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优化与重构技巧】学会拆解

前言

上个月一同事离职交接给我一个项目。那个项目因为涉及到不同操作码要做不同的业务处理,就把代码所有的操作码业务大块逻辑写到一个方法中,中间不同的就用if/else做判断。

当我看到代码的时候,梳理业务逻辑梳理不清楚。因为判断太多,还要认真的区分哪个操作码进入哪个判断里面。这种代码看完以后会一头雾水。

学会拆解

问题

看完整个项目后总结了几个典型的问题:

  • 这个主模块逻辑的代码将近2000行,妥妥的一个大类。另一个方法可能超过200行。
  • 拼凑功能,将所有业务逻辑写到一块。代码太长且难以理解,并在后续排查问题难以排查。
  • 代码的耦合性太强,可复用性很差。
解决办法

如何避免上面所说的问题呢?

不要企图让一个类或者方法涵盖许多的内容,而应该是要把将大类拆解为一个个小功能模块。

其实就是拆解,确保各功能模块清晰、独立。

  • 将大类拆解到各功能模块之中:缓存、调用各外部接口、mq操作等相关的方法就单独拆为一个单独的类和方法,保证各个模块功能单一。
  • 不同的业务操作码拆解为单独的方法/类:每个操作码有不同的操作,那就拆分一个单独的模块出来给它。
  • 相同部分的代码就把它单独拆解出来,成为公共模板方法:拆解各操作码方法后会有相同部分,相同部分就抽取为模板方法。
  • 与数据库打交道的dao层以表为维度拆分类:每个类相关的操作就是一个类。
  • 引入设计模式:不同的操作码有不同的操作,可以引入策略模式+工厂模式来处理。
  • 拆解的每个方法的命名要见名知意:看到方法名称就明白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达到的目的

最终达到的目的:

  • 每个模块都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元,对外是稳定的。也就是说:不稳定的方法要依赖于稳定的,它并不随着外部不同的调用变化而变化。
  • 业务逻辑职能清晰明了,后续即使删减操作码的操作,也只会影响到某个方法/类,而不对整体产生影响,也无需回归测试。

经过拆解,从原本的30个类,拆解为现在的60个类。虽然类变多了,但是功能模块变得更清晰,代码的耦合性很低,即使后续增删功能,对整个业务逻辑产生非常小的影响。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