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的笼罩下,软件工程师的效率问题真的只是出在代码上吗?(兼谈网易事件)...

软件工程师的核心任务,就是写代码。如何提高代码质量,减少 bug,提高软件开发效率,是软件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数的技术方案或者工具被发明了出来。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各种编程范式的发明。比如面向对象,就是在使用抽象,封装,多态等多种形式,减少冗余代码,方便扩展,从而提高软件书写的效率,降低 bug 率。

函数式编程亦是如此。函数式编程提出“不可变数据”,就是为了减少因为改变各种状态变量产生的 bug。同时,在程序运行高度并行化的今天,不可变也保证了并行过程中的安全。

另一个出发点,就是语言。

如果仔细看各个语言最新版本引入的新机制,或者各种新特性的初衷,很多时候,都是和减少 bug,提高代码质量,提升开发效率联系在一起的。

比如对于现代编程语言的学习,要学习一块儿很大的内容,叫异常处理。但是,如果我们去看那些“上古语言”,FORTRAN,BASIC,甚至是 C,近乎完全没有专门的异常处理机制。异常处理是现代语言发明出的,专门“狙击” bug 的语言特性。

再比如,Swift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类型,叫可选型(Optional)。所谓的可选型,是指可以存储空的类型。换句话说,非可选型不能存储“空”。可选型本质上,就是从数据类型的角度,提醒开发者,这个变量可能为空,所以使用前,请判空!为什么要有这个全新的类型?因为大量的 bug,都和空指针有关。

再有,很多抽象的流程或者工具被发明了出来。

如果你翻开一本软件工程的课本,大概就会接触到如下这些概念:

系统流程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层次方框图、Warnier 图、IPO 图、层次图、HIPO 图、结构图、程序流程图、盒图、PAD 图、判定表、判定树、Jackson 图、流图、甘特图、工程网络图......

上面这堆名词是我在网上找来复制粘贴上去的,很多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但是,我知道的是:尽管如此,在软件工程领域,bug 依然顽固地在那里。

每个软件工程师,不管是用什么范式,什么语言,什么版本,什么工具,怎么提前构架,设计,近乎都不可避免地,会写出 bug。

软件行业很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说明:使用了这些工具,软件工程中的 bug 就减少了。

甚至,我在网上找到了一篇“奇怪”的论文,这篇论文的研究表示:强制员工遵循一些代码书写规范,可能导致项目工程中有更多的 bug。我把这篇论文的链接,放到这篇文章的【阅读原文】中了。

提高代码质量的技术手段层出不穷,但似乎都效果有限。那么,还有什么方式,能够真正提高代码质量?

国外技术专家 Hillel Wayne 有一个观点,让我拍案叫绝。

他的核心思想很简单。既然代码都是人写的,那么 bug 也就是人写的。所以,除了改善工具以外,可能,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被很多人忽视的方式是:改善写代码的人。

怎么“改善写代码的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睡眠

无数科学的研究,已经确定无疑地告诉了我们:睡眠将极大地影响正常人的工作水平,甚至是基础认知能力。

2018 年,IEEE Transactio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上的的一篇论文,用实验证明了,睡眠剥夺以后的程序员,将丧失大部分工作技能——别说想明白逻辑了,此时,他们可能连 ls 是什么都不知道了,不经意间,就 rm -rf/ 了。

至于长期缺乏睡眠,导致的工作能力的降低,相关研究不要太多。写一两本书是绝对没问题的。缺乏睡眠等于工作能力降低,这简直是常识。

在很多行业,是禁止“疲劳工作”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在运输行业,大部分正规运输公司,都会要求跑长途的司机,期间必须休息一定时间,以避免“疲劳驾驶”。

而在美国,一些医院也规定,护士不得连续工作超过一定时间。因为,无数的研究都在表明,缺乏睡眠的护士,将犯更多错误。

可能很多同学会说,司机和护士的工作,关乎人的性命。程序员不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写代码吗?哪里有那么严重?

对于有这个疑问的同学,我建议读一读上周我的公众号文章:《浮点计算引发的血案》

这个年代,很多程序员的工作,也关乎人的性命。


另外一点,就是工作时长

关于工作时长对工作效率的影响,也历史悠久。早在 1980 年,美国人就系统地研究过这个问题。

其中,最有名的研究,是以建筑工人作为基础进行研究的。那个年代,也是美国经济最繁盛的时期,美国各地都在建建建,因此,也有大量的工人样本供研究。

1980 年,美国的商业圆桌报告指出,如果建筑工人一周工作时间超过 50 个小时,那么在 8-10 周以后,他们的效率就会下降到原来的 76%。也就是说,8-10 周以后,即使这些工人继续每周工作 50 个小时,他们的实际效率,只等于原先的 38 个小时。

如果每周工作 60 个小时,他们的效率会降低的更快。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这种极度的低效将表现出来。也就说同样两个月的时间,每周工作 60 个小时的工人,工作效率还不如每周只工作 40 个小时的工人。

2004 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的另一项研究,从疾病的角度出发,证实了:过长的工作时间,还将为工人们带来不可逆的健康隐患。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每周多工作 20 个小时?


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压力。压力也将急剧降低一个人的工作效率。

全世界范围,关于压力的研究,也是在近十几二十年兴起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的问题。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使用护士群体作为研究对象,确凿地证明了:压力越大,越容易犯错,效率越低。

由于关于压力的大多数研究,也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而近十年,全球软件行业工作者爆炸式地增长。所以,很多研究,可以直接使用软件工程师作为研究对象。

结论呢?很简单:工程师越快乐,越幸福,压力越小,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直接搜索这篇论文:


大家可以看到:无数的研究都在告诉我们,睡眠,工作时长,和压力,这些因素,都将极大地影响软件工程师的效率。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软件工程师写了一个 bug,大多数人会说:

如果你使用 XX 语言,就不会产生这个 bug;

或者说,如果你多做一组单元测试,就能更早地发现这个 bug;

或者说,如果引入 Pair Programming 的机制,发现这个 bug 的概率更大。

为什么没有人说:

如果你昨天多睡两个小时,就不会写出这个 bug?

如果保持每周只工作 40 个小时,而不要过度劳累,就不会写出这个 bug?

或者如果不要压力太大,应该使用 XX 或者 YY 的方式缓解压力,就不会写出这个 bug?

这些问题初听起来,似乎非常好笑。但是仔细想想,不无道理。

一直关注我的公众号的同学都知道,我从来不提倡 996。

这个不提倡背后,还真不仅仅是在为每一个开发者着想。

我也是在为资本家们着想啊!

最近的网易暴力裁员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

对于这件事情,各路媒体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了,我不想赘述了。

对于其中的劳动纠纷,我想后续就听法律的就好了。

但是,HR 在处理整个事情过程中的不近人情,是有目共睹。尤其是还给员工扣上了有“反动倾向”的帽子,在今年上半年这样一个敏感时期做出这样的行为,简直可以说是恶毒了。

不知道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很多网易内部员工黯然心伤,压力倍增,从而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网易这种体量的公司,工作效率的些许降低,折算成人民币,应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不知道这笔账,要不要计算到 HR 的 KPI 中?

所以,如果看了这篇文章,有的同学正在创业,或者以后将要创业;有的同学正在带团队,或者以后将要带团队,在思考如何提高团队效率的问题上,可能,除了引入各种奇怪的技术工具和协同机制以外,也需要考虑一下维护团队成员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毕竟,作为管理者,管理的是人。所有的工作,都是人做出来的。

管理者的管理方案,至少要让团队能够感受到:人,是重要的。

因为:人,真的是最重要的。

大家加油!

然后,今天的结尾多说一句:大家加油一天,晚上也好好休息!

参考资料:https://increment.com/teams/the-epistemology-of-software-quality


本文相关阅读推荐:

浮点计算引发的血案

大佬们都是这么不讲道理

没有解的问题

爱尔兰麋鹿的灭绝


《是不是很酷》虽然只是一个个人公众号,但在用心做技术原创。每周至少一更。希望一起陪你,用技术人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点个”在看“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