影响从IMS接收到的SIP来话的能力;
• 发起SIP请求的能力;
• 向计费功能实体发送账目信息的能力。
它提供的业务并不局限于基于SIP的服务,因为运营商能够为其IMS用户基于移动网络增强逻辑的定制应用(CAMEL)服务环境(CSE)和开发服务结构(OSA)提供服务接入(3GPP TS 23.228]。因此,“AS”是一个术语,一般用来捕捉SIP AS、OSA服务性能服务器(SCS)和CAMEL IP多媒体服务交换功能(IM-SSF)的行为。
通过使用OSA,运营商能够利用诸如呼叫控制、用户交互、用户状态、数据通话控制、终编性能、账户管理、计费和策略管理等服务能力特征进行业务的开发[3GPP TS29. 198]。OSA结构的附加好处就是,它可以用作以安全的方式向IMS提供第三方AS的标准化机制。因为OSA自身就包含了初始接入、鉴权、授权、注册和发现等特征(S-CSCF不能为第三方直接安全地接入到IMS提供鉴权和安全功能)。由于对OSA服务的支持是基于运营商的选择,而不是从结构上就要求在多个实体内支持OSA协议和特征,因此OSA SCS用来终止来自S-CSCF的SIP信令。OSA SCS使用OSA应用程序接口(API)与实际的OSA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
在IMS结构中已经介绍了 IM-SSF功能,它支持CAMEL服务环境(CSE)中开发的继承业务。它拥有CAMEL网络特征(触发检测点,CAMEL服务交换有限状态机等)并且与CAMEL应用部分(CAP)相互配合。
SIP AS是基于SIP的服务器,拥有广泛的增值多媒体服务。SIP AS可以被用于提供在线状态服务、消息、按键通话和会议服务、SIP服务器的不同功能作为服务提供的一部分在3.13.4节有更详细的说明。
2.2.5 IMS-CS互连互通功能
2.2.6 支撑功能
第3章 IMS概念
3.1 概述
在IMS注册之前,用户设备(UE)必须找到它要发送一个REGISTER请求的IMS实体,被称为代理呼叫会话控制功能(P-CSCF)发现。在注册过程之前,UE需要从身份模块中取出用户身份。在注册过程中,将给UE分配一个服务CSCF(S-CSCF),用以进行认证和建立相应的安全机制,之后用户配置将被下载到所分配的S-CSCF中,会话初始化协议(SIP)压缩也得到初始化,并传递隐性注册的公共用户身份。在多个终端之间共享一个用户身份。
3.2 注册
注册过程使得UE可以使用IMS服务。在进行IMS注册之前,UE必须获得一个IP连接承载,并且发现IMS系统的入口点(P-CSCF)。
3.5 标识
用来标识用户(公共用户身份)、用户订购(私有用户身份)、用户设备与公共用户身份的结合(全球可路由的用户代理URI)、服务(公共服务身份)或IMS网络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