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垃圾回收算法以及垃圾回收器

在java中,自动化的管理内存资源,垃圾回收机制必须要有一套算法来计算,那些是有效的对象,那些是无效的对象,对于无效的对象要进行回收处理,常见的计算无效对象的方法有两种:引用计数法,可达性分析算法.

引用计数算法:

原理:

       假设有一个对象A,任何一个对对象A的引用,那么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1,当引用失效是\时就-1,如果对象A的引用计数器为0,就说明A没有引用了,可以被回收.

优点:

         1.实时性较高,无需等到内存不够的时候,才开始回收,运行时根据对象的计数器是否为0,就可以直接回收。
         2.在垃圾回收过程中,应用无需挂起。如果申请内存时,内存不足,则立刻报outofmember 错误。
         3.区域性,更新对象的计数器时,只是影响到该对象,不会扫描全部对象。

缺点:

          1.每次对象被引用时,都需要去更新计数器,有一点时间开销。
          2.浪费CPU资源,即使内存够用,仍然在运行时进行计数器的统计。
          3.无法解决循环引用问题。(最大的缺点)

可达性分析算法

通过一系列称为“GC Roots”的根对象作为起始节点集,从这些节点开始,根据引用关系向下搜索,搜索过程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如果某个对象到GC Roots间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就说明从GC Roots 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就是可以回收的对象。

JVM虚拟机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种:

在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譬如各个线程被调用的方法堆栈中使用到的参数、局部变量、临时变量等。

在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譬如Java类的引用类型静态变量。

在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譬如字符串常量池(String Table)里的引用。

在本地方法栈中JNI(即通常所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Java虚拟机内部的引用,如基本数据类型对应的Class对象,一些常驻的异常对象(比如

NullPointExcepitonOutOfMemoryError)等,还有系统类加载器。

所有被同步锁(synchronized关键字)持有的对象。

反映Java虚拟机内部情况的JMXBeanJVMTI中注册的回调、本地代码缓存等。

垃圾收集算法:

标记清除法

标记清除算法,是将垃圾回收分为2个阶段,分别是标记和清除。

标记:从根节点开始标记引用的对象。

清除:未被标记引用的对象就是垃圾对象,可以被清理。

标记清除法可以说是 基础的收集算法,因为后续的收集算法大多都是以标记-清除算法为基础,对其缺点进行改进而得到的。

缺点:

执行效率较低,标记和清除两个动作都需要遍历所有的对象,并且在GC时,需要停止应用程序,对于交互性要求比较高的应用而言这个体验是非常差的。

通过标记清除算法清理出来的内存,碎片化较为严重,因为被回收的对象可能存在于内存的各个角落,所以清理出来的内存是不连贯的。

标记压缩算法:

标记压缩算法是在标记清除算法的基础之上,做了优化改进的算法。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也是从根节点开始,对对象的引用进行标记,在清理阶段,并不是简单的清理未标记的对象,而是将存活的对象压缩到内存的一端,然后清理边界以外的垃圾,从而解决了碎片化的问题。

该算法解决了标记清除算法的碎片化的问题,同时,标记压缩算法多了一步,对象移动内存位置的步骤,其效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标记复制算法:

复制算法的核心就是,将原有的内存空间一分为二,每次只用其中的一块,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对象复制到另一个内存空间中,然后将该内存空间清空,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完成垃圾的回收。

如果内存中的垃圾对象较多,需要复制的对象就较少,这种情况下适合使用该方式并且效率比较高,反之,则不适合。

JVM中年轻代内存空间

GC开始的时候,对象只会存在于Eden区和名为“From”Survivor区,Survivor“To”是空的。

紧接着进行GCEden区中所有存活的对象都会被复制到“To”,而在“From”区中,仍存活的对象会根据他们的年龄值来决定去向。年龄达到一定值(年龄阈值,可以通过-XX:MaxTenuringThreshold来设置)的对象会被移动到年老代中,没有达到阈值的对象会被复制到“To”区域。

 经过这次GC后,Eden区和From区已经被清空。这个时候,“From”“To”会交换他们的角色,也就是新

“To”就是上次GC前的“From”,新的“From”就是上次GC前的“To”。不管怎样,都会保证名为ToSurvivor区域是空的。

GC会一直重复这样的过程,直到“To”区被填满,“To”区被填满之后,会将所有对象移动到年老代中。

优缺点                                                                                                         

优点:

在垃圾对象多的情况下,效率较高清理后,内存无碎片

缺点:

在垃圾对象少的情况下,不适用,如:老年代内存

分配的2块内存空间,在同一个时刻,只能使用一半,内存使用率较低

分代算法:

在堆内存中,有些对象短暂存活有些则是长久存活,所以需要将堆内存进行分代,将短暂存活的对象放到一起,进行高频率的回收,长久存活的对象集中放到一起,进行低频率的回收,这样才能够更加合理的利系统资源。

分代算法其实就是这样的,根据回收对象的特点进行选择,在jvm中,年轻代适合使用复制算法,老年代适合使用标记清除或标记压缩算法。

垃圾回收的相关概念:

部分收集(Partial GC

新生代收集(Minor GC/Young GC):指目标只是新生代的垃圾收集。

老年代收集(Major GC/Old GC):指目标只是老年代的垃圾收集。

混合收集(Mixed GC):指目标是收集整个新生代以及部分老年代的垃圾收集。

整堆收集(Full GC

垃圾收集器

jvm中,实现了多种垃圾收集器,包括:串行垃圾收集器、并行垃圾收集器、CMS(并发)垃圾收集器、G1垃圾收集器,

HotSpot虚拟机中,常见的集中垃圾收集器组合方式:

串行垃圾收集器:

串行垃圾收集器,是指使用单线程进行垃圾回收,垃圾回收时,只有一个线程在工作,并且java应用中的所有线程都要暂停,等待垃圾回收的完成。这种现象称之为STWStop-The-World)。

对于交互性较强的应用而言,这种垃圾收集器是不能够接受的。

一般在Javaweb应用中是不会采用该收集器的。

并行垃圾收集器:

并行垃圾收集器在串行垃圾收集器的基础之上做了改进,将单线程改为了多线程进行垃圾回收,这样可以缩短垃圾

回收的时间。(这里是指,并行能力较强的机器)

当然了,并行垃圾收集器在收集的过程中也会暂停应用程序,这个和串行垃圾回收器是一样的,只是并行执行,速度更快些,暂停的时间更短一些。

         ParNew垃圾收集器:

                ParNew垃圾收集器是工作在年轻代上的,只是将串行的垃圾收集器改为了并行。通过-XX:+UseParNewGC参数设置年轻代使用ParNew回收器,老年代使用的依然是串行收集器。

                ParallelGC垃圾收集器:

                ParallelGC收集器工作机制和ParNewGC收集器一样,只是在此基础之上,新增了两个和系统吞吐量相关的参数,使得其使用起来更加的灵活和高效。

相关参数如下:

-XX:+UseParallelGC 年轻代使用ParallelGC垃圾回收器,老年代使用串行回收器。

-XX:+UseParallelOldGC 年轻代使用ParallelGC垃圾回收器,老年代使用ParallelOldGC垃圾回收器。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 大的垃圾收集时的停顿时间,单位为毫秒

需要注意的时,ParallelGC为了达到设置的停顿时间,可能会调整堆大小或其他的参数,如果堆的大小设置的较小,就会导致GC工作变得很频繁,反而可能会影响到性能。

该参数使用需谨慎。

-XX:GCTimeRatio 设置垃圾回收时间占程序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公式为1/(1+n)

它的值为0~100之间的数字,默认值为99,也就是垃圾回收时间不能超过1%

-XX:UseAdaptiveSizePolicy 自适应GC模式,垃圾回收器将自动调整年轻代、老年代等参数,达到吞吐量、堆大小、停顿时间之间的平衡。一般用于手动调整参数比较困难的场景,让收集器自动进行调整。

         CMS垃圾收集器:

CMS全称 Concurrent Mark Sweep,是一款并发的、使用标记-清除算法的垃圾回收器,该回收器是针对老年代垃圾回收的,通过参数-XX:+UseConcMarkSweepGC进行设置。

G1垃圾收集器:

G1垃圾收集器是在jdk7中正式使用的全新的垃圾收集器,oracle官方计划在jdk9中将G1变成默认的垃圾收集器,以替代CMS

G1的设计原则就是简化JVM性能调优,开发人员只需要简单的三步即可完成调优:

  1. 第一步,开启G1垃圾收集器
  2. 第二步,设置堆的 大内存
  3. 第三步,设置 大的停顿时间

G1中提供了三种模式垃圾回收模式,Young GCMixed GC Full GC,在不同的条件下被触发。

G1垃圾收集器相对比其他收集器而言, 大的区别在于它取消了年轻代、老年代的物理划分,取而代之的是将堆划分为若干个区域(Region),这些区域中包含了有逻辑上的年轻代、老年代区域。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再也不用单独的空间对每个代进行设置了,不用担心每个代内存是否足够。

 

 

G1划分的区域中,年轻代的垃圾收集依然采用暂停所有应用线程的方式,将存活对象拷贝到老年代或者Survivor 空间,G1收集器通过将对象从一个区域复制到另外一个区域,完成了清理工作。

这就意味着,在正常的处理过程中,G1完成了堆的压缩(至少是部分堆的压缩),这样也就不会有cms内存碎片问题的存在了。

G1中,有一种特殊的区域,叫Humongous区域。

如果一个对象占用的空间超过了一个分区容量50%以上,G1收集器就认为这是一个巨型对象。

这些巨型对象,默认直接会被分配在老年代,但是如果它是一个短期存在的巨型对象,就会对垃圾收集器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G1划分了一个Humongous区,它用来专门存放巨型对象。如果一个H区装不下一个巨型

对象,那么G1会寻找连续的H分区来存储。为了能找到连续的H区,有时候不得不启动Full GC

每个Region的大小可以通过参数-XXG1HeapRegionSize设定,取值范围为1MB32MB,且应为2N次幂。

G1:Young GC

Young GC主要是对Eden区进行GC,它在Eden空间耗尽时会被触发。

 Eden空间的数据移动到Survivor空间中,如果Survivor空间不够,Eden空间的部分数据会直接晋升到年老代

根对象可能是在年轻代中,也可以在老年代中,那么老年代中的所有对象都是根么?如果全量扫描老年代,那么这样扫描下来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于是,G1引进了RSet的概念。它的全称是Remembered Set,其作用是跟踪指向某个堆内的对象引用。

 

每个Region初始化时,会初始化一个RSet,该集合用来记录并跟踪其它Region指向该Region中对象的引用,每个

Region默认按照512Kb划分成多个Card,所以RSet需要记录的东西应该是 xx Region xx Card

G1:Mixed GC

当越来越多的对象晋升到老年代old region时,为了避免堆内存被耗尽,虚拟机会触发一个混合的垃圾收集器,即

Mixed GC,该算法并不是一个Old GC,除了回收整个Young Region,还会回收一部分的Old Region,这里需要注意:是一部分老年代,而不是全部老年代,可以选择哪些old region进行收集,从而可以对垃圾回收的耗时时间进行控制。也要注意的是Mixed GC 并不是 Full GC

MixedGC什么时候触发? 由参数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n 决定。默认:45%,该参数的意思是:当老年代大小占整个堆大小百分比达到该阀值时触发。

它的GC步骤分2步:

全局并发标记(global concurrent marking

拷贝存活对象(evacuation

全局并发标记 全局并发标记,执行过程分为五个步骤:

1.初始标记(initial markSTW

        标记从根节点直接可达的对象,这个阶段会执行一次年轻代GC,会产生全局停顿。

2.根区域扫描(root region scan

        G1 GC 在初始标记的存活区扫描对老年代的引用,并标记被引用的对象。

        该阶段与应用程序(非 STW)同时运行,并且只有完成该阶段后,才能开始下一次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

3.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

         G1 GC 在整个堆中查找可访问的(存活的)对象。该阶段与应用程序同时运行,可以被 STW 年轻代垃圾回收中断。

4.重新标记(RemarkSTW

         该阶段是 STW 回收,因为程序在运行,针对上一次的标记进行修正。

5.清除垃圾(CleanupSTW

        清点和重置标记状态,该阶段会STW,这个阶段并不会实际上去做垃圾的收集,等待evacuation阶段来回收。

拷贝存活对象                                                                                                        

    Evacuation阶段是全暂停的。该阶段把一部分Region里的活对象拷贝到另一部分Region中,从而实现垃圾的回收清理。

 

G1收集器相关参数                                                                                      

-XX:+UseG1GC

使用 G1 垃圾收集器

-XX:MaxGCPauseMillis

设置期望达到的 大GC停顿时间指标(会尽力实现,但不保证达到),默认值是 200 毫秒。

-XX:G1HeapRegionSize=n

设置的 G1 区域的大小。值是 2 的幂,范围是 1 MB 32 MB 之间。目标是根据 小的 Java 堆大小划分出约 2048 个区域。

默认是堆内存的1/2000

-XX:ParallelGCThreads=n

设置 STW 工作线程数的值。将 n 的值设置为逻辑处理器的数量。n 的值与逻辑处理器的数量相同, 多为 8

-XX:ConcGCThreads=n

设置并行标记的线程数。将 n 设置为并行垃圾回收线程数 (ParallelGCThreads) 1/4 左右。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n

设置触发Mixed GC Java 堆占用率阈值。默认占用率是整个 Java 堆的 45%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