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但不能由此确定光究竟是横波还是纵波。
本节课讨论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
一、偏振现象
1. 横波与纵波的不同与区分
通过上一章《机械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纵波中,各点的振动方向总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比如弹簧波。在横波中,各点的振动方向总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比如绳波。
不同的横波,振动方向可能不同。
比如,一根软绳,可以在空中上下抖动,也可以在水平地面上左右抖动,就可以使质点在竖直平面内沿着上下方向振动或者在水平面内沿着左右方向振动。
当然,对于一列确定的横波,它的振动方向是确定的。
演示实验1
(1)取一根软绳,一端固定在墙上,手持另一端上下抖动,软绳上形成一列横波,质点在竖直平面内沿着上下方向振动。
(2)现在让软绳穿过一块带有狭缝的木板。如图甲、乙所示分别将狭缝与振动方向平行放置及与振动方向垂直放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可以看到,对于甲图的情形,绳上的横波能够穿过狭缝,而对于乙图的情形则不能。
设想,如果是在一条弹簧上传播的纵波,无论狭缝取向如何,波都能穿过。
从上面的实验可以看出:
横波无法穿过与它振动方向垂直的“狭缝”继续传播。
而纵波的传播不受任何方向的“狭缝”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区分横波与纵波。
对于光是横波还是纵波,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来确定。
只是,上述的“狭缝”,需要用偏振片来代替。
2. 光的偏振现象
偏振片由特定的材料制成,每个偏振片都有一个特定的方向,只有沿着这个方向振动的光波才能通过偏振片,这个方向叫做透振方向。
下面就利用偏振片来做实验,判断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
(1)如图甲所示,让阳光或灯光通过偏振片P,在P的另一侧观察,可以看到偏振片是透明的。只是透射光暗了一些。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P,透射光的强度保持不变。
(2)在偏振片P的后面再放置另一个偏振片Q,如图乙所示,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旋转偏振片Q,如图丙所示,观察通过两块偏振片的透射光的强度变化。
演示实验2
3. 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
如图所示,太阳、电灯等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一切方向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这种光是“自然光” 。
自然光通过偏振片P(叫做起偏器)之后,只有振动方向与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一致的光波才能通过。通过偏振片P的光波,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的方向振动。这种光叫做偏振光。
通过偏振片P的偏振光再通过偏振片Q(叫做检偏器)时,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那么,通过P的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与偏振片Q的透振方向一致,可以透过Q;这种情况下,视频中的小球看得最清楚。
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那么,偏振光的振动方向跟偏振片Q的透振方向垂直,不能透过Q。这种情况下,视频中的小球就完全看不到了。
如果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即不平行也不垂直,那么,还会有一定强度的光透过Q。
实验表明,光是一种横波。
4. 结论
(1)振动方向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叫做偏振。
(2)偏振现象是横波区别于纵波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
5. 如何获得偏振光
光的偏振现象并不罕见。除了从太阳、电灯等光源直接发出的光以外,我们通常看到的绝大部分光,都是不同程度的偏振光。自然光在玻璃、水面、木质桌面等表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偏振光。入射角变化时偏振的程度也有所变化。
(在反射光中,振动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光较强。)
二、偏振现象的应用
1.照相机镜头前装一片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水下和玻璃后的影像清晰。
2.电子表的液晶显示也用到了偏振光。
3.立体电影也是应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典题训练】
1.下列关于偏振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光就是偏振光
B.沿着一个特定方向传播的光叫偏振光
C.沿着一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叫偏振光
D.单色光就是偏振光
2.如图所示,P是一偏振片,P的透光方向用带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下列四种入射光束中哪几种照射P时能在P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45°角振动的光
3.在垂直于太阳光的传播方向前后放置两个偏振片P和Q。在Q的后边放上光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Q不动,旋转偏振片P,屏上光的亮度不变
B.Q不动,旋转偏振片P,屏上光的亮度时强时弱
C.P不动,旋转偏振片Q,屏上光的亮度不变
D.P不动,旋转偏振片Q,屏上光的亮度时强时弱
4.如图所示,点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 )
A.图中a光为偏振光
B.图中b光为偏振光
C.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D.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
5.夜晚,汽车前灯发出的强光将迎面驶来的汽车司机照得睁不开眼,严重影响行车安全。若考虑将汽车前灯玻璃改用偏振玻璃,使射出的灯光变为偏振光;同时汽车前窗玻璃也采用偏振玻璃,其透振方向正好与灯光的振动方向垂直,但还要能看清自己车灯发出的光所照亮的物体。假设所有的汽车前窗玻璃和前灯玻璃均按同一要求设置,如下措施中可行的是( )
A.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水平的
B.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竖直的
C.前窗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右上45°,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是斜向左上45°
D.前窗玻璃和车灯玻璃的透振方向都是斜向右上45°
6.如图所示,一玻璃柱体的横截面为半圆形,让太阳光或白炽灯光通过狭缝S形成细光束从空气射向柱体的O点(半圆的圆心),产生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现保持入射光不变,将半圆柱绕通过O点垂直于纸面的轴线转动,使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恰好垂直。在入射光线的方向上加偏振片P,偏振片与入射光线垂直,其透振方向在纸面内,这时看到的现象是( )
A.反射光束1消失
B.透射光束2消失
C.反射光束1和透射光束2都消失
D.偏振片P以入射光线为轴旋转90°角,透射光束2消失
7.一段时间以来“假奶粉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奶粉中的碳水化合物(糖)的含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可以用“旋光法”来测量糖溶液的浓度,从而鉴定含糖量。偏振光通过糖的水溶液后,偏振方向会相对于传播方向向左或向右旋转一个角度α,这一角度α称为“旋光度”,α的值只与糖溶液的浓度有关,将α的测量值与标准值相比较,就能确定被测样品的含糖量了。如图所示,S是自然光源,A、B是偏振片,转动B,使到达O处的光最强,然后将被测样品P置于A、B之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到达O处光的强度会明显减弱
B.到达O处光的强度不会明显减弱
C.将偏振片B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最大,偏振片B转过的角度等于α
D.将偏振片A转动一个角度,使得O处光强度最大,偏振片A转过的角度等于α
8.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象更清晰
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9.纵波不可能产生的现象是( )
A.干涉现象 B.偏振现象 C.反射现象 D.衍射现象
10.两个偏振片紧靠在一起,将它们放在一盏灯的前面以致没有光通过.如果将其中的一片旋转180°,在旋转过程中,将会产生下述的哪一种现象( )
A.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又减小到零
B.透过的光强先增强,然后减小到非零的最小值
C.透过的光强在整个过程中都增强
D.透过的光强先增强,再减弱,然后又增强
11.关于光的偏振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偏振光沿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
B.自然光在水面反射时,反射光和折射光都是一定程度的偏振光
C.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纵波
D.照相机镜头表面的镀膜是光的偏振现象的应用
12.能说明光是一种横波的光学现象是( )
A.光的偏振现象 B.光的干涉现象 C.光的衍射现象 D.光的色散现象
13.在拍摄日落时分水面下的景物时,应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一个偏振片,其目的是( )
A.减少阳光在水面上的反射光
B.阻止阳光在水面的反射光进入照相机镜头
C.增强光由水面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进入镜头的强度
D.减弱光由水面射入空气中的折射光进入镜头的强度
14.关于偏振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偏振是波的特有现象
B.光的偏振现象证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C.只有振动方向和透振方向互相垂直的光才能通过偏振片
D.日光灯发出的是自然光,它包含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
1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立体电影是应用了光的偏振现象
B.用光导纤维传输图像和信息,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泊松亮斑是泊松通过实验发现的,它属于光的衍射现象
D.在给玻璃橱窗里的文物拍照时,在照相机镜头前安装一偏振滤光片的目的是以减弱反射光使文物清晰
参考答案:
【典题训练】
1.C 2.ABD 3.BD 4.BD 5.D 6.AD 7.ACD 8.D
9.B 10.A 11.B 12.A 13.B 14.BD 15.ABD
(上述题目源自“中学学科网”,供学习参考。)
近期文章回顾
选修3-4 13.3 光的干涉
选修3-4 13.5 光的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