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锁实战(四)基于ZooKeeper实现分布式锁


本章基于ZooKeeper的临时节点和Watcher机制实现分布式锁,包括其实现流程与底层的执行原理,并以前文所用的的 用户重复提交注册信息 为案例,配以实际的代码进行实战

Zookeeper的简洁与作用

Zookeeper是雅虎设计的用于开发一个通用的,无单点问题的分布式协调框架,采用统一的协调管理方式更好管理各个子系统,从而让开发者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业务管理上。最终的分布式系统看上去就像一个很大型的动物园,而这个中间件则正好来协调管理各个子系统,Zookeeper因此得名。
除此之外,Zookeeper还是一种典型的保证分布式数据一致的解决方案,应用程序可以基于Zookeeper实现诸如数据发布,负载均衡,命名服务,分布式协调与通知,集群管理,分布式锁和分布式队列等功能。在实际的业务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统一配置管理:**指的是可以把子系统都需要的配置文件抽取出来,并将其统一到Zookeeper的ZNode节点中进行共享。
**统一命名服务:**指的是存放在每个节点上的资源进行命名,各个子系统便可以通过名字获取节点上的相应资源。
**集群管理:**通过动态地感知节点的增加,删除,从而保证集群下相关节点主、副数据的一致性。
**分布式锁:**这可以算是Zookeeper提供外部应用的一个重大功能,它主要通过创建于共享资源相关的“临时顺序节点”与“动态Watcher监听机制”,从而控制多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而这也可以看做是Zookeeper拥有诸多特定的根本原因。
但是Zookeeper的典型应用场景就是担当“服务注册和服务消费者的注册中心”,服务生产者将服务注册到Zookeeper中心,服务的消费者在进行服务调用时现在Zookeeper中查找服务,获取服务的相关信息后,再调用服务生产者提供的接口,在分布式服务调度框架Dubbo的基础框架中,Zookeeper就担任了注册中心这一角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Zookeeper分布式锁的实现流程和原理

前面说到,Zookeeper可以通过创建于共享资源相关的“顺序临时节点”,并提供“Watcher动态监听机制”,控制多线程对共享资源的访问,实现流程图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上可以看出,创建顺序临时节点Znode以及Watcher监听动态节点的增删,从而判断当前线程是否能够获取锁。重要的就是节点Watcher监听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节点这里的节点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是服务器集群,称之为服务器节点,第二种是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单元,称之为数据节点,就是Znode,如上图所示。
Zoopeeker将所有数据存储在内存中,最终构成的数据模型可以看做一棵树,由“/”进行分割,分割之后每个分支为路径,每个路径对应一个节点,例如/Znode1/node1,每个节点都会保存自己的数据内容以及一些属性信息,在Zookeeper中,Znode可以分成持久化节点临时节点两种类型。
持久化节点指的是Znode被创建了,除非主动移除这个Znode,否则将会一直存在Zookeeper上,临时节点不一样,它的生命周期是和客户端的会话绑定在一起的,一旦客户端的会话失败,那么这个客户端创建的所有临时节点都会移除,除此之外,Zookeeper创建的临时节点Znode可以带上一个整型的数字,这个特性可以用来创建一系列带有顺序序号的临时Znode。

Watcher监听器指的是“事件监听器”,Zookeeper允许用户在指定的Znode上注册监听事件,故而该节点会触发一些特定的事件,Zookeeper的服务端会将事件通知到感兴趣的客户端上,从而让客户端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机制就是Zookeeper实现分布式协调服务的重要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pringboot整合Zookeeper

导入POM

        <!--zookeeper-->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zookeeper</groupId>
            <artifactId>zookeeper</artifactId>
            <version>3.4.6</version>
            <exclusions>
                <exclusion>
                    <artifactId>slf4j-log4j12</artifactId>
                    <groupId>org.slf4j</groupId>
                </exclusion>
            </exclusions>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framework</artifactId>
            <version>2.10.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apache.curator</groupId>
            <artifactId>curator-recipes</artifactId>
            <version>2.10.0</version>
        </dependency>
package com.learn.boot.config;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CuratorFramework;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CuratorFrameworkFactory;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api.CuratorEvent;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api.CuratorEventType;
import org.apache.curator.framework.api.CuratorListener;
import org.apache.curator.retry.ExponentialBackoffRetry;
import org.apache.zookeeper.WatchedEven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re.env.Environment;

/**
 * 使用CuratorFramework api管理分布式锁
 */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CuratorFrameworkConfig {
    @Autowired
    private Environment env;

    @Bean
    public CuratorFramework curatorFramework(){
        // ExponentialBackoffRetry是种重连策略,每次重连的间隔会越来越长,1000毫秒是初始化的间隔时间,3代表尝试重连次数。
        ExponentialBackoffRetry retry = new ExponentialBackoffRetry(1000, 3);
        // 创建client
        CuratorFramework curatorFramework = CuratorFrameworkFactory.newClient(env.getProperty("zookeeper.address"), retry);
        // 添加watched 监听器
        curatorFramework.getCuratorListenable().addListener(new Curator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eventReceived(CuratorFramework curatorFramework, CuratorEvent curatorEvent) throws Exception {
                CuratorEventType type = curatorEvent.getType();
                if(type == CuratorEventType.WATCHED){
                    WatchedEvent watchedEvent = curatorEvent.getWatchedEvent();
                    String path = watchedEvent.getPath();
                    System.out.println(watchedEvent.getType()+" -- "+ path);
                    // 重新设置改节点监听
                    if(null != path){
                        curatorFramework.checkExists().watched().forPath(path);
                    }
                }
            }
        });
        curatorFramework.start();
        return curatorFramework;
    }
}


    /**
     * 使用CuratorFramework实现分布式锁,在CuratorFrameworkConfig重写了
     */
    @Autowired
    private CuratorFramework curatorFramework;


    @RequestMapping("/zkLogin")
    public ResultVo zkLogin(@RequestBody UserLoginDto model, BindingResult bindingResult) {
        // 这里创建一个根节点不要动
        String lockName = "/lock/test";
        log.info("============={} 线程访问开始=========lockName:{}",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lockName);
        // TODO 获取分布式锁
        InterProcessSemaphoreMutex lock = new InterProcessSemaphoreMutex (curatorFramework, lockName);
        try {
            if (lock.acquire(0L, TimeUnit.SECONDS)) {
                log.info("线程:{},获取到了锁",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TODO 获得锁之后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
                log.info("======获得锁后进行相应的操作======"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UserReg userReg = userRegMapper.selectByUserName(model.getUserName());
                if (userReg == null) {
                    UserReg insertUserReg = new UserReg(){
                        {
                            setCreateTime(new Date());
                            setPassword(model.getPassword());
                            setUserName(model.getUserName());
                        }
                    };
                    userRegMapper.insertSelective(insertUserReg);
                    log.info("{}注册成功",model.getUserName());
                    return ResultVo.success("注册成功");
                }
            }
        }catch (Exception ex) {
            log.info("错误信息:{}",ex.getMessage());
        }finally {
            try {
                lock.release();
                log.info("=========lockName:{}==============={}释放了锁",lockName,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catch (Exception e) {
                log.info("错误信息:{}",e.getMessage());
            }
        }
        return null;
    }

效果还是不错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 回答1: 使用 ZooKeeper 实现分布式锁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公平锁(Fair Lock)。在这种情况下,在 ZooKeeper 集群中创建一个特殊的临时节点,并使用它来保持锁定状态。当一个客户端尝试获取锁时,它会尝试创建这个临时节点,如果节点创建成功,则说明该客户端已经获得了锁。 使用 ZooKeeper 进行分布式锁实现需要使用 ZooKeeper 的原子操作,例如创建节点和监视节点,以保证锁的正确性。 代码示例如下: ```java public class DistributedLock { private ZooKeeper zk; private String lockNode; private String lockPath; public DistributedLock(ZooKeeper zk, String lockNode) { this.zk = zk; this.lockNode = lockNode; this.lockPath = "/locks/" + lockNode; } public void lock() throws Exception { while (true) { try { zk.create(lockPath, new byte[0], ZooDefs.Ids.OPEN_ACL_UNSAFE, CreateMode.EPHEMERAL); return; } catch (KeeperException.NodeExistsException e) { waitForLock(); } } } public void unlock() throws Exception { zk.delete(lockPath, -1); } private void waitForLock() throws Exception { CountDownLatch latch = new CountDownLatch(1); Watcher lockWatcher = new Watc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if (event.getType() == EventType.NodeDeleted) { latch.countDown(); } } }; zk.exists(lockPath, lockWatcher); latch.await(); } } ``` 该代码示例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实现,可以作为创建自己的分布式锁的基 ### 回答2: 在基于 ZooKeeper 实现 Java 分布式锁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创建一个基于 ZooKeeper 的客户端对象。 2. 在 ZooKeeper 上创建一个持久化的节点,作为锁的根节点。 3. 当需要进行锁操作时,创建一个临时有序节点作为当前请求的锁节点。 4. 调用 `getChildren` 方法获取锁根节点下的所有节点,并根据节点的序号进行排序。 5. 检查当前节点是否是锁根节点下序号最小的节点,如果是则获取到锁,执行业务逻辑。 6. 如果当前节点不是锁根节点下序号最小的节点,则注册监听锁根节点下序号比自己小一的节点。 7. 当监听到序号比自己小一的节点删除时,重复步骤 4-6 直到获取到锁。 8. 业务逻辑执行完成后,可以删除当前节点,释放锁资源。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分布式锁的超时机制:在创建临时节点时,可以指定一个超时时间,当超过该时间后,如果还未获取到锁,可以删除当前节点,避免死锁。 2. 锁的释放:在业务逻辑执行完成后,需要手动删除当前节点。如果由于某些原因未能正常删除,则需要提供一种机制,在锁节点创建时设置一个 TTL(time-to-live),让 ZooKeeper 在锁节点过期后自动删除。 3. 锁节点的竞争:在并发较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多个客户端同时创建临时节点的情况。这时可以使用 `CyclicBarrier` 或者 `CountDownLatch` 进行同步,确保每次只有一个客户端创建锁节点。 4. 异常情况的处理:在进行锁操作时,需要处理各种异常情况,比如连接断开、网络超时等,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基于 ZooKeeper 可以实现 Java 分布式锁,通过创建临时有序节点和监听上一个节点的删除来实现锁的竞争和获取。 ### 回答3: 实现基于 ZooKeeper 的 Java 分布式锁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连接 ZooKeeper:首先,通过 Java API 连接到 ZooKeeper 服务器,可以使用 zookeeper API 提供的 ZooKeeper 类来创建一个连接对象。 2. 创建锁节点:在 ZooKeeper 上创建一个父节点作为锁的根节点,该节点的所有子节点都作为锁节点。可以使用 zookeeper API 的 create() 方法创建临时顺序节点。 3. 获取锁:每个需要获取锁的进程都要通过创建一个临时顺序节点来竞争锁。通过 zookeeper API 的 getChildren() 方法获取锁根节点的所有子节点,如果创建的节点序号是当前所有节点中最小的,则表示获取到了锁。 4. 监听锁节点变化:如果未能获取到锁,应该在创建节点后,使用 zookeeper API 的 exists() 方法注册一个监听器来监听创建的子节点。当监听到创建的子节点发生变化时,判断自己的节点是否变成了最小的节点,如果是则表示获取到了锁。 5. 释放锁:对于已经获取到锁的进程,执行完任务后,需要通过 zookeeper API 的 delete() 方法将自己创建的锁节点删除,这样其他进程就能获取到该锁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分布式环境下,网络通信可能会出现延迟或故障,因此需要考虑到这些情况来保证分布式锁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此外,还需考虑到异常情况处理、死锁检测和容错等问题,以确保分布式锁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使用 ZooKeeper 实现 Java 分布式锁的基本步骤,通过合理地使用 ZooKeeper 的 API,可以轻松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锁机制。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