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资源全解压缩包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Hadoop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计算框架,专为处理和存储大数据设计。本资源包“hadoop.zip”提供了一系列Hadoop核心组件和相关资源,包括HDFS和MapReduce,以及源代码、构建脚本、配置文件、文档和测试用例等。通过掌握这些内容,用户可以深入了解Hadoop的工作原理并进行本地开发和测试。此外,还包括Hadoop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工具和服务,以及安装、配置、优化和故障排查的实用技能。 hadoop.zip资源

1. Hadoop开源分布式计算框架介绍

在当今的数据处理领域,Hadoop已成为处理大数据的核心技术之一。本章将带你入门Hadoop这一强大的开源框架,探讨它如何通过分布式计算解决大规模数据集的存储和分析问题。

1.1 Hadoop概述

Hadoop是由Apache基金会开发的一个开源项目,它允许使用简单的编程模型来执行分布式处理,从而对大数据集进行可靠性存储和分析处理。其核心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和一个分布式数据处理模型MapReduce,两者共同构成了大数据处理的基础架构。

1.2 Hadoop的组件和生态系统

Hadoop生态系统非常丰富,除了核心的HDFS和MapReduce,还包括HBase、ZooKeeper、Hive等众多组件。这些组件和工具一起为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集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 HBase是一个开源的非关系型分布式数据库(NoSQL),它是建立在Hadoop文件系统之上的,用于支持大规模的结构化数据存储。
  • ZooKeeper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提供高性能、一致性等服务,被广泛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配置维护、命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等场景。
  • Hive是建立在Hadoop之上的数据仓库工具,它提供了SQL查询语言(HiveQL)来查询存储在Hadoop文件系统中的数据,使得对大数据集的分析工作变得简单方便。

通过掌握Hadoop及其生态系统,开发者和数据工程师可以构建灵活高效的数据处理管道,以应对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

1.3 Hadoop的实际应用

Hadoop已被全球众多企业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 社交网络分析 :用于分析用户行为,预测趋势,并优化用户体验。
  • 金融服务 :用于风险分析、交易记录和欺诈检测。
  • 零售业 :用于客户行为分析、供应链优化和市场趋势分析。
  • 医疗保健 :用于疾病模式识别、患者数据管理和临床试验分析。

通过Hadoop强大的存储与分析能力,企业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Hadoop的基础知识,下一章节我们将深入探讨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 的原理与实践,揭示其如何存储和管理大数据的神秘面纱。

2.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 原理与实践

2.1 HDFS的基本架构和组件

2.1.1 HDFS的命名空间与文件系统树

Hadoop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HDFS) 是一个高度容错性的系统,设计用来部署在廉价硬件上。它提供了高吞吐量的数据访问,非常适合大规模数据集的应用。在HDFS中,命名空间是以传统的文件系统树的形式来组织的,其中每个文件和目录被视作一个节点。

命名空间的操作,比如创建、删除和重命名文件和目录,都是由NameNode管理的。NameNode维护了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包括文件系统树、文件和目录的属性,以及每个文件对应的块列表。DataNode负责管理存储在节点上的数据。

一个典型的HDFS文件系统树如下所示:

/
├── hdfs-site.xml
├── yarn-site.xml
└── mapred-site.xml

在这个结构中,根目录包含一些配置文件,这些配置文件是Hadoop集群运行所必需的。HDFS中的每个文件或者目录都可以通过一个路径名来识别,路径名从根目录开始。

2.1.2 块存储机制与数据冗余策略

HDFS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数据的可靠性与可恢复性,为此采取了数据块(block)的存储机制。HDFS将每个文件切分为一系列的块,每个块被单独存储在DataNode节点上。默认情况下,一个块的大小为128MB,当然这个大小是可以配置的。

对于每个块,HDFS都会维护多个副本(默认为3个),这些副本被放置在不同的DataNode上。这样即使部分硬件出现故障,数据也不会丢失,因为副本保证了数据的冗余。副本策略可以在HDFS中通过配置项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存储环境。

下面是一个HDFS中文件块存储与冗余的示例:

文件:/user/hadoop/input.txt
块大小:128MB
副本数量:3

DataNode1: 块1
DataNode2: 块1, 块2
DataNode3: 块2, 块3

2.2 HDFS的读写操作原理

2.2.1 客户端对HDFS的读写流程

HDFS的读写操作由客户端发起,通过与NameNode和DataNode的交互来完成。在读取文件时,客户端首先从NameNode获取文件的元数据信息,包括文件的块列表以及每个块所在的DataNode位置。然后,客户端直接与DataNode通信,以流的形式读取所需块的数据。

对于写入操作,客户端首先向NameNode请求写入文件,NameNode会返回一个可以写入的DataNode列表。然后客户端将数据流式传输到这些DataNode上。一旦数据写入成功,DataNode会向NameNode确认,并且只有当所有副本都成功写入之后,写入操作才算完成。

2.2.2 块缓存与读写性能优化

为了提高HDFS的读写性能,引入了块缓存机制。块缓存可以将经常访问的数据块缓存到内存中,这样可以减少访问数据的延迟。NameNode和DataNode都支持块缓存。

块缓存的配置可以通过 hdfs-site.xml 文件中的 dfs.datanode.data.dir 配置项来指定哪些目录下的数据块可以被缓存。例如,我们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设置:

<property>
  <name>dfs.datanode.data.dir</name>
  <value>***</value>
  <description>指定DataNode缓存数据块的目录</description>
</property>

当配置块缓存时,需要考虑节点的内存容量和实际的读写工作负载,因为缓存会占用宝贵的内存资源。通过HDFS的Admin命令也可以动态地管理块缓存:

hdfs cacheadmin -add /path/to/block

2.3 HDFS的高可用性实践

2.3.1 NameNode的高可用配置

为了实现HDFS的高可用性,可以通过配置多个NameNode节点来实现。在Hadoop 2.x之后的版本中,引入了Quorum Journal Manager(QJM)来支持Active-Standby NameNode的架构。在这种配置下,有一个活动的NameNode负责处理所有的客户端请求,同时有一个或多个备用的NameNode(Standby)与之同步状态,以便在活动节点失败时可以立即接管。

高可用配置的详细步骤包括配置ZooKeeper、设置Quorum Journal Manager,并且还需要配置 hdfs-site.xml 文件来指定多个NameNode的地址,如下:

<property>
  <name>dfs.nameservices</name>
  <value>mycluster</value>
  <description>集群名称</description>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ha.namenodes.mycluster</name>
  <value>nn1,nn2</value>
  <description>活动和备用的NameNode名称</description>
</property>
2.3.2 故障转移与系统稳定性保障

故障转移(failover)是实现高可用性(HA)的关键部分。当活动NameNode不可用时,集群会执行故障转移,将备用NameNode提升为新的活动节点。这一过程是由ZooKeeper集群协调的,并且应该在几秒钟内完成,以最小化对客户端的影响。

HDFS的故障转移可以通过HA命令工具手动触发:

hdfs haadmin -failover [-forcestart] [-forcestop] [- здоровая ] [-手动 ] [[- 正常 ] | [- 运行 ]] [-非 ] [- 启用 ] [[- 跳过 ] | [-重试 <次数>]] [-手动 ] [-完成 ]

这里是一个简化的故障转移流程图:

graph LR
A[检测到NameNode故障] --> B[启动故障转移]
B --> C[检查集群状态]
C --> D[确定新的活动NameNode]
D --> E[更新集群配置]
E --> F[通知ZooKeeper]
F --> G[切换客户端连接]
G --> H[故障转移完成]

通过这种机制,即使在部分节点失效的情况下,HDFS也能够保持数据的可用性和访问性,确保了整个集群的稳定性。

3. MapReduce数据处理模型及并行计算

3.1 MapReduce程序设计基础

3.1.1 Map和Reduce函数的编写

MapReduce是一个编程模型,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集的并行运算。它由两部分组成:Map和Reduce。Map阶段处理输入数据,产生中间键值对集合;Reduce阶段则对中间数据进行合并处理。

Map函数的编写需要用户定义一个实现特定接口的方法,该方法会接受一系列的键值对作为输入,并输出中间键值对集合。Map函数的输出会经过排序后传递给Reduce函数。

Reduce函数同样需要用户定义一个实现特定接口的方法,其接受的输入是中间键值对集合,通常会进行进一步的数据聚合处理,比如求和、计数、平均值计算等,并最终输出结果。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MapReduce示例,展示了如何编写Map和Reduce函数:

public class WordCount {
    public static class TokenizerMapper 
       extends Mapper<Object, Text, Text, IntWritable>{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Writable one = new IntWritable(1);
       private Text word = new Text();

       public void map(Object key, Text value, Context context
                       )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StringTokenizer itr = new StringTokenizer(value.toString());
         while (itr.hasMoreTokens()) {
           word.set(itr.nextToken());
           context.write(word, one);
         }
       }
     }

     public static class IntSumReducer 
       extends Reducer<Text,IntWritable,Text,IntWritable> {
       private IntWritable result = new IntWritable();

       public void reduce(Text key, Iterable<IntWritable> values, 
                          Context context
                          ) throws IO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int sum = 0;
         for (IntWritable val : values) {
           sum += val.get();
         }
         result.set(sum);
         context.write(key, result);
       }
     }
}

在上述代码中, TokenizerMapper 类实现了Map函数,将文本行拆分为单词,每个单词计为1。 IntSumReducer 类实现了Reduce函数,将相同单词的计数合并并输出最终结果。

3.1.2 分区与排序过程分析

在MapReduce模型中,分区(Partitioning)是将Map任务输出的中间键值对均匀分配给各个Reduce任务的过程。这通常是为了确保每个Reduce任务都有等量的工作量,提高整体的并行处理效率。

分区的主要作用包括: - 数据均匀分配:确保每个Reducer处理的记录大致相同,防止负载不均衡导致的性能瓶颈。 - 数据局部性:对于Hadoop集群,将数据分配到相近的节点可以减少网络传输,提高处理效率。

MapReduce框架默认使用哈希分区,它将所有中间键值对按键的哈希值与Reducer数量取模运算后进行分配。用户也可以自定义分区策略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排序(Sorting)过程发生在Map输出和Reduce输入之间,即在数据传递给Reduce函数之前,MapReduce会按照键(key)对中间数据进行排序。排序是必需的,因为它能保证具有相同键的所有值都会被传递给同一个Reducer。

排序过程通常分为两步: 1. 首先对Map输出的键值对进行局部排序,这是在Map节点上完成的。 2. 然后,Map任务会将排序后的数据发送到Reduce任务,Reduce任务接收数据后,还会进行全局排序。

排序过程对提高处理效率非常关键,尤其是在需要对大量键值对进行聚合操作的场景中。

分区和排序是MapReduce设计的关键部分,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对于编写高效的数据处理任务至关重要。

4. NameNode和DataNode的角色与功能

4.1 NameNode的管理与监控

4.1.1 元数据管理与内存使用

Hadoop集群的HDFS由一个NameNode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命名空间,以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NameNode是HDFS的核心组件,其元数据的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集群的性能和稳定性。NameNode需要维护的元数据包括文件系统的目录树、文件和目录的属性,以及文件与数据块(block)的映射关系。

由于所有元数据都保存在NameNode的内存中,这使得NameNode的内存使用成为性能的瓶颈。一旦内存耗尽,NameNode无法容纳更多的元数据,将导致系统无法写入新的文件或者无法扩展文件系统。因此,合理配置和管理内存,是保证NameNode正常工作的关键。

在Hadoop 2.x版本中,引入了HDFS联邦(Federation)的概念,允许多个NameNode共享一个物理集群,使得可以水平扩展命名空间的容量,也减轻了单个NameNode的压力。

代码示例:

<!-- Hadoop配置文件中的NameNode内存设置 -->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andler.count</name>
    <value>20</value>
</property>

参数说明: dfs.namenode.handler.count 控制了NameNode上处理客户端请求的线程数。增加这个值可以提高NameNode处理请求的能力,但是也要考虑到服务器的实际内存容量。

逻辑分析:这个配置项直接影响到NameNode能同时处理多少客户端请求。默认值通常较低,但根据集群的使用情况,这个值可能需要调整以提高性能,尤其是在集群中的客户端数量较多时。

4.1.2 命令行工具与状态检查

Hadoop提供了多种命令行工具,例如 hdfs dfsadmin hdfs fsck ,用于对HDFS的NameNode进行状态检查和维护。这些工具可以用来查看文件系统的健康状态、检查磁盘空间使用情况、启动和停止NameNode以及执行文件系统的完整性检查。

例如,使用 hdfs fsck 工具可以检查文件系统的完整性,该命令能够报告文件系统中所有的错误,并尝试修复一些问题。其基本用法如下:

hdfs fsck / -files -blocks -locations

参数说明:命令中的 / 代表HDFS的根目录, -files 表示显示检查的文件列表, -blocks 显示文件的块列表, -locations 显示块所在的DataNode。

逻辑分析:当对HDFS的健康状况产生疑问时, hdfs fsck 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诊断工具。它能够详细地报告文件系统中每个文件的状态,帮助管理员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问题。

4.2 DataNode的数据存储与管理

4.2.1 数据块的复制与恢复机制

DataNode是HDFS中存储数据块的节点,负责管理节点上的数据块存储和读写。HDFS将大文件切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块,默认情况下是128MB,然后分别存储在多个DataNode上。DataNode之间相互独立,并且定期向NameNode发送心跳信号和块报告,表明自己是活跃状态。

HDFS的数据复制机制保障了数据的可靠性。当一个数据块被创建时,它默认会被复制3份,分别保存在集群中的不同DataNode上。如果某个DataNode失效,NameNode会自动将该数据块的副本来重新复制到其他健康节点上,以保证数据的副本数符合要求。

代码示例:

// DataNode中处理数据块复制的部分伪代码
void replicateBlocks(Block block, int replicationFactor) {
    List<DatanodeDescriptor> availableNodes = getAvailableNodes();
    for (int i = 0; i < replicationFactor; ++i) {
        DatanodeDescriptor node = selectNode(availableNodes);
        if (node != null) {
            sendBlock(block, node);
            availableNodes.remove(node);
        }
    }
}

参数说明: replicationFactor 表示需要复制的数据块的数量,默认为3。

逻辑分析:上述代码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块复制过程的伪代码。它展示了DataNode在接收到数据块复制请求时,如何从可用的DataNode列表中选择节点,然后发送数据块。这个过程由DataNode自动完成,而NameNode负责监控和调度。

4.2.2 磁盘故障的处理与数据平衡

磁盘故障是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的常见问题,HDFS通过定期的自我检查和故障数据块的自动复制,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磁盘故障。当DataNode检测到自身磁盘故障时,它会自动将数据块复制到其他健康的DataNode上。

数据平衡是HDFS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确保了集群中的数据分布均衡。由于硬件故障或其他因素导致数据在集群中分布不均,可能会出现某些节点负载过重,而另一些节点负载过轻的情况。NameNode通过周期性的数据平衡操作,重新分配数据块,以避免数据倾斜和热点问题。

代码示例:

hdfs diskbalancer -plan <datanode_host>

逻辑分析: diskbalancer 是Hadoop 2.7及以上版本引入的用于集群数据平衡的工具。它通过生成一个平衡计划,指示DataNode如何移动数据块来达到平衡状态。上例中的命令用于为指定的DataNode生成平衡计划。

4.3 NameNode与DataNode的交互

4.3.1 通信协议与数据流

NameNode与DataNode之间通过远程过程调用(RPC)通信协议进行交互。这种交互主要涉及数据块的读写请求、心跳信号和数据块报告等。NameNode需要处理来自DataNode的心跳和块报告消息,这些信息包含了DataNode的健康状况和存储能力。

由于HDFS是面向高吞吐量设计的,因此NameNode与DataNode之间的数据流需要高效。HDFS通过流式读写操作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例如,客户端直接从DataNode读取数据,而不是通过NameNode中转,从而减少了NameNode的负载。

mermaid流程图示例:

graph LR
A[客户端] -->|写请求| B[NameNode]
B -->|数据块位置| C[DataNode1]
B -->|数据块位置| D[DataNode2]
C -->|传输数据| A
D -->|传输数据| A

逻辑分析:上述流程图展示了客户端向HDFS写入数据时,NameNode与DataNode之间的交互过程。客户端首先发送写请求到NameNode,NameNode返回数据块的位置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直接将数据传输给指定的DataNode,实现并行写操作。

4.3.2 心跳检测与资源报告

心跳检测是Hadoop集群保持健康运行的关键机制之一。DataNode定期向NameNode发送心跳信号,以表明自身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如果NameNode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某个DataNode的心跳,它将认为该节点失效,并触发数据副本的复制过程。

资源报告是心跳信号的一部分,DataNode通过心跳向NameNode报告当前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如存储空间和数据块信息。NameNode使用这些信息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数据块的副本分布。

代码示例:

// DataNode心跳信号的发送伪代码
void sendHeartbeat() {
    NodeReport report = createNodeReport();
    NamenodeProtocol protocol = getNamenodeProtocol();
    protocol.sendHeartbeat(report);
}

参数说明: NodeReport 包含了DataNode当前的资源使用情况, NamenodeProtocol 是DataNode与NameNode通信的协议接口。

逻辑分析:上述代码展示了DataNode发送心跳信号的简化过程。DataNode定期创建资源报告,并通过 NamenodeProtocol 发送心跳信号到NameNode。这些信息帮助NameNode监控DataNode的健康状态和集群的资源使用情况。

通过上述章节内容的介绍,我们已经对Hadoop中NameNode和DataNode的基本功能、交互方式以及如何监控和管理有了深入的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保证Hadoop集群的稳定运行和优化存储性能至关重要。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进一步探讨Hadoop集群的安装、配置、优化和故障排查技巧,从而为读者提供一套完整的Hadoop运维知识体系。

5. Hadoop集群安装、配置、优化和故障排查技巧

5.1 Hadoop集群的安装步骤

Hadoop集群的安装通常包括环境准备、软件安装、配置集群以及验证安装等步骤。在此过程中,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集群的稳定性与高效性。

5.1.1 环境准备与软件安装

在安装Hadoop集群之前,需要准备一个合适的操作系统环境。通常推荐使用Linux系统,尤其是基于RPM的发行版如CentOS或基于Debian的系统如Ubuntu。安装前需要安装Java运行环境,并验证Java版本和路径设置。Hadoop对Java版本有特定要求,所以建议安装与Hadoop版本兼容的JDK版本。

接下来,需要下载Hadoop的安装包,并解压到指定目录。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来下载和解压Hadoop:

wget ***<version>/hadoop-<version>.tar.gz
tar -xzvf hadoop-<version>.tar.gz
mv hadoop-<version> /usr/local/hadoop

替换 <version> 为实际的Hadoop版本号。

5.1.2 集群配置文件详解

安装完成后,配置文件是集群运行的关键。Hadoop有多个重要的配置文件,通常位于Hadoop安装目录下的 etc/hadoop 文件夹中。这些文件包括 core-site.xml hdfs-site.xml mapred-site.xml yarn-site.xml 等。以下是一些关键配置的简要说明:

  • core-site.xml : 定义了Hadoop的fs.defaultFS(默认文件系统),以及其他的Hadoop核心属性。
  • hdfs-site.xml : 配置了HDFS的副本数、路径、权限等。
  • mapred-site.xml : 定义了MapReduce作业的提交环境、执行环境等。
  • yarn-site.xml : 配置了YARN资源管理器和节点管理器的相关参数。

配置文件中每个参数的设置需要根据实际集群规模和业务需求来定制。

5.2 Hadoop集群性能优化

优化Hadoop集群的性能是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步骤。优化通常涉及调整JVM参数、系统参数、网络和I/O子系统等多个方面。

5.2.1 调整JVM参数与系统参数

JVM参数直接影响Hadoop进程的内存使用和垃圾回收,对于性能调优至关重要。通过调整 HADOOP_OPTS 环境变量,可以设置合适的堆大小 -Xmx -Xms ,以及其他相关参数以优化内存使用。例如:

export HADOOP_OPTS="-Xmx4g -Xms4g -XX:+UseG1GC -XX:MaxGCPauseMillis=200"

系统参数优化涉及修改Linux内核参数,比如文件描述符限制 ulimit -n ,网络栈参数如 net.core.rmem_max net.core.wmem_max 等。

5.2.2 网络与I/O优化

网络I/O是集群性能瓶颈的常见因素。优化网络主要关注减少网络拥塞、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等。可以调整心跳间隔和数据传输超时设置,以优化HDFS和YARN的通信效率。I/O性能优化可能需要考虑磁盘类型、RAID配置和文件系统类型等因素,以提升数据读写效率。

5.3 Hadoop集群的故障排查

故障排查是Hadoop集群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日志分析和系统监控,可以快速定位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5.3.1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节点宕机、作业失败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了解常规的排查方法和解决方案,如检查硬件故障、网络问题、配置错误等。

5.3.2 日志分析与系统监控技巧

日志分析是故障排查中的核心步骤。Hadoop的日志文件包括各种组件的运行日志,如HDFS、YARN、MapReduce等。可以通过命令行工具查看日志内容,或者使用第三方工具如Kafka、Flume等进行实时日志收集和分析。

系统监控则需要依靠各种监控工具,如Ganglia、Nagios、Prometheus等,实时监控集群的健康状态、资源利用率等关键指标。通过图表和报警机制,可以实现对集群的全天候监控。

以上就是Hadoop集群安装、配置、优化和故障排查的相关内容。后续章节将会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实践。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Hadoop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计算框架,专为处理和存储大数据设计。本资源包“hadoop.zip”提供了一系列Hadoop核心组件和相关资源,包括HDFS和MapReduce,以及源代码、构建脚本、配置文件、文档和测试用例等。通过掌握这些内容,用户可以深入了解Hadoop的工作原理并进行本地开发和测试。此外,还包括Hadoop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工具和服务,以及安装、配置、优化和故障排查的实用技能。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 9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目标检测(Object Detection)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主要任务是找出图像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物体),并确定它们的类别和位置。以下是对目标检测的详细阐述: 一、基本概念 目标检测的任务是解决“在哪里?是什么?”的问题,即定位出图像中目标的位置并识别出目标的类别。由于各类物体具有不同的外观、形状和姿态,加上成像时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干扰,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具挑战性的任务之一。 二、核心问题 目标检测涉及以下几个核心问题: 分类问题:判断图像中的目标属于哪个类别。 定位问题:确定目标在图像中的具体位置。 大小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大小。 形状问题:目标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 三、算法分类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主要分为两大类: Two-stage算法:先进行区域生成(Region Proposal),生成有可能包含待检物体的预选框(Region Proposal),再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样本分类。常见的Two-stage算法包括R-CNN、Fast R-CNN、Faster R-CNN等。 One-stage算法:不用生成区域提议,直接在网络中提取特征来预测物体分类和位置。常见的One-stage算法包括YOLO系列(YOLOv1、YOLOv2、YOLOv3、YOLOv4、YOLOv5等)、SSD和RetinaNet等。 四、算法原理 以YOLO系列为例,YOLO将目标检测视为回归问题,将输入图像一次性划分为多个区域,直接在输出层预测边界框和类别概率。YOLO采用卷积网络来提取特征,使用全连接层来得到预测值。其网络结构通常包含多个卷积层和全连接层,通过卷积层提取图像特征,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 五、应用领域 目标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 安全监控:在商场、银行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