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资深开发工程师的最后倔强

昨天,看到一位多年混迹开发一线的老朋友演示如何使用Viber Coding,我气得差点说不出话来。说实话,我满怀期待地想看看AI辅助编程到底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变化,甚至推荐他试试Cursor、Claude Code这些工具。然而,开场的情景却让我大失所望。

他一上来便表现出明显的排斥情绪,甚至连最基本的Viber prompt编写技巧都懒得去学,就开始抱怨说:“这AI不好用,不如自己手敲代码。”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却包含了太多老一代开发者身上的挣扎与坚持。

作为一个在编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工程师,我深知“编程不仅是写代码,更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他这种坚持“手敲代码”的思维,实际上把自己禁锢在了传统的思维模式里,敌视AI带来的变革,这恰恰是问题的核心所在。

手写代码与技术水平高低,根本没有必然的联系。许多资深开发者之所以自豪于能一行行敲出定制化、极致性能的代码,是因为他们习惯了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习惯了直接操控每一个细节,甚至习惯了以代码为“艺术品”的身份存在。但当AI辅助工具越来越成熟,当它们能迅速完成重复性任务,减少人为疏漏,缩短产品交付周期时,固守手动输入代码的“倔强”不免显得有些固执且狭隘。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放弃编程技能或者全盘接受AI,而是应当以开放的态度去拥抱工具的进步。利用AI工具,我们能够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架构设计、逻辑优化、业务创新等更具挑战性的领域,而不是无休止地和重复性低级错误纠缠。

然而,从某种角度看,这种“最后的倔强”也是可以理解的。它承载了资深工程师对自己职业身份的坚守和对技术积累的自豪感,也反映了在快速变化环境中,那种“不愿被轻易取代”的焦虑。这种复杂感情的纠缠,使得他们难以完全放下过去的经验包袱。

但时代不会因任何人的倔强而停步,AI的浪潮正浩浩荡荡地涌来。资深开发者如果把这看作威胁,而非助力,最终只会被时代边缘化。真正有智慧的选择,是将人工智能视为自己的“新同事”、“新伙伴”,让它成为提升生产力的得力助手。

资深开发工程师的“最后倔强”反映了传统编程思维与AI时代的冲突,但同时也给了我们思考未来职业路径的启示。唯有打破成见,与AI合作,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依然立于不败之地。毕竟,代码是写给机器看的,如何写代码,服务于什么目标,才是我们作为开发者应该思考的核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I精钢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