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元件
(1)通过接口自动化脚本实现的过程,来理解jmeter的元件
- 初始化测试数据 ---配置元件
- 对请求参数化进行赋值 ---前置处理器
- 调用GET/POST方法发送请求 ---取样器
- 提取响应中特定字段的值 ---后置处理器
- 对提取出来的值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断言
- 在控制台查看脚本运行的结果 ---监听器
(2)元件与组件有什么关系?
组件:放每一个功能实现就称为一个组件(最小单位),如,线程组,http请求,察看结果树等
元件:多个类似功能组件的容器(类似于类)
组件:容器中实现独立的某个功能(类似于方法)
二.作用域的原则
Ø
取样器:核心,没有作用域
Ø
逻辑控制器:只对其子节点中的取样器和逻辑控制器起作用
Ø
其他元件:
•
如果是某个
取样器
的子节点,则该元件只对其父节点起作用
•
如果其父节点
不是取样器
,则其作用域是该元件父节点下的其他所有后代节点(包括子节点,子节点的 子节点等)
三.元件执行顺序
在同一个作用域(目录
/
级别
/
缩进)的不同元件的执行顺序:
配置元件
-
前置处理程序
-
定时器
-
取样器
-
后置处理程序
-
断言
-
监听器
在同一个作用域(目录
/
级别
/
缩进)的相同元件的执行顺序:
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执行
四.案例:执行顺序
正确:定时器
1 -
请求
1 -
定时器
1 -
定时器
2 -
请求
2 -
定时器
1 -
定时器
3 -
请求
3
(注意:这里定时器1执行了三次,因为根据作用域的规则,可知,定时器1的父节点不是取样器,而是线程组。所以,定时器1作用于‘线程组’的每个子节点以及子节点的子节点等)
五.jmeter第一个案例
需求:使用jmeter访问百度首页接口,并查看请求和响应信息
步骤:
- 启动jmeter
- 再‘测试计划’下添加‘线程组’
- 在‘线程组’下添加‘HTTP请求’取样器
- 填写‘HTTP’请求的相关请求数据
- 在‘线程组’下添加‘察看结果树’监听器
- 点击‘启动’按钮运行,并查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