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谱仪的带宽是影响测量精度和效率的关键参数,主要涉及**分辨率带宽(RBW)**、**视频带宽(VBW)**以及**分析带宽**(中频带宽)的调整。以下是具体设置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核心带宽参数**
1. **分辨率带宽(RBW)**
- **定义**:RBW是频谱仪中频滤波器的带宽,决定频谱仪区分相邻频率信号的能力。
- **设置规则**:
- **频率分辨率**:RBW越窄,分辨相邻信号的能力越强,但扫描时间会显著增加。
- **灵敏度**:RBW缩小可降低底噪,提升对弱信号的检测能力。
- **典型场景**:
- 测量连续波(CW)信号:RBW设为信号带宽的1/10以下。
- 分析宽带信号(如调频信号):RBW需覆盖信号带宽。
- **自动模式**:多数频谱仪支持自动设置RBW(Auto RBW),但手动模式更灵活。
2. **视频带宽(VBW)**
- **定义**:VBW是检波后视频滤波器的带宽,用于平滑显示噪声波动。
- **设置规则**:
- VBW ≤ RBW:可有效抑制噪声,但可能掩盖快速变化的信号细节。
- VBW > RBW:显示更快的信号动态变化,但噪声波动增大。
- **常见操作**:
- 测量稳定信号:VBW设为RBW的1%~10%。
- 观察瞬态信号:VBW与RBW接近或相同。
3. **分析带宽(Span与中频带宽)**
- **Span(频率跨度)**:设置频谱仪显示的频率范围,需覆盖目标信号频段。
- **中频带宽**:部分高端频谱仪支持扩展中频带宽(如1 GHz以上),用于捕获超宽带信号(如5G毫米波)。
**二、设置步骤(以手动操作为例)**
1. **确定测量目标**
- 明确信号类型(CW、调频、脉冲等)、频率范围和带宽需求。
2. **设置Span(频率跨度)**
- 输入中心频率(Center Freq)和Span值,确保目标信号在显示范围内。
3. **调整RBW**
- 根据信号带宽和分辨率需求选择:
- 窄带信号(如CW):RBW设为1 kHz至10 kHz。
- 宽带信号(如LTE 20 MHz信道):RBW设为100 kHz至1 MHz。
- **注意**:RBW过窄可能导致扫描时间过长(扫描时间 ∝ Span/RBW²)。
4. **设置VBW**
- 若需平滑噪声:VBW设为RBW的1/10~1/100。
- 若需捕捉快速变化:VBW与RBW相等或更大。
5. **优化扫描时间**
- 扫描时间需适配信号稳定性,避免因时间过长导致信号丢失。
6. **校准参考电平**
- 设置参考电平(Ref Level)避免信号过载,通常比预期信号峰值高3~5 dB。
**三、常见应用场景的带宽设置**
| **场景** | **RBW建议** | **VBW建议** | **Span建议** |
|-------------------------|------------------|------------------|-----------------------|
| 连续波信号(CW) | 1 kHz~10 kHz | 100 Hz~1 kHz | 信号频率±5% |
| 调频广播(FM) | 100 kHz~300 kHz | 10 kHz~30 kHz | 信号带宽的2~3倍 |
| 5G NR信号(100 MHz带宽)| 1 MHz~3 MHz | 100 kHz~300 kHz | 覆盖信道带宽+保护间隔 |
| EMI测试(CISPR标准) | 200 Hz(准峰值) | 200 Hz~1 kHz | 30 MHz~1 GHz |
| 瞬态信号(如雷达脉冲) | 自动或宽RBW | 与RBW相同 | 覆盖脉冲重复频率 |
**四、注意事项**
1. **RBW与噪声的关系**:
- RBW每缩小10倍,底噪降低10 dB(噪声功率与带宽成正比)。
2. **自动模式的局限性**:
- Auto RBW/VBW可能无法适配特殊信号(如跳频、突发信号),需手动干预。
3. **中频带宽限制**:
- 若信号带宽超过频谱仪的最大中频带宽,需分段测量或更换更高性能设备。
4. **预放(Preamp)的影响**:
- 开启预放会降低系统噪声,但可能压缩动态范围,需结合RBW调整。
**五、总结**
频谱仪带宽设置需平衡**频率分辨率**、**灵敏度**和**测量速度**:
- **RBW**决定分辨能力,需根据信号类型和带宽选择;
- **VBW**影响显示平滑度,需适配信号动态特性;
- **Span**应覆盖目标频段,避免遗漏关键频谱成分。
实际操作中可先使用自动模式快速定位信号,再手动优化参数以提高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