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智能手机崛起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复述这样一种观点:PC和笔记本电脑业务将不再辉煌。
笔记本电脑并没有被同样是移动设备的手机完全替代,而是依靠形态以及计算能力的独到之处,为自己保留出一片市场还呈现出增长之势。
不太平稳的2020年过去了将近三分之一,已经有多家厂商带来新款笔记本产品,或是在外观上有大幅改动,或是提升了性能表现。然而有这么一家厂商,在整个笔记本行业前进的步伐中显得不太能跟得上了。

产品力和性价比的尴尬
无论是消费者的反馈,还是市场分析,小米笔记本电脑产品多多少少都离期待有些距离。可能管理结构还不能适应如此庞大的产品线,小米的一些产品线的迭代表现并没有像手机那样来得有热情。
首先是工业设计和模具更新的缓慢:Air刷新了轻薄本的时尚感,Pro则是兼具了游戏性能和商务感,两款产品在最初推出时甚至还引领了市场的风向。两三年过去,其他品牌早已多次更换模具,小米笔记本却没有太改动。消费者新鲜感少了,面对竞品优势也不那么大。
小米笔记本产品力总是留有遗憾,性能和功能上也没能获得领先地位。处理器换代、显卡的更新往往不是第一批,使用AMD处理器比其他厂商慢了半拍。更不用说外部功能了,全面屏、可隐藏摄像头、高刷新率高分辨率屏幕、雷电3等等,小米笔记本都没有用上。
纵使当下笔记本电脑用户换机周期拉长,新一代硬件性能提升有限等客观因素存在,但小米笔记本的相对劣势,势必会使得消费者在选择中更容易倾向于那些看起来更新、硬件规格更高、提供功能更多的竞品。
就算是性价比产品,也只是停留在相对单薄的低价策略上,没有像Redmi手机那样打出差异化。RedmiBook系列取消指纹识别、摄像头、Type-C降低成本,换来相较竞品300~500不等价格优势,却也失去了对网课、在线会议等场景有需求的用户。

其他厂商稳健不少 ,在用上最新平台的同时,联想用上2.5K分辨率16:10比例屏幕,华为带来弹出式摄像头和多屏协同,惠普和宏碁则是有相对齐全外部接口。曾经在笔记本市场上具有优势的小米笔记本,反而因为自己的缓慢而失去了刚出道时的耀眼。 和笔记本业务的迟缓不一样,小米AIoT战略在近几年飞速成长:不仅给小米带来了许多手机之外的新用户,还大量接入小米品牌之外的设备,一举成为了小米最新版战略中与手机并列的双引擎之一。 小爱同学负责与用户直接接触,学习大量数据之后已经有了相对精准的对话表现,还能直接控制IoT设备;米家产品则是覆盖更多日常电器,包括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形成了完善体系。小米2019财报显示,拥有5台及以上小米IoT设备的核心用户已经达到410万。

目前在财报中被小米划分到IoT及生活消费产品下的小米笔记本,有没有借着AIoT重回主流战场的机会?或者是以另一种方式重现面世之初的活力,满足市面上对这一小米产品线的期待。 比如说,小爱同学进入小米笔记本,用户可以通过语音进行系统操作和查询,就像Siri之于macOS;在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的图形化AIoT操作界面之后,笔记本端不仅可以进行相似的快捷操作,还能借着PC交互效率优势进行更复杂的管理。

变化或许即将到来
我们也可以先看看其他厂商的做法,看看他们是如何将现有的软硬件生态优势融入进笔记本产品,进而带来差异化和优势。 苹果做了许多软件层面的改善 :提供iPhone和MacBook之间的数据互通,包括但不限于接听来电、短信发送、相册同步等等,Siri、Apple TV、Apple Arcade等智能和在线服务也提供了和手机平板数据一致的笔记本版本。 华为则是在Windows系统的基础上带来了自己的想法,通过NFC标签、蓝牙、无线连接,旗下智能手机可以和笔记本电脑快速传送图片、视频等文件,协同工作高效不少。多屏协同让手机画面能直接传输到笔记本屏幕,可双向互动使得笔记本使用场景更多元。


小米笔记本如何走下去
小米光是做到笔记本产品本身的创新可能还不够,外面的世界在这几年变了太多:传统PC厂商已经学会使用互联网概念打造产品或是进行营销,联想的Y9000X、小新Pro 13.3还有惠普的战66,在产品定义和营销上就兼顾了互联网用户的喜好,从小米手中争夺用户群。 与小米同一时间段进入笔记本市场的华为,在过去几年的产品迭代中走出了颇具特色的路线。中低端产品紧跟上游平台跟新节奏,价格和规格的调整让消费者喊出真香,同时给到相对齐全的软件功能。高端则是打出更多差异化,让市场能记住产品的存在。

本文编辑:白徵明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
---------推荐阅读 ---------


觉得文章不错
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