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st怎么不要的墙拆掉_拆掉防御的墙

长久以来,其实我都觉得我是不太会跟别人谈感情的人。比如在拆书帮,我的师徒群里面只谈论拆书技术,我几乎没有主动了解过徒弟们的私情,甚至连他们在过级中的感受和心理状态我也不知道。

去年9月份的时候我参加卫红老师(《重塑组织》的翻译)的探索自我的工作坊。在那个工作坊上我听到了一个小伙伴讲他的生命故事,觉得非常非常感动,就和他一起哭了起来。当时我自己很不好意思,觉得很尴尬。结束的时候卫红给我反馈说:小丫,谁说你不能感知别人不能和别人产生链接,你的感知很敏锐。

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其实我是可以感受到别人的,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去回应,而我生怕我回应错了,可能会对别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因为没有能感受到妈妈的感受,而挨了一顿打,非常严重的一顿打,我记得当时把我吓坏了。没办法很好的回应给我造成了极大的恐惧,所以选择假装感受不到,只用理智脑生活。(主要我左脑也比较聪明)

我的这种表现其实是自我防御机制中的左脑模式。

在《第七感》一书中作者有这样的表述:拆掉防御的围墙

除了针对普通情绪威胁的习得性反应之外,还有一些适应模式可以帮助我们应对难以承受的情境,以及我们对这些情境的反应。这些适应模式有时被称为“防御机制”,他们形成了人格的矩阵,决定了我们如何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与他人的内心世界互动。以下是防御机制的一般路径,他能他得到了许多心理学家的认可。

出现情绪反应→产生焦虑或恐惧的反应→引发防御

这种防御性反应能关闭情绪,至少关闭对情绪的感知,从此降低焦虑或恐惧,使我们能继续保持正常的功能。这就是为什么防御机制不仅很有用,而且通常是必需的原因。

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形式。我们可以对某种情况进行合理化,从比较感性的右脑模式转向更具逻辑性的左脑模式,从而使我们对情感的感知减到最少。这就是斯图尔特的策略。我们也可以尝试忽略某种情况,扭曲感知,从而只看到某段经历的积极面,这是一种“选择性忽视”。有些人简单地称之为“乐观主义”。这种策略由来已久,有时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健康的策略。如果生活不尽如人意,那么也不要抱怨,要尽量利用积极的方面,有些人将痛苦的感觉“投射”到别人身上,然后因此而憎恨对方。这种原始且具有破坏性的适应被称为“投射性认同”,这个策略认为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防御机制?防御机制是指那些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以承受的情境而产生的适应模式。

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关闭对情绪的感知,从而降低焦虑和恐惧,使我们保持正常的功能。比如当我们极其愤怒的时候,关闭情绪或者关闭这种对愤怒情绪的感知,可以帮助我们和其他人正常的交谈。

这一段文字中提到了三种防御模式,

第1种是,拉回左脑的理智思考;

第2种是,选择性地接受某种情绪,而忽略另外一种,称为选择性忽视;

第3种是,投射性认同,就是将自己痛苦的感受投射到其他人身上,可以拜托内疚的情绪。

这三种防御模式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其实很常见:

第1种,拉回到左脑的理智思考。我们会发现生活中很多职场女强人或者钢铁直男,经常会特别理智的去思考,而往往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尤其是当我们已经很愤怒的时候,对方还可以在理智层面上进行回应,那这样的人通常情况下都会有第1种防御模式,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在职场里交朋友;

第2种,选择性忽视。当我们极其痛苦的时候,我们会选择性的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很多电视剧中的失忆的场面都是基于这一原理进行设计的;

第三种,投射性认同。比如男女生吵架,很多时候女生都会说:怪你怪你都怪你,即使知道这件事儿可能并不怪对方,但因为心产生了这种心理防御,所以就会把这种不顺心情绪怪到对方头上,心理会舒服一点儿。

防御模式在短时间看对我们是起到保护的作用的。很多人受情绪的影响不可自拔,甚至会出现抑郁的状况,而这种防御机制一定程度上帮我们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出现。

但当我们去突破自己的边界,努力的寻求和他人链接的时候,防御机制有可能会成为一种障碍。比如很多精英人士在还是职员的时候,通常会由于自己理智思考,铁面无私而帮助自己工作特别高效,从而取得了非常棒的业绩,得到了加薪升职的机会。但当他们想更上一层楼,成为领导,带领一个团队的时候,通常需要与他人共情的能力,那么这个时候防御机制就会阻碍他。

同样的,另外两种防御机制也会因为使用过度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选择性忽视,可能会出现过分乐观的情况,投射性认同可能会造成你跟其他人的关系很不好。

如果想破除机制对自己的影响,首先应该发现自己的机制是什么。机制已经内化,往往出现了我们也发现不了,根据这个片段中给到我们的防御机制的路径:

出现情绪反应→产生焦虑或恐惧的反应→引发防御

我们可以从情绪出发,当我们可以去记录情绪日记。记录究竟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这种焦虑,然后当时是怎么想的?我决定采取的行动是什么?我当时做了什么?

记住,单独一次两次的记录并没有什么太大用处,而且还有可能徒增自责(哎呀,我怎么又发脾气了)

当我们记录的多了,可以整合分析一下,相同事件相同情绪,一般会触发什么样的行为,那个就是我们的机制。

当我对防御机制有所了解后,我就知道当情绪来临,心中竖起高墙时,该如何拆掉防御的墙啦!

上个星期我们分舵运营群在讨论要不要接纳一个上次没有续费的三级拆书家续费。这件事情引发了我极大的情绪。我回想起之前和和她交往中的极其不愉快的经历,产生了极其难过,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我最后退出运营群,我在群里说:我现在已经不能理智的去思考这件事情了,而且看到大家的讨论,我觉得非常的难受,我并不知道这种难受来源于哪里,但请允许我先退出运营群,以便于好好的保护自己。

退出之后,这几天我觉得舒服了很多,也有精神做别的了。

而且我在听到大家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都会给我造成极大的。

我觉得这也应该是一种防御机制,但是我防御的究竟是什么呢?它背后引发我的究竟是对于什么的恐惧呢?针对这个内容,我觉得可以写一篇情绪日记。明天早上写在我的晨间日记里吧。

以上内容的贡献者为:拆书家小丫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