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五行之土
五行之土
说到“土”字,自然联想到地;说到“地”,必先联想到天、联想到天与地相对应、联想到阴与阳相互补、联想到大地上的不同方位和不同的五行属性。
水、火、木、金、土,象征着不同季节方位与不同的物候属性。
五行既包含在十天干里面,也包含在十二地支之中。
“中土”在天干方面的体现
东方甲乙木,体现为一年之春,一日之早晨,
象征为:扬升与朝气;
南方丙丁火,体现为一年之夏,一日之中午,
象征为:热烈与蒸腾;
西方庚辛金,体现为一年之秋,一日之黄昏,
象征为:收缩与沉降;
北方壬癸水,体现为一年之冬,一日之夜晚,
象征为:阴冷与昏暗;
中央戊己土,体现为一年之长夏与四季之季末土,
象征为:中和与厚德。
那么,“土”为何称之为“中土”?
请看《古今方位图》:
(左图)我国古代华夏人的方位观是:以我为主,背北面南,天南地北。
(右图)引进西方人的方位观则是:现代地图观。即:以他人为主,他人在空中看着地面上的“我”。由此形成:“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感觉。
左、右两图方位其实是一致的。即:同样以左手为东(左青龙),每年都是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春到秋,为顺时针旋转模式,与每天早晨的日出与日落顺序一致。
往后,我们在学国学、看地理方位时,必须遵循左图为看图模式。
为何人们常说天圆地方?
天圆
人们从感知天地大象开始并认为:天象因旋转而呈现出滚动的圆形。在一个回归年中,有四季的轮回与更替;在一天中,有东边日出西边落……这就是古人形成“天圆观”的基本理念,并被后来的科学所证实。
当我们在讲“天圆”的同时,一定离不开讲“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们分别代表着从一到十的数据轮回次序,也代表着一年四季的轮回模式。
讲“十天干”的同时,也必然讲“十二地支”、讲“天地互动”、讲“土德”……
这便是“土”字背后的国学内涵之所在。
地方
为什么地是方形的?相较于地球公转太阳一周为一年,自转一周为一天的“天圆”之象而言,“地方”之象是相对静止的,古人由此把大地之象判断为方形,即:地方。正是因为“方”形才不至于产生滚动,所以,“地方”为“方静”。
此外,只有方形的长与宽相乘,才能方便计算出地方的面积,人们由此形成“地方”观念。
当古人谈到“地方”时,一定离不开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为,它们也代表着从一到十二的数字轮回次序,也对应着春夏秋冬之不同的四季方位。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排列与组合
天圆地方,圆动方静;天阳地阴,阴阳互动。天干与地支排列组合成【六十】一甲子。
十天干相生:甲乙(木)生丙丁(火)生戊己(土)生庚辛(金)生壬癸(水)。
十二地支相生:寅卯(木)生巳午(火)生四方土(辰戌丑未)生申酉(金)生亥子(水)。
天地万物之间,总是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大地因而孕育出万物,万物最终归藏于中土。
【孟宇秋岚文化】
公众号:孟宇秋岚文化
微信号 : mengyuqiulan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