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湖大有个建筑院”可以订阅哦

项目概况
地理概述
1)地理位置
长沙凯雪面粉厂位于长沙市城北开福区潘家坪路、幸福桥附近,处于黄兴北路、开福寺路、潘家坪路的交叉地带。用地南侧、西侧有城市地铁线通过,北侧有银盆岭隧道经过,周边交通便利。
2)场地内部
基地内有大量上世纪遗留的面粉厂厂房遗址建筑群,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厂区位于城市居民区,道路景观均有过规划设计,场地基础条件较好,且建筑具有保护、改造再利用的价值。
厂区范围约40000㎡,拟改扩建建筑面积约为4000㎡±5%
历史风貌
周边有古开福寺等著名建筑。

历史背景
长沙市凯雪面粉厂
这个厂始建于1913年,系私营股份制企业,1953年收归国有。近年整体改制后,形成集粮食收购、储备、加工、贸易以及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经济集团--长沙凯雪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凯雪面粉厂园区内部环境优美、建筑富有特色。包括厂房区、库房区、办公区与员工宿舍区等。
潘家坪路
潘家坪路位于长沙市开福区。属于城市次干道,起于湘江大道,终至芙蓉路,采用双向4车道,设计车速40km/h,潘家坪路全长约1.3公里,路幅宽度30米。毗邻芙蓉北路与湘江大道等,交通便捷。
开福寺
开福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之城北新河,临湘江,主体建筑南北朝向,为佛教禅宗临济宗杨岐派寺院。开福寺始建于五代时期,后历经宋、元、明、清各朝。占地面积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有佛殿三进,即三圣殿(弥勒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毗卢殿。东厢有客堂、斋堂、库房、方丈居室,西厢为说法堂、禅堂等。寺内有清康熙、光绪年间石碑各一道。开福寺是中国佛教重点开放寺院之一,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佛教协会和长沙市佛教协会均设在寺内。


设计要求
单体博物馆设计
单体博物馆改、扩建设计。所选择地块内厂房等原有建构筑物可拆除、保留、新建。
本次设计建议以新建建筑为主,适当考虑改造:将有机更新和适应性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原厂房作为新建筑的一部分功能空间载体,对其进行改建;并和新建筑一起进行综合设计。注重新老建筑的协调与对话,空间、结构的衔接过渡。
功能参考指标
博物馆功能空间分类:展示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库藏空间、技术研究空间、行政办公空间。
必要的功能内容:陈列区(展示区)、学术研究报告区、库房区、公共服务设施区等等。
扩展的功能内容(视需要而设定):如室外展场、专业性放映厅、儿童游戏场地、手工艺加工作坊(开放式的)、研讨室或教室、艺术家工作室等等。
建筑规模
建筑面积:4000m2(允许误差±10%)
建筑高度:地面层数≤3层(可做地下室)
部分成果展示
6402
建筑1601 张嘉晟 指导教师 李旭







设计说明
场地对社区与城市呈现开放的姿态:用改造的铁轨步道将城市人流引入场地内;在西部和北部界面使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达成一种"媾和关系";建筑的六部分结构(叙事篇章)界面相互摩擦,使在内部的人清晰地感受到空间的转换;大屋顶体现了一种聚集的姿态和统一的精神。
教师点评
单体与场地衔接顺畅,前期分析逻辑性强。图纸与模型表达完整精美,并有一定深度。
记忆解构
建筑1601 赵伯轩 指导教师 李旭





设计说明
建筑位于场地中部,东临筒仓。定位为工业历史博物馆,意在利用面粉厂其横跨农业-工场手工业-工业的功能特殊性,以场地为窗口,唤起其背后的工业历史记忆。设计从展陈流线出发,引入电影中的非线性叙事手法进行转译,将场地内的片段化记忆解读重构,再利用建筑语言对应在展陈空间中,创造出耐人寻味的展陈序列,实现“空间”、“运动”、“事件”的统一。并引入符号学语言寻求与场地的呼应,实现由“里”到“表”的重构。
教师点评
前期分析完整,逻辑严谨,最终表达完成度高。
这,是机器
建筑1601 邓业一 指导教师 李旭




设计说明
设计主题为机器博物馆。机床是机器的母体,作为展示机器的承载物和游览组织中心。于是建筑以机床为原型,四个相似机床通过零件相连组成齿轮形态,将齿轮的动势与整个场地的游览流线组成整体,让整个场地作为一个生态展示空间,通过中心建筑群的流线引导,让游人有方向和节奏感的参观整个建筑群而不仅仅只是一两个展厅。
教师点评
单体方案有张力与活力,具有很高的原创性。
烟火博览指南
建筑1604 陈颂 指导教师 陈翚





教师点评
陈颂同学的方案生成逻辑清晰严密,烟火的主题富有特色,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建筑用简洁的工业建筑结构体系,建构出丰富的空间,体块灵动、通透,较好地回应了课程目标。图纸表达在创意的同时完整且清晰,以类似于报纸的图示和排版方式,巧妙贴合方案主旨。但新旧结合的方式略显生硬,中规中矩的建筑形式和灵动的外部景观设计还应有所联系。总的来说,在方案深度和表达完整方面是一个优秀的方案。
CYBERPUNK COMMUNITY
建筑1604 李晗 指导教师 陈翚





教师点评
李晗同学的博物馆方案以工人运动为主题,将工业遗产与历史的厚重感有机结合,通过夸张的工业符号展示建筑历史的同时表现展馆特色,具有独特感和记忆感。展陈设计合理流畅,功能分布及细部设计还有较大深化空间。图纸富有张力且对场所精神有所体现,但对“朋克公社”的主题回应略显不足。总体来说,该方案是个很好地贴合了本学期的教学主题又富有学生个人特色的优秀方案。
收藏旧时光
建筑1603 林涛 指导教师 张蔚




设计说明
凯雪面粉厂位于原长沙市开福区的北郊工业区,经历二十多年的变迁,如今这里正经历着从工业区向金融区过渡的阶段。在快速的城市发展进程中,凯雪周边的住宅区也呈现出“棚户区——老住宅区——新建高层”这一居住建筑形态、类群及类群生活方式与状态的分异。如何有效化解这一空间分异是我们改造老面粉厂的触发点。我们认为面粉厂应该成为既包容现状,又能够触发社区新活力的场所,因此将文化中心定位为生态文化园区,提供居民”种植——采摘——烹饪——聚会”活动,丰富城市绿地,凝聚社区活力;将博物馆定位为家庭记忆展示馆,展陈能够传达家庭记忆的老物件以及老物件通过艺术手法创作的新艺术装置,并在筒仓内布置面粉厂历史陈列,提供给社区一个具有认同感和时代记忆的场所。
我们认识到到传统工业建筑功能主义的美学价值,并尽量将其有价值的部分,如筒仓和钢桁架仓库进行保留改造。但是新建的建筑与功能清晰、体量明确的工业筒仓建筑不同,人们需要通风,采光,欣赏美景,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全新的、满足博物馆功能需求的结构形式。为了延续筒仓这一标志性建筑给人带来的场所感受,我们采用混凝土结构,并以筒仓为基点向外扩建新的博物馆功能体块。
从古罗马万神庙开始,人们就发现混凝土天生具有浇筑成拱顶的性能特点,为了顺应混凝土材料的特质,同时也为了增加社区公共活动空间和城市绿化面积,“混凝土伞拱形结构”应运而生。
教师点评
方案充分结合旧厂区的现有设施和新植入的种植园地,来展开园区的群体规划设计,寻回居民对生态和生活的原始记忆,较好地化解了城市旧城区居民生活的“缺地性”和场所感丧失的问题,这对于凯雪面粉厂的职工尤为重要。
博物馆建筑由新建筑、仓筒和原有旧仓库共同组成。新建筑部分因循仓筒建筑的厚重感,以钢筋混凝土材料作为主要建构元素,从“交叉拱”的结构形态和光影设计等几方面来营造博物馆空间,整体感和韵律感很强,动线组织节制而富于变化,新建筑和仓筒以圆形广场和中庭自然结合,设计优秀。但内部空间还需突出“家庭记忆”的特点,图纸表现还可更富冲击力。
“麦次元”
建筑1605 胡婉婷 指导教师 张蔚





教师点评
此方案以“麦次元“为主题来营建园区环境,立意新颖有创意。体验园区以小麦加工流程为游客路径来组织空间,并对部分原有建筑进行拆分,引用大量麦子机械加工元素来营造工业氛围,是对凯雪面粉厂历史最好的回忆。整个方案机械元素、建筑元素以及与仓筒的结合都较好,尺度适中,路径组织清晰有趣味。但整个空间都较开放,宜提升室内空间的规模和质量。
THE CANYON IN THE CITY
建筑1605 廖天怡 指导教师 张蔚







教师点评
群体设计以空中步行道和绿化系统连接场地内外,并保留大量工业建筑骨架,将新建主体建筑下沉,较好地保全了场地的工业氛围和空间的延续。
地景建筑作为场所的一个节点,将仓筒、老仓库和新建筑连接在一起,建筑形体依流线和地形形成“裂谷”形式,将人和自然结合。建筑形成内外两条路径,内部空间比较生动。还需加强建筑的理性思维,理清建筑和结构的关系。
本文由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授权发布
文中教学方案、设计方案等版权归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所有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宣传部原创出品
如需转载,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湖大有个建筑院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hnuarchitecture

资料提供 | 李旭老师 陈翚老师 张蔚老师
编辑 | 赵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