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把时间当做朋友(第3版)》 -part1

第0章困境


1 问题:时间不够用,有以下几种情况
没有按时开始执行任务
错误估算完成任务所需时间
在任务的执行工程中出现了差错,导致任务延期
2 慌乱
没有时间了,时间不够了的慌乱导致虚假的勤奋,总是想要走捷径。

如何才能保持从容

3 解决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尴尬的情况并不是因为时间,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需要提升认知。

错误的认知会在不知不觉中蒙蔽一个人,使其失去心智成长能力

第1章 醒悟


1 孰主孰仆


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控制自己的大脑?元认知能力,将人的思考作为思考的对象。

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结果往往受上一次思考方式和结果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下一步思考的方式和结果。

人类拥有反思的能力。大脑不应该成为你的主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美国数学家 约翰纳什例子:历史上第一个广为人知的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人,通过挣扎学会了控制自己的大脑,不再被自己大脑中的幻觉所控制

2 何谓心智


心智:mind,一个人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式和思考模式。

心智开启的其他说法:开窍,顿悟,打破旧的格式塔。


3 作者的案例


学习计算机,统计学,盲打,销售。

当有机会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人们常常会问 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没有学习之前,对提问者来说,答案只能是不知道。不知道那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巧巧是一部分人觉得不学的原因(乙),又是另外一部分人决定去学的原因(甲)。

劝学:

学习的正循环:

甲是正循环,技多不压身,他从来不问用途自顾自学,许多年后他自然而然找到这项技能的用处,享受了其已有技能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这个经验成为他心智的一部分,当遇到新的学习机会的时候,他自然而然采用同样的策略,管他有什么用,学呗,学了总有用处。

不学习的恶性循环:

乙永远不知道这东西对他有什么用,因为他从未拥有过这项技能,更没有机会切身体会,拒绝学习的判断融入心智,难以改变,并且在不知道学它有什么用之外,还多一个现在学也来不及的理由不学习。

第2章 现实


1 速成绝无可能


戒骄戒躁

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大多数人都抱着类似这样的想法: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大,最好马上看到结果,如果收获的可能性很小,最好马上知道结果。比如老虎机,输赢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5秒之内能得到结果,满足的是马上看到结果。整个社会都在刺激人们发挥这种天性。比如减肥广告,培训广告速成,银行贷款。

浮躁的根源: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时间的。

在15岁到45岁之间 由自我满意度持续下降造成的浮躁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越是浮躁,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越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就越是浮躁。统计学排除感情因素用数字展示现实。

无限的欲望+要完成的事情太所+自我满意度下降= 期望速成

出路:接受现实,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办法蹴而就。

2 交换才是硬道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本质上就是交换。

全然不顾自己其实一无所有,整天都在想我要,欲望从来不会减少,只会不断增加。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浮躁,是因为他们一无积累(或者积累太少,无法换取任何东西),二无方法和经验(所以求而不得)。与此同时,欲望恰恰因为无法获得而熊熊燃烧,那欲望之火甚至可以烧掉他们所有的时间和精力,以至占用原本可以用于努力的时间,陷入死循环无法挣脱。

积累多的人之所以稳健,是因为对他来说,我要的欲望可以用我有的东西来满足,即便我有暂时不够,他能借助已经拥有的足够的努力和勤奋(或者投机取巧的方法和经验),只需假以时日,定能如愿以偿。一旦得偿所愿,不仅我有的更多,我要的也更容易获得,形成良性循环。

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挣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要不断想办法运用心智的力量去识别那些死循环和恶性循环。

拿出纸一划分为左右两半,左边是我有的,右边是我要的,,看哪些我要的 是必须 必要 重要不可或缺的 ,是现在不能用我有的交换的,需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手段再积累一些我有的,从而能够换取。

3 完美永不存在


事情不会一下就能做好,要一直努力,成长是最重要的。

4 未知永远存在


带着疑问勇往直前:第一章的内容需要在掌握后面某一章的知识之后才能深入了解,这几乎是所有高难知识体系的普遍特征。

我们只能不断尝试适应在未知中不断前行。如果不能接受这个现实,就无法忍受未知的存在,也会平添无数焦虑。而焦虑是导致时间浪费效率低下的根源之一,当人出现焦虑的时候可能出现一切理智都被清空的情况,另外焦虑的情绪会让人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但是在缺乏理智状态下的任何决定和行为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相对有效的策略:

不是无视,而是记录。

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一定要把问题记录下。很多人没有记录的习惯,以至出现曾经因为思考后忘了而失去获得答案的机会。记下问题,获得被重新审视的机会。

5 现在无法马上摆脱


不要低估环境的巨大能量,融入目标环境逐渐积累能力。

骑驴找马的工作态度,让人沦为平庸之辈?不要骑驴找马。

一个人的能力主要靠积累获得,从一个人开始从事一个职业的那一瞬间,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他的能力就会不停的积累(感觉自己的能力在忽上忽下,打转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一个人实际向往的是另一个职业,那么他的所谓梦想必然使他在当前这份职业上心不在焉,无甚积累。做的不好还可能拿反正这不是我的梦想为借口。当初未能从事一个职业已经能说明问题了,除了运气不好更可能的原因是积累不够。几年过去这个人在他所谓的梦想职业中的经验积累依然是0,仍旧只是空有梦想。还有一个事实,那些在他所谓梦想职业中拼搏的人在这段时间已经积累了无数经验,磨练出了他在圈外无法相信的各种能力,就算有一天这个人有足够的运气,进入那个他梦寐以求的领域结果可能还是发现自己一无所有毫无竞争力,最后不过是一切清零,从头再来。

人可能被梦想毁掉,不满现状,摆脱现状的欲望就越强烈,而这种欲望会让一个人最终迷失方向。在顺境中更容易成功,很多磨难根本没有必要。(自己工作了10年都是在这种迷茫焦虑中,如何解决?但是人不应该有梦想么?就活在当下?)

解决办法:接受现状,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不要尝尝觉得苦(这会让人忍不住顾影自怜,浪费精力和时间),而要想办法在任何情况下找到情趣,快乐是一种本事。

6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什么是正确的事情:所谓选择大于努力,最可怕的不是效率不高,而是做错了事情,如果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效率越高,结果越糟,如果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效率低一点也没有关系,因为做一点是一点,多收获一点,多进步一点,动力就会更强一点,进而更容易持续做下去。怎么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看他是否现实。(不太理解了)不要否定现实,逃避现实,只有接受现实才能脚踏实地避免心浮气躁好高骛远。

资源是稀缺的,分布不是均匀的,无法接受的人只剩下一个选择逃避(的确是,通过看电视,小说等来逃避)。比如第欧根尼 逃避的方式限制自己的主观愿望,低欲望,只享受真正零成本的所谓消费,比如晒太阳,比如卡尔马克思 采用另外一种逃避 即使用幻想,说早晚一天物质会极端丰富,到时候人们就可以各取所需,乌托邦。

经济学是接受现实,研究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在承认资源稀缺的前提下研究如何提高效用。

作者推崇实事求是,喜欢数学和经济学。

最好时常把自己的一些念头记下来,然后与以下几条现实对照,看看是否相符,你会发现自己尝尝被一些完全不现实的念头所左右。不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从不记录,从不反省

速成绝无可能
只有付出才有收获
完美永不存在
未知永远存在
现状无法马上摆脱


什么是正确的方法?

第3章管理


1 估算时间


为了更好估算时间需要分别任务的属性 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对学习来说任务陌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学习本身是一个探索未知的过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花费比我们想象中多得多的时间。人们购买类似7天自学Java语言的书是无知的表现,彼得·诺维格《十年学会程序设计》生命如此短暂,学习技艺需要的时间却是如此绵长

2 及时行动


拖延症本质原因来自恐惧:

内在恐惧:怕犯错误,怕失败。只要开始做事一个人就要面临做错做不好的风险,错误的认知,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对做好的。很多人拖延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作祟。只要做事,就一定会出问题,要接受这个现实,这样才能心平气和地去做事。事情越有价值,困难就越具规模;

外在的恐惧:不要在意loser们的评价。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人们在自己做对做好之前通常已经了解做对做好是什么样子,无论自己能否做对做好人都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别人是否做对做好,随意评价别人/所以一个人一旦开始认真做事被嘲弄被耻笑的几率远运高于被夸奖被鼓励的几率。真正能够做对做好的人绝不会随意嘲弄打击别人,因为他们清楚做对做好不容易,他们会鼓励那些尝试做的人。我们没有必要在意别人非建设性的负面评价。

只要接受了必须完成的任务,你就会有真切的紧迫感,时间必然越走越快。

唯一的策略依然是现在就开始,在起步晚了的情况问题不是到时候能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 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什么都不做。不要用中年危机,日暮黄昏等借口就自暴自弃。只要开始,晚一点也还能做出一些事情。

3 直面困难


任务划分为两个部分,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然而很多人下意识回避困难,几乎用全部的时间处理简单的部分,对困难的部分视而不见,暗地里希望困难自动消失,显得努力,却没有成效。但是去做困难的事情,吃一堑长一智,挫折教育。很多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总会有阶段性的有奖有罚。

你喜欢做某件事情很可能只是因为那件事情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拖延的人不是不做事,他们做事甚至很多事,但是多是简单的事情,是逃避的倾向,再多再好的任务技巧都没有用,因为任务中相当重要的部分永远被避开,无法完成,做了等于白做。

例子:准备托福考试只做阅读和听力不练习口语和写作

做项目计划只讨论做什么却不提及怎么做

恋爱中,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却从来不花时间想想恋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源自一个习惯:专注简单300年,回避困难一万年。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的创意部分不足1%。

4 关注步骤

事情做前考虑2w1h,what,why,how,多花一点时间去三思。

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定每个子任务都是可以完成的,这样的习惯让人变的现实,踏实,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技能

5 并行串行

通过并行提升效率,但是注意搭配尝试把一个 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来完成。比如一边跑步一边听有声书。并行两个任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执行者足够了解这两个任务,且对 自己有足够清楚的认识,即,对执行者来说,这两个任务是“主动并 行”的。

当一个任务比较庞大,需要划分为多个步骤或者多个子任务的时候,对这些子任务之间的关系需要仔细甄别。甄别后,可能会因此产生 若干行动方案,而针对这些方案可能还需要反复衡量才能找到最佳方案。

让自己拥有“多任务操作系统”的另一个方法就是切分自己的时间。


6 感知时间

做时间记录,可以用时间日志工具记录自己的时间开销。时间日志记录可 以调整对时间的感觉,在估算任何任务的工作量的时候,都更容易确 定“真正现实可行的目标。此外,相对准确的估算又使得目标基本上都 可以达成,由此可以算是“战胜了焦虑”

想尽一切办法 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时间、精确感知时间,而后再想尽一切办法使 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按我的话说就是——“与时间做朋 友”

7 记录开销

    找合适的工具记录每天时间开销。结果应该比较糟心,大部分时候都是浪费时间。我几环使用excel记录,记录之后用navicat导入数据库中,通过sql统计。有进客盒子或者MR.time之类的工具可以使用。

逐步练习:

第一组

认真回忆并记录昨天做的事情。逐条记录下来,每条 前面写上标号,后面标注出花费的时间。

第二组:

一、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星期做的事情。

二、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月做的事情。

三、认真回忆并记录上个季度做的事情。

四、认真回忆并记录过去一年做的事情。

第三组:

一、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晚上回忆并记录当天做的事 情。 二、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随时记录自己刚刚做完的事 情花费了多少时间

8 制定预算

      前面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每天记录时间开销 。 如果这个习惯已经养成,我们还要养成第二个好习惯:每天制订时间预算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列表,把今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给事情加上优先级。

无用的事情, 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

选择目标不用向任何人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 混模糊地有自己的目标——“理想”或者“痴心妄想”。现在就开始把自己 的那些哪怕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吧—判断每项任务的真实属性,然后选择“真的重要的”或者“显得不重要的”。

9 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但是, 另一个事实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坚持到底不见得一定会成功

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讲,所要做的几乎都不是什么“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的事。按照正态分布曲线看,仅有不到1%的人有机会追求那些 能令所有人仰望的目标。对像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证明我的目标现实 可行的方法比较简单: 已经有人做到了。 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长期计划是需要反复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先从短到长,锻炼自己的计划能力,

事实 上,无论变化多快,计划总是要有的,只是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应该考 虑到变化,应该以自身的情况分析自己究竟适合制定多久的计划。

在目标现实可行、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辅以计划,才能成功

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

如果想做事,当然要行动。行动是改变自己的众多方法中最有效、 最直接的方法。很多时候,只要开始行动,哪怕事先并无计划,往往 会有收获。但是反过来,缺乏行动的计划肯定没有任何意义

做任何事情,都可能经历相同的过程:逐步熟悉,小心摸索,失败、失败、再失败,认真反思,卷土重来,直至成功。而最初,在我们对任务连基本的认知都没有的时候,制 定出来的计划十有八九只不过是空谈。

达成目标的关键在于每次受到挫折之后能否汲取教训。只要能汲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 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

先动起来,然后收集自己的时间花费的数据,需要在时间预算和计划上不断汲取经验,反复的验证

列表:

好处:避免遗漏,是自己做事情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

经验:

  • 最方便的列表工具是纸和笔
  • 列表没有必要工整:…除了极少数情况,一般来说,整理自己的 列表、重新誊写自己的列表,或者给自己的列表分类,几乎都是彻头彻 尾地浪费时间。曾经突然发现自己着迷于把各种列表做得工工整整,但这对实现列表的价值而言毫无意义,纯粹是在浪费时间。想明白这一
    点后,我就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让自己不要去做那些没有实际意 的事情(有同感)
  • 列表必须随手可及,实现列表价值的关键在于随时可以 看到,随时可以书写和标记
  •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大多数人面 临的真正问题并不是弄不清楚这个道理,而是无从分辨“真的重 要”和“显得重要”,以及“真的紧急”和“显得紧急”。判断一件事情是否真的重要,标准只有一个:是否对目标(无论是 长期还是短期)的实现有益。不过,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紧急,标准 却并不好找,因为人总会觉得每一件事都很紧急
  • 制定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千万不要在整个任务完成之前中途更改列表中的项目,范围蔓延会导致任务完不成,自己会感觉挫败。有新的主意加入下一阶段任务清单
  • 给每个任务做一个核对清单
  • 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一事无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放弃。放弃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常见的 是“换一个更好的方向”。如果确实是一个更好的方向倒也罢了,但事实上更好的方向并不存在。(我今年写专利就是这样的状态,不停的换方向换算法,最后没有写出来,自己都烦死了)坚持才能成功。如果确实觉得自己能够也应该完成这个任务,那就着手去做,而且一定要执行到底

10 流程

流程是为了加快处理那些重复性的工作的速度,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失误。

遇到重复性任务时候,先将其做完一次,然后马上总结,整理,搞清楚流程,再靠实践把它变成闭着眼睛都能做的事情。

为常见任务制定流程是一个必须养成的习惯。

连早餐起床都可以有个流程:穿衣-洗漱-喝水-吃饭--整理收拾,出门

11预演

    需要执行的任务越重要,这种预演就越关键。只有经过大量的预演或者练习,我们才能够在实际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有出色的表现。这也是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之间的选择和差异。准备充分的人,常常会有出色的表现,最终能够顺利地完成任务,而这样的经验会使他更加坚信提前准备的重要。准备不充分的人,执行任务时必然表现欠佳,但不管表现多差,他也提前做了一点准备(或者自认为做了一点准备),但这样的经验却会让他觉得准备是没什么用的,至少是没什么大用的,于是下一次他还会采取同样的行动,还会面临相同的甚至更为严重的尴尬。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连特工都需要演练在遭遇追杀时如何逃跑。


12 验收

  为了能将验收机制落到实处,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拿出纸和笔写下每一个预定的验收标准。而在任务(或子任务)完成时,拿出之前写下的标准对照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种简单的方法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力量——它会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地更为

专注。

    从更高的层面上说,设计验收机制也是任何一个领导者必须拥有的 基本能力。哪怕你领导的只是一个很小的团队,你也必然要向团队成员指派各种各样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没有设计验收机制,最终的结果肯定会让你非常失望,因为缺少验收机制会使团队成员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毫不介意,长此以往,团队的执行力将等于零,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你也必须承担失败的责任。


 

  • 18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