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eyeVSS视频融合平台打造“互联网+”野生动物可视化智能监测保护系统

一、方案背景

近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首批越冬丹顶鹤,保护区记录下一家三口在碱蓬滩上栖息觅食的生动画面;湖南省某地区监测到第一批候鸟迁徙过境,倡议夜间到点熄灭高射灯,以防止灯光干扰鸟类飞行。近年来,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手段越来越细致化、全面化和智能化。目前,中国超过80%的自然保护区已经安装了红外相机,每天都在记录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影像,“互联网+”野生动物资源信息化、智能化保护模式已经成为野生动物保护最有用的利器。接下来我们就以野生动物智能跟踪、监测及保护为需求浅析野生动物智能监测管理系统该如何搭建。

二、建设目标

1、融合统一

以全国林业信息化“五个统一”基本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制式、统一平台、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信息孤岛和互不兼容。

2、资源共享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网络、硬件、软件、数据和信息资源,促进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共建共享、业务互联互通与界面整合集成,减少资源和资金浪费。

3、智能监测

根据单位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现状,利用新思路、新技术推动信息化平台升级,提高智能化监测水平。

三、解决方案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新型实时传输监测终端等方面的最新技术,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应用需求,通过收集前端采集的视频资源,利用基于AI智能分析网关平台SkeyeVSS端-边-云一体化视频融合平台进行全天侯实时视频监测,实现全方位监控自然保护区,对保护区内实施、立体化、不间断可视化监控,准确掌握保护区内各种情况、防止有人为破坏保护区和其周边环境的行为、掌握保护区内珍稀动物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如保护动物的繁育、濒危保护珍稀动物数量的调查、国家级保护动物生活习性的监测等,均有全面的综合管理与监控,严厉打击偷猎、扑捉、猎杀、砍伐等行为,为珍稀动植物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四、系统部署

1.设备端:高清红外夜视功能监控摄像头、高速球形网络摄像机和固定枪形摄像机等便于大范围追踪和监控、能够在低照度条件下拍摄出清晰画面、符合防尘防水标准、能够适应野外密林中的气候和环境的监控设备。

2.服务端:所有的设备通过RTSP/Onvif协议、GB/T28181协议、RTMP协议、海康SDK、Ehome等协议统一接入SkeyeVSS视频融合平台。

3、平台端:SkeyeVSS基于端-边-云一体化架构的视频融合+AI智能分析网关,支持视频汇聚、融合管理,能兼容多类型设备、多协议接入,可提供的视频功能包括:视频监控、无插件直播录像、云存储、检索回放、智能告警、平台级联等。

4、客户端:可覆盖全终端、全平台, 包括PC、手机、平板、微信、电子大屏/电视墙、WEB H5等,方便随时随地观看、查询或接收告警信息。

五、实现功能

1、视频监测管理

基于SkeyeVSS搭建的实时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基础应用,利用H.264/H.265视频压缩技术,可在4G/5G/WIFI/宽带等网络环境下,传输720P/1080P/4K高清视频,实现对视频远程控制、实时监测,直观展现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2、物种监测与识别

针对较为典型物种进行数据和整理,实现对影像、抓拍图片画面的全自动化监测,准确识别画面中物种类型、数量、发生时间。

3、智能监测和保护

运用AI智能分析功能和告警功能,检测偷猎者或危险动物,一旦检测到之后就会触发告警或报警,还可以远程喊话,震慑危险动物的攻击或偷猎者。

4、平台提供对各项视频数据挖掘利用、可视化分析、虚拟场景、辅助决策等支持,便于建立综合统计分析指挥调度体系。

5、动物迁徙监测

通过物联网、北斗定位等技术,跟踪监测动物迁徙、运动等动态变化,提高野生动物资源监测、管理以及保护的水平。

六、应用价值

数字化平台监控已成为保护动物的必要手段,真正提高了自然资源保护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基于AI智能分析网关平台SkeyeVSS端-边-云一体化视频融合平台实现了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实现了对重点区域的实时监控,有利于科学研究与管理、监控动物生活环境,为打击野外非法猎捕、破坏栖息地等违法行为提供了全面保障,为未来野生动物保护数字化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