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笔记,调研文献,管理项目

        昨天着急按了两下ctrl+S还是C,笔记本直接死机了,重启以后,之前写在xlsx的整理出来的文章题目都丢了,索性xmind的还存着,但是xlsx的丢了一些xmind里没有的;

这个丢失让我注意设置excel的自动保存,也带出了平时笔记记录的问题:

        许多会议记录随手写在一些纸上或者本子上,无论记录什么都在那个本子上,活页本稍微好整理些,其他的就比较固定,所以除非某段时间系统性地听了什么课,然后一直做记录,否则本子上用于都是很多梳理了一半的想法

        转移到OneNote上之后,分了笔记本,标签页,每一页,条理清晰了些,但是OneNote因为加载起来比较大,我通常是直接记录在NotePad或者typora里,因为喜欢极简的风格,但是条理化差了些;

        后来OneNote基本用它的OCR功能去检索我专业领域的书,这个检索可以检查同音词;我再记录什么的时候会有意识地用全局查询的功能,查我之前是不是写过类似的,然后就不再重新写一份了;不过因为OneNote里我也没有有意识地维护格式,所以东西看着比较乱,通常还是不愿意往里面记录;

        typora的```py可以启动一个分区,里面专门用来存放python代码,之前试过把所有的笔记都用python那种缩进和语法格式记下来,有意识地用键值对这些,但是没有坚持下来,因为很多东西没归类,都是一时兴起记录的,所以很散乱;

        现在就是把这种记录先写在typora,再放在比如某个python项目的相应文件夹下作为一个notation;

        至于纸的用处,基本是成了草稿纸,为了让学习的过程保持专注,有的课比如机器学习需要经常比划比划的,我也会用一个本子记录,这节课可能会回顾之前的内容的,我可以往前翻翻看;

还有的本子会用来记录一些实验数据之类的,不过最后还是觉得作为注释写在某个项目的配置里更好找;

        条理清晰真的挺重要的,就是系统性地梳理所学习的内容,不然真的很容易反复遇到这些问题,然后重复地查询和记录;由于文件系统的庞大,还有起名的困难,写blog形成的这种线性表似乎更方便之后的查询;

        除了笔记,其他的知识管理,比如论文,我曾用过EndNote,这个加上Word比较好用,因为可以导入引文,而且很方便找期刊名那些,但是分类这个功能我用的不太好,总是不知道起什么名字好;小绿鲸也是我现在经常用的阅读工具,不过我还是觉得之前用知网研学的时候的笔记记录得更多,还用过知云,就属于遇到一个和你一起科研的人,似乎就会被强行安利一款工具,所以这个知识管理做得是有点稀碎的;

        平常网页也是经常点击保存标签,真正看得也比较少;

        关于文献查询这方面,最近因为研究点不太明确,要重新调研,所以用xmind梳理了一篇综述的要点,然后依照里面的点,在excel里建了个q k v 的表,梳理查询词,关键词和查询结果,用到了google schoolar和dblp还有connectedPaper,感觉这几个都是效率工具,特别是搭配了easySchoolar可以显示sci或者其他期刊的分区和影响因子,能很快对文章做出判断,不过不显示顶会比如CVPR这些的分区属性和影响因子;

        这么说就是各种工具有自己的优势吧,如果要自定义调研文献,excel还是比较好用的;xmind比较适合梳理思路,提取自己已经记忆过而容易忘记的知识,认认真真听完什么报告然后用xmind回忆一遍写下来是最有效的了我觉得;typora适合做作业,也适合随手写一些随笔,写论文了话如果你用endnote+word是合适的;读书用OneNote检索而且可以随书记录的,就是加载起来不如在浏览器,但是有些书只能用OCR检索;

        python项目管理这种的,那天向同学讨了一招,就是用git管理版本,可以用pycharm里VCS从github或gitee把项目拉到本地,这样只需要选一个初始地保存地址,再也不用纠结下载下来的项目放在哪个文件下了;

        everything已经取代了notepad和OneNote成为了默认打开的最简单的工具,非常适合磁盘管理,比如手动删大文件不管是缓存还是卸载之后的残留,平常找文章还是文件,只要想到一个大概的关键词就可以直接搜,弥补了我文件管理做得不好的缺憾,有人认为科研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找,所以提升这找的速度,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在本地真的非常有必要啊;

        ppt我一度学深度之眼那样把一篇文章拆解成那个框架,还用来画图,但是总的说用得比较少,但是页管理的这种思路很有利于分析问题和突出重点;

        vim我有时候手写一些基本的神经网络或者机器学习的代码会用到,因为可以直接在linux的bash里启动和运行,比较方便,不过如果在pycharm里的控制台,用vim可能因为热键冲突导致编辑完之后不能正常保存,如果出现了swap文件就比较麻烦,所以最好在专门的工具比如xshell之类的里面用;但是因为调试什么的,不那么方便,我最后还是换回了pycharm;

        至于vscode我是真想用好,但是每次远程连接都半天搞不好,所以弃了;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