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03-无线局域网

无线局域网先导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局域网也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它和以太网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以太网是通过有线信道传输数据的,无线局域网是通过无线信道来传输数据的,因此两者之间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拓展无线局域网的范围,通常是把无线局域网作为一个一个的网段,用接入点AP连接到以太网上,由以太网来互联这些网段,从而实现不同的无线局域网终端之间的互相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因此,这一讲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通过学习,我们希望能够达到这些目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数据传输

学习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整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论是解调还是调制,在无线局域网中都是通过无线网卡来实现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所以可见光及以上都不能用。
所以通常把微波段电磁波用作数据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磁波的特点:

  • 能量损耗与传播距离的平方成正比(发射功率受限,能量不能太大,因此电磁波的传输范围是有限的)
  • 电磁波频率越高越接近于可见光,由于这种特性,有些障碍物直接能够阻挡电磁波的穿越,而有些障碍物电磁波虽然能够穿越,但是它的能量受到很大损失。比如穿墙路由器啥的。
  • 干扰(尤其是ISM频段,因为它是自由开放的,随便用,所以更可能干扰。)。在使用过程中,尽量保证在有效的适用范围内不要有相同频率的电磁波的发射源。在坐飞机时要求关机就是这个原理。
  • 多径效应
  • 隐蔽站问题(一个终端检测不到另一个终端发射的电磁波的能量,两个终端对于对方都是不可见的,即是隐蔽的,比如终端A和终端C,但是对于A和C来说,B都是可见的,那么A和C同时向B发送数据的时候就会冲突。)
  • 暴露站问题(看图即可,有点说不清。总之就是,B在向A发送数据的同时,C想向D发送数据。但是由于B的影响范围包括A和C,C检测到媒体上有信号,为了避免冲突就不发送数据,然而呢,它发送数据的话是给D,并不影响B向A发送。这种能检测到媒体上已存在信号,但又不影响站点发送数据的问题叫做暴露站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多径效应:到达接收端的电磁波沿着不同的路径传输,到达接收端时可能就失真了,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是增加天线。

隐蔽站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暴露站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综合以上特点,我们可以发展无线网络通信与有线通信的主要不同:

  • 传输速率 终端位于不同位置时,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和信噪比都会不同。根据香农定理,数据传输速率取决于电磁波的带宽及信号的信噪比。所以可以得出结论-位于无线局域网中不同位置的终端,其传输速率可能不同。
  • 信号再生 ----有线信号可以再生,因为有线信号的传输方向是可以确定的,所以我们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增加中继器这种的放大器。所以对于有线信号来说,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的质量和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无关。但是无线信号是没有办法再生的。接收端接收到的信号质量和接收端与发送端之间的距离有关。

无线局域网体系结构

不同类型的传输网络有着不同的功能划分和协议标准,也就是有着不同的体系结构。
接下来的学习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与以太网相比,它多了个LLC子层。
功能分配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先开看一下LLC这层:
这一层主要是在上层提供的数据基础之上,加上一个数据类型,然后在前面再加上6个字节的固定的值,这6个字节主要是来表示无线局域网数据类型。
要特别说明一下,为什么无线局域网不像以太网那样在MAC帧当中直接增加一个数据类型,而要增加一层来增加一个数据类型?
在以太网中制定了两个标准:

  • DIX(Dec、Intel、Xerox,即3个厂家)定义的以太网标准中MAC帧有数据类型。
  • IEEE(电子和电气工程师协会)定义的局域网标准中MAC帧无数据类型。

以太网中采用的是DIX定义的标准,无需LLC子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02委员会制定的无线局域网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C即链路层是一样的,不同的协议标准的不同体现在物理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局域网标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4G频段成本低,应用广泛。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扩频技术是用来提高带宽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

对于不同的应用需求,需要有不同的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
下面来学习常用的组网方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最简单的需求就是几台相距不远的笔记本电脑通过无线的方式来进行数据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可以连接其他网络或者其他的基本服务集,与它们进行通信。
把基本服务集所覆盖的地理范围称为基本服务区(BSA)

独立基本服务集
在独立基本服务集当中,只能在同一个独立基本服务集当中的终端之间进行通信。而且由于电磁波的一些特性,它的传输距离不会太大;另外IBSS(独立基本服务集)是一个冲突域,所以终端数量不能太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来看一下独立基本服务集当中MAC帧的传输过程
在无线局域网中,MAC帧传输采用的是确认-重传机制,这一点跟总线型以太网不一样;每一个终端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这一点和以太网一样。目的终端正确接收到数据后要向发送端发送一个应答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什么无线局域网要求接收终端发送确认应答(ACK)?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独立基本服务集只能自己内部通信,因此通信范围非常小。如果要跟其他网络中的终端进行通信,我们可以采用基本服务集(BSS)。

基本服务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基本服务集MAC帧传输过程
有了AP之后,源终端和目的终端可能在同一个BSS中,也可能不在同一个BSS中。如果在同一个BSS中,源终端可以直接向目的终端发送MAC帧;如果两个终端不在同一个BSS中,那么MAC帧必须要通过AP进行转发。
那么问题来了,源终端是怎么知道目的终端在同一个BSS还是不在同一个BSS呢?
它没法判断的。因此,还不如把判断目的终端在不在同一个BSS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AP,由AP来判断源终端和目的终端是否在同一个BSS。因此同一BSS中的终端之间通信也要经过AP转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服务集中终端的距离相距较远,那么AP电磁波的范围包含不了某些终端,那么我们可以采取这样的办法:即在AP电磁波的覆盖范围之内增加另外一个AP。这就是AP-repeater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终端A,终端B和AP1构成BSS1;终端C,终端D和AP2构成BSS2。
AP-repeater模式的MAC帧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传输过程中是逐段应答的。

扩展服务集ESS
如果说要扩展无线局域网的通信范围的话,还是要采用**扩展服务集(ESS)**的方式。
也就是说把每一个基本服务集(BSS)作为一个一个的网段,然后通过AP连接到以太网上,由以太网来互联这些网段,来达到不同的服务集之间数据的传输以及无线局域网和以太网之间终端之间的数据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起到的作用和前面是不一样的,因为这牵扯到两种类型的网络。但是无线局域网和以太网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第一个,它们的MAC地址是一样的;第二个,它们具有相似的MAC帧格式;第三个,AP具有网桥的特性,AP一方面连接着以太网,另一方面连接着无线局域网。那么AP至少有两种不同的端口:一种是可以连接无线信道的端口,另一种是连接以太网的端口。
连接无线的它是一段电磁波的频段,因此AP连接无线信道的端口是虚拟的端口。这是AP的特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传输过程当中,无线局域网相当于一个网段,由AP实现MAC帧在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之间的转发。在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中MAC帧的格式是不同的,所以AP还要实现以太网的MAC帧格式和无线局域网MAC帧格式相互转换的过程。

ESS的MAC帧传输过程
1、无线终端与有线终端之间的MAC帧传输过程:比如从终端A到终端C的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是分成几个步骤:首先把终端A作为发送端,AP1作为接收端。然后数据封装成相应的MAC帧以后发送给AP,AP收到正确的数据之后需要向终端A发送应答帧ACK。也就是说在BSS中需要有应答。
AP1接收到MAC帧以后,因为它要转发到另一个传输网络以太网中,因此要进行MAC帧格式的转换。而在以太网中传输要按照以太网的工作原理来传输数据,不需要应答帧。
这就实现了从无线终端到有线终端的MAC帧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属于不同BSS的两个无线终端之间MAC帧的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为3个过程:终端A到AP1,AP1到AP2,AP2到终端F。
在这3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MAC帧格式的转换,一次是从BSS1的无线局域网MAC帧格式转换成以太网的MAC帧格式,第二次是从以太网的MAC帧格式转换成BSS2的无线局域网的MAC帧格式。在BSS中需要确认应答,在以太网中不需要确认应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分布式系统(WDS)
我们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两个以太网相距的距离并不远,但是它中间可能存在着河流这样的障碍物,如果要在空中假设电缆或者铺设地下电缆显得很不方便,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无线网桥把两个以太网连接起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网桥与交换机功能很相似。无线网桥与交换机不同的是:它同时存在连接无线链路和有线链路的端口。它连接无线链路的端口是虚拟的逻辑端口,因为无线通信是通过电磁波来传播的,信道实际上是占据的一段电磁波频段。转发MAC帧时逻辑端口等同于连接优先链路的端口。无线网桥在两种不同类型端口之间进行MAC帧转发时要进行MAC帧格式转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DS的网络结构
用一个网桥连接一个以太网,用另外一个网桥连接另一个以太网,无线链路实现两个网桥之间的互联。无线链路在MAC帧的传输过程中等同于以太网的一个网段。无线链路由两个无线网桥的MAC地址来唯一标识。比如无线网桥1的V2端口就可以如下图这样标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DS的MAC帧传输过程
WDS的MAC帧传输也是三段式的。
从终端A到无线网桥1,从无线网桥1到无线网桥2,从无线网桥2到终端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终端A到无线网桥1的传输过程是按照以太网的那一套来弄的等等。
而无线网桥1到无线网桥2的传输过程是按照无线局域网的一些要求,无线网桥2在收到网桥1的正确数据之后要向网桥1发送一个应答帧。
而无线网桥2到终端F是按照以太网的那一套来弄的。
也就是说,过程1传输的是以太网的MAC帧,按照以太网的规则传输到网桥1.网桥1把以太网MAC帧转换成无线局域网MAC帧,然后按照无线局域网的那一套传给无线网桥2.然后无线网桥2将无线局域网MAC帧转换成以太网MAC帧然后按照以太网的那一套传给终端F。

无线家庭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局域网与移动互联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局域网的MAC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局域网的MAC帧格式和以太网的MAC帧格式相似,但是也有很多区别。无线局域网的MAC帧要复杂一些,主要体现在控制信息特别的多。我们主要学习几个主要的控制字段,特别是地址字段的含义和使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MAC帧的格式只是一般的,完整的格式(就像新华字典一样,啥字都有,但是你写作文不一定都得用上)。在无线局域网中有3种类型的MAC帧:控制、管理和数据。
每一种类型的MAC帧它们的控制信息相互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每一种类型的MAC帧的控制信息都是取自于一般格式的某几个字段,所以不是说每个MAC帧都有这么多的控制信息。MAC帧中有四个地址信息字段是逐段确认所要求的。
MAC帧当中有两个控制位,一个是“到DS”,还有一个是“从DS”。
简单的说明一下。如果一个MAC帧从某一个发送端发送到AP或者是无线网桥这样的设备的话,“到DS”这位就置成1.如果发送端是AP或者是无线网桥这样的设备,“从DS”这位就置成1.其他情况下,“到DS”和“从DS”就置成0.
“持续时间”字段用于预留无线信道。
在无线局域网中,为了保证某些MAC帧的正确传输,它可以申请一个持续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这个时间之内,希望其他的终端不要用同一个信道来发送数据。
“顺序控制”字段用于解决接收端MAC帧重复接收的问题。因为无线局域网中MAC帧采用的是确认-重传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接收端重复接收同一个数据,所以为每个MAC帧编一个序号,这是顺序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地址字段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在IBSS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它没有用第四个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SS中的通信过程必经过A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ESS:
在ESS中涉及以太网和无线局域网两种类型的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WD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reapeter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DCF和CSMA/CA

在总线型以太网中,CSMACD算法用于公平竞争总线。
在无线局域网中,为了解决多点接入的问题,也设计了DCF和CSMA/CA算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解决多点接入有两种办法:DCF和PCF。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主要学习DCF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无线局域网中的载波信号一般是指经过调制的电磁波信号。
而在总线型以太网中的载波主要是指像曼彻斯特编码这样有跳变的信号。
DCF技术还能解决隐蔽站的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利用RTS和CTS。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来看一下CSMA/CA的操作过程。

IBSS和BSS中所有终端共享同一信道,因此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要检测信道是否空闲,如果信道忙,就不能发送数据。
那什么叫信道忙呢?信道存在电磁波且电磁波能量超过一定的阈值。
终端要发送数据之前,要求信道空闲。信道的空闲条件有两个:
1、信道不忙。
2、网络分配向量NAV为0

之前说MAC帧的结构时,说过有一个字段叫做持续时间字段,它是为了预留无线信道而设置的一个字段。那么NAV也是为了预留信道时间而设置的一个参数。我们可以把NAV堪称一个计数器,初始值为0,后面根据数据传输过程当中根据需要用“持续时间”字段来赋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终端检测到信道空闲是不是就可以马上发送数据了呢?
不一定,要等待一段时间(帧间间隔时间)。
为什么要等待一段帧间间隔时间呢? 有以下几点原因:
1、帧对界 - 终端检测到信道从没有电磁波到有电磁波这样一个过程。
2、对于连续接收MAC帧的终端,让接收端清空缓存。
3、电线发送状态和接受状态之间的转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帧间间隔要设置为多长呢?
帧间间隔的长度要根据我们发送的MAC帧的类型来定。
前面我们说过MAC帧有3种类型,不同类型的MAC帧需要的帧间间隔不一样。
帧间间隔的长度决定了MAC帧的发送优先级:帧间间隔越短,对应类型的MAC帧的发送优先级越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一共四种不同的帧间间隔,然后我们来看其中两种比较重要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上图的解释:
先解释两种结果。
1、信道空闲:多个终端同时发送数据概率低。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终端A检测到信道空闲的话,那么等待DIFS之后多个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发生的概率低。
2、信道不空闲:多个终端同时发送数据概率高。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终端B、C、D在信道忙的时候都检测到了信道忙,那么它们都会不断的检测信道,等到检测到信道空闲之后,它们都等待DIFS后发送数据,这样多个终端同时发送数据发生的概率高。

什么意思呢?先搞明白一个道理:多台终端同一时刻检测信道状态的概率是很低的。
如果检测到信道空闲,等待DIFS之后(当然,DIFS内要确保信道一直空闲)多台终端同时发送数据的概率等同于多台终端同一时刻检测信道状态的概率,所以也是比较低的。
但是如果检测到信道忙时就一直检测等待空闲再等待DIFS,就会产生一种累积效应。
什么意思?就跟LOL用召唤水晶来屯兵一个道理(听不懂的暴露段位了啊)。一看忙着呢,就都在那儿等,等不忙了,再等一会儿就一哄而上,就相当于变相的增加了同一时刻检测信道状态的概率,这样的话多个终端同时发送数据的概率就高了。

怎么避免呢?发送端是没有冲突检测能力的,该怎么办呢?我们这就得用到退避机制
什么叫退避机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终端在初始检测到信道忙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退避算法独立产生随机的延迟时间。 产生这个时间以后,如果信道忙,这个时间被冻结。如果信道空闲,则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器超时了并且信道持续空闲达到了DIFS时间,那么终端就开始发送帧。802.11是平等协议,需要接收方发送确认ACK,如果发送方没有接收到ACK,那么就要增加这个随机的延迟时间。然后重复此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如果退避时间还没到时检测到信道忙了,就暂停计时器,而不是关掉重新开一个。

随机生成退避时间的方法: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确认应答信号(ACK)怎么传输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怎么样解决隐蔽站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终端A先向AP发送一个请求帧RTS。RTS把帧中的持续时间字段置成CTS+终端A发送数据的时间+AP回复ACK的时间+3SIFS。
在终端A电磁波覆盖范围内的终端,接收到RTS MAC帧以后,把自己的NAV时间跟RTS中的持续时间比较,如果NAV值小于持续时间,则将NAV值更新为持续时间的值。而AP发送CTS时,在AP的电磁波覆盖范围内的终端就接收到了CTS应答帧。CTS中的持续时间字段值是终端A发送数据的时间+AP发送应答帧的时间+2
SIFS。然后所有收到的终端用CTS的持续时间字段跟自己的NAV值进行比较,如果NAV的值小,就用CTS的持续时间字段来更新自己的NAV值。这样就确保了隐蔽站问题的解决。

表示一通解释还是没听明白到底咋解决的。还是看个能看明白的图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终端接入无线局域网过程

终端要接入IBSS,除了需要争用信道,还需要接入控制。现在就来学学接入控制。

学习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终端接入无线局域网为什么要进行接入控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接入总线时有物理链路,有关部门好控制好审查。
无线局域网是没法控制的,它不需要物理连接,也没有物理边界。所以接入控制的功能需要网络自身来完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什么样身份的终端可以接入无线局域网呢?
我们之前讲过BSS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对于扩展服务集来说,它里面的每一个BSS都有各自的BSSID,但是扩展服务集有一个共同的SSI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三组参数是AP确定的。因此对于基本服务集中的AP需要配置这3个参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而对于终端来说,则需要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什么叫同步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步过程开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建立扫描报告有两种方法:
1、被动扫描过程
2、主动扫描过程

先看被动扫描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ips:这里所说的被动,是终端被动的侦听信标帧。所说的主动,也是终端主动的进行探测。
有时候为了安全问题,AP信标帧中可能不携带SSID。那么这就没法连了吗?不是的。有主动扫描呢。

13个信道侦听一遍时间很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推出了主动扫描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主动扫描和被动扫描形成一个统一的扫描报告。然后进入第二步:终端与AP同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满足这俩条件的AP有多个,那么终端就选择一个能量最强的AP与它自己同步。

同步完了以后,就进行第三步:AP鉴别终端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开放系统鉴别事实上没有鉴别。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重点来看以下共享密钥的鉴别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经过了同步和鉴别之后,终端就是合法的授权用户了。但是如果想跟 AP 连接的其他终端进行通信,还要建立AP和终端的关联。
下面来看以下关联的过程:
终端向AP发送一个关联请求帧。AP接收到关联请求帧以后,如果资源允许,就返回关联响应。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只有把关联也完成之后,终端才是接入了这个无线局域网当中了。
想想为啥在饭店吃饭接入不了商家wifi???就是因为完成不了关联过程,资源不够呗。

无线局域网设计

学习内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同时,为了实现切换AP时无缝连接,我们设置成不同的AP的密钥K也相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些过程是终端和AP之间自动完成的。但是前面所说的SSID和密钥是我们自己手工进行配置的。

同步和关联完了以后得到了3张关联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MAC帧的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1接收到数据帧以后,会查找自己的关联表,发现自己关联表中有源终端A,因此它给终端A发送一个应答帧ACK。同时它查到自己的关联表中没有目的终端终端C,因此它就知道目的终端终端C不在AP1所在的BSS中,因此它需要通过以太网来转发MAC帧。

第二步:
假设以太网中每一个交换机的转发表是空的,然后AP1把无线局域网的MAC帧转换成以太网的MAC帧格式,在以太网中进行转发。因为每一个交换机的转发表都是空的,因此每一个交换机都采用广播的方式来转发MAC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播完了以后,AP2和AP3同时接收到了MAC帧。对于AP3来说,它用目的终端MACC的地址去查找它的关联表,在它的关联表中没有MACC这一项。因此AP3不做任何处理。AP2在它的关联表中查找MACC,在关联表中查找到了这一项,因此它就知道目的终端在AP2所覆盖的无线局域网里面。

我们进行第三步:AP2至终端C的MAC帧的传输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无线局域网中,终端的移动性是最大的特性。我们来看一下终端从一个基本服务集移动到另一个基本服务集的情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漫游)

MACA在漫游时不需要中断自己当前正在处理的业务,也就是说我们所说的漫游是无缝漫游的意思。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漫游过程中,终端1从BSS1离开以后,进入到BSS2的过程当中,它从AP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能量越来越小,当能量小于某一个阈值的时候,终端A开始一个新的同步过程。
1、当终端1离开BSS1时,终端1要与AP1分离。当这个能量小于一个阈值时,终端1会给AP1发送一个分离帧,AP1接收到这个分离帧后跟终端1进行分离。
2、当终端1虽然没有离开BSS1,但是在BSS1中长时间(在关联寿命之内)没有活跃(发送MAC帧),那么它会自动脱离关联。
终端A进入到BSS2时,与BSS2重建关联。
什么叫重关联?也就是说在关联帧当中携带有原来相关联的AP1的MAC地址。
为什么要携带AP1的MAC地址呢?
因为终端1在AP1这个BSS时,它曾经向其他终端发送过数据,以太网的交换机中就有一项终端1的转发项,这个转发项是指向AP1的。但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终端向终端A发送数据的话,那么这个数据就发到AP1上面去了,这个就会出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做如下的工作:修改以太网中交换机的转发表中的转发项。就是由AP2发送一个MAC帧,这个MAC帧的目的地址是AP1的MAC地址,源地址是终端A的地址。这种做法的含义就是告诉以太网交换机现在终端1归AP2管了,从而就修改了各个转发表的转发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P+AC无线局域网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AP接入以太网时,首先AP要发现AC。AP通过以太网来广播“发现请求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AC接收到发现请求帧以后,AC向AP发送一个发现响应帧,发现响应帧中给出AC的地址。然后建立AP与AC之间的隧道,AC通过隧道向AP下传配置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AC就完成了对AP的鉴别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C对AP下穿的配置信息,根据AC的功能不同,配置信息也不同。
AC的功能(工作模式)分成两种。
1、Local MAC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传完了以后,AP的功能跟前面没有AC时的功能是完全一样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Split MAC模式
这种模式下,当一个AP接入到一个以太网中时也会按照刚才说的方法来发现AC。
但是AC给它下传的配置信息是一个基本的配置信息。这个消息是一个基本的配置信息,并不是所有的配置信息。也就是说这个配置信息只能用于AP所在的BSS内与其他终端进行无线MAC帧的传输和接收这样的一个功能的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AP1和AC之间还有AP3和AC之间就建立好了相应的隧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小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线局域网设计演示实验:
1、先选择4个交换机。用交叉双绞线(虚线)连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放置3个AP。用直连双绞线互联AP和交换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笔记本默认是以太网网卡,所以我们要设置一下。
我们双击笔记本,关闭电源。点击红色箭头所示的按钮即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脱离以太网网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把WPC300N拖放到网卡的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打开电源,关闭配置窗口。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几台笔记本的网卡换成无线网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看到无线似乎是乱连的,并没有连接最近的。
这是因为现在是逻辑工作区,体现不出来真实的物理距离。
切换到物理工作区,用Homecity模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切换到逻辑工作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然后双击AP1,对AP1进行配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现在可以看到终端0与AP0连接不上了。那怎么办?配置笔记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没有信道选项,因为信道是根据同步来自动完成的。
现在来测试一下,笔记本0竟然能和笔记本1进行通信。为啥呢?因为笔记本如果是无线网卡的话,自动就能获取IP地址(DHCP的)。当然啦,也能给它配置一个静态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例题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也就是说,多个终端竞争时,可怜的终端B老争不过别人的可能性是有的。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收到数据后,可以先将数据进行转义,然后再将转义后的数据保存为 jpg 格式的图片,可以参考以下示例代码实现: ```java import java.io.*; public class DataHandl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接收到的数据 byte[] receivedData = new byte[]{0x7D, 0x01, 0x7D, 0x02, 0x7D, 0x03, 0x7D, 0x04, 0x7D, 0x05}; // 转义数据 byte[] escapedData = escapeData(receivedData); // 保存为 jpg 格式的图片 saveJpgFile(escapedData); } // 转义数据 private static byte[] escapeData(byte[] data) { ByteArrayOutputStream outputStream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for (byte b : data) { switch (b) { case 0x7D: outputStream.write(0x7D); outputStream.write(0x01); break; case 0x02: outputStream.write(0x5B); break; case 0x03: outputStream.write(0x5D); break; case 0x04: outputStream.write(0x2C); break; case 0x05: outputStream.write(0x2A); break; default: outputStream.write(b); break; } } return outputStream.toByteArray(); } // 保存为 jpg 格式的图片 private static void saveJpgFile(byte[] data) { FileOutputStream fileOutputStream = null; try { fileOutputStream = new FileOutputStream("image.jpg"); fileOutputStream.write(data);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if (fileOutputStream != null) { try { fileOutputStream.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 ``` 在这个示例代码中,我们使用了 ByteArrayOutputStream 和 FileOutputStream 类分别进行数据转义和保存图片。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