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广域网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
-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使用分组交换技术。广域网的通信子网可以利用公用分组交换网、卫星通信网和无线分组交换网,它将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局域网或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因特网(Internet)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广域网。
- 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区别和联系:
联系与相似点:①广域网和局域网都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构件,从互联网的角度上看,二者平等(不是包含关系) ②连接到一个广域网或一个局域网上的主机在该网内进行通信时,只需要使用其网络的物理地址
区别:
广域网 | 局域网 | |
---|---|---|
覆盖范围 | 很广,通常跨区域 | 较小,通常在一个区域内 |
连接方式 | 结点之间都是点到点连接,但为了提高网络的可靠性,一个结点交换机往往与多个结点交换机相连 | 普遍采用多点接入技术 |
OSI参考模型层次 | 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 两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 |
着重点 | 强调资源共享 | 强调数据传输 |
- 常见的两种广域网数据链路层协议是PPP协议和HDLC协议。PPP目前使用的最广泛,而HDLC已很少使用。
点对点(Point-to-Point,PPP)协议
-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用户使用拨号电话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使用PPP协议
- 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
①简单:对于链路层的帧,无需纠错,无需序号,无需流量控制
②封装成帧:帧定界符
③透明传输:与帧定界符一样比特组合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异步线路用字节填充,同步线路用比特填充)
④多种网络层协议:封装的IP数据报可以采用多种协议
⑤多种类型链路串行/并行,同步/异步,电/光…
⑥差错检测:错就丢弃
⑦检测连接状态:链路是否正常工作
⑧最大传送单元:数据部分最大长度MTU
⑨网络层地址协商:知道通信双方的网络层地址
⑩数据压缩协商 - PPP协议无需满足的要求:①纠错 ②流量控制 ③序号和确认机制 ④不支持多点线路
- PPP协议的三个组成部分:
①链路控制协议(LCP):建立并维护数据链路连接
②网络控制协议(NCP):PPP可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每个不同的网络层协议都要一个相应的NCP来配置,为网络层协议建立和配置逻辑连接
③一个将IP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 PPP帧的格式:
- PPP帧的前3个字段和最后两个字段与HDLC帧是一样的,标志字段(F)仍为7E(01111110),前后各占1字节,若它出现在信息字段中,就必须做字节填充,使用的控制转义字节是7D(01111101)。但在PPP中,地址字段(A)占1字节,规定为0xFF,控制字段(C)占1字节,规定为0x03,两者的内容始终是固定不变的。PPP是面向字节的,因而所有PPP帧的长度都是整数个字节。
- 第4个字段是协议段,占2字节,在HDLC中没有该字段,它是说明信息段中运载的是什么种类的分组
- 第5段信息段的长度是可变的,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1500B。为了实现透明传输,当信息段中出现和标志字段一样的比特组合时,必须采用一些措施来改进
【因为PPP是点对点的,并不是总线形,所以无须采用CSMA/CD协议,自然就没有最短帧,所以信息段占0~1500字节,而不是46-1500字节】 - 第6个字段是帧检验序列(FCS),占2字节,即循环冗余码检验中的冗余码。检验区包括地址字段、控制字段、协议字段和信息字段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HDLC)协议
-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或简称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Data Link Control)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
- 所有帧采用CRC检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收或重份,传输可靠性高
- HDLC的站:主站、从站、复合站
1.主站的主要功能是发送命令(包括数据信息)帧、接收响应帧,并负责对整个链路的控制系统的初启、流程的控制、差错检测或恢复等
2.从站的主要功能是接收由主站发来的命令帧,向主站发送响应帧,并且配合主站参与差错恢复等链路控制
3.复合站的主要功能是既能发送,又能接收命令帧和响应帧,并且负责整个链路的控制 - 三种数据操作方式:①正常响应方式 ②异步平衡方式 ③异步响应方式
- HDLC的帧格式:
①地址字段A,共8位,根据不同的传送方式,表示从站或应答站的地址
②控制字段C,共8位,HDLC的许多重要功能都靠控制字段来实现
(1)信息帧(I)第1位为0,用来传输数据信息,或使用捎带技术对数据进行确认
(2)监督帧(S)10,用于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执行对信息帧的确认、请求重发和请求暂停发送等功能
(3)无编号帧(U)11,用于提供对链路的建立、拆除等多种控制功能
PPP协议 & HDLC协议
- 相同点:HDLC、PPP只支持全双工链路;都可以实现透明传输;都可以实现差错检测,但不纠正差错
- 不同点:
PPP协议 | 面向字节 | 2B协议字段 | 无序号和确认机制 | 不可靠 |
---|---|---|---|---|
HDLC协议 | 面向比特 | 没有 | 有编号和确认机制 | 可靠 |
数据链路层设备
网桥的基本概念
- 两个或多个以太网通过网桥连接后,就成为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以太网,而原来的每个以太网就称为一个网段。
【网段:一般指一个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同一物理层设备(传输介质,中继器,集线器等)能够直接通讯的那一部分】 - 网桥工作在链路层的MAC子层,可以使以太网各网段成为隔离开的碰撞域(又称冲突域)。如果把网桥换成工作在物理层的转发器,那么就没有这种过滤信息量的功能。由于各网段的相对独立,因此一个网段的故障不会影响到另一个网段的运行。网桥必须具有路径选择的功能,接收到帧后,要决定正确的路径,将该帧转送到相应的目的局域网站点。
- 网络1和网络2通过网桥连接后,网桥接收网络1发送的数据帧,检查数据帧中的地址,如果是网络2的地址,那么就转发给网络2;如果是网络1的地址,那么就将其丢弃,因为源站和目的站处在同一个网段,目的站能够直接收到这个帧而不需要借助网桥的转发。
- 网桥的分类:透明网桥 & 源路由网桥
透明网桥:“透明”指以太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自学习
源路由网桥:在发送帧时,把详细的最佳路由信息(路由最少/时间最短)放在帧的首部中【方法:源站以广播方式向欲通信的目的站发送一个发现帧】 - 网桥优点:
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2.扩大了物理范围
3.提高了可靠性
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局域网交换机
交换机的原理和特点
- 局域网交换机,又称以太网交换机。从本质上说,以太网交换机是一个多端口的网桥,它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交换机能经济地将网络分成小的冲突域,为每个工作站提供更高的带宽。以太网交换机的原理是,它检测从以太端口来的数据帧的源和目的地的MAC(介质访问层)地址,然后与系统内部的动态查找表进行比较,若数据帧的MAC地址不在查找表中,则将该地址加入查找表,并将数据帧发送给相应的目的端口。
- 以太网交换机的特点:
(1)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直接与单台主机相连(网桥的端口往往连接到以太网的
一个网段),并且一般都工作在全双工方式
(2)以太网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端口,使每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无碰撞地传输数据
(3)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即插即用设备(和透明网桥一样),其内部的帧的转发表也是通过自学习算法自动地逐渐建立起来的
(4)以太网交换机由于使用专用的交换结构芯片,因此交换速率较高。
(5)以太网交换机独占传输媒体的带宽 - 以太网交换机主要采用两种交换模式:①直通交换机 ②存储转发式交换机
直通交换机:查完目的地址(6B)就立刻转发
【延迟小,可靠性低,无法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存储转发式交换机:将帧放入高速缓存,并检查否正确,正确则转发,错误则丢弃
【延迟大,可靠性高,可以支持具有不同速率的端口的交换】 - 冲突域和广播域:
冲突域:在同一个冲突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收到所有被发送的帧。简单的说就是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台设备发送信息的范围
广播域:网络中能接收任一设备发出的广播帧的所有设备的集合。简单的说如果站点发出一个广播信号,所有能接收到这个信号的设备范围称为一个广播域
能否隔离冲突域 | 能否隔离广播域 | |
---|---|---|
物理层设备(中继器、集线器) | × | × |
链路层设备(网桥、交换机) | √ | × |
网络层设备(路由器) | √ | √ |
交换机的自学习功能
- 决定一个帧是应该转发到某个接口还是应该将其丢弃称为过滤。决定一个帧应该被移动到哪个接口称为转发。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借助于交换表(switch table)完成。
- 交换表中的一个表项至少包含:①一个MAC地址 ②连通该MAC地址的交换机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