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3.6编写程序,生成一个包含20个随机整数的列表,要求所有元素不相同,并且每个元素的值介于1~100之间。

python3.6题目要求:

编写程序,生成一个包含20个随机整数的列表,要求所有元素不相同,并且每个元素的值介于1~100之间。

#!/usr/bin/python3
# -*- coding: utf-8 -*-

import random

list_1 = []

#生成20位随机整数列表
for i in range(20):
    list_1.append(random.randint(0,100))
    print(list_1)
    #统计新生成的整数在列表中的数量
    if list_1.count(list_1[i]) > 1:
        #判断生成的是否为最后一个元素
        if i < (20-1):
            print('移除了一个重复元素:',list_1[i])
            #移除重复整数元素
            list_1.pop(i)
            #移除后补加一个随机整数元素
            list_1.append(random.randint(0,100))   
        #移除最后一个重复元素
        else:
            #反复确认移除后生成的元素不再重复
            while True:
                if list_1.count(list_1[i]) > 1:
                    print('移除了最后一个重复元素:',list_1[i])
                    list_1.pop(i)
                    list_1.append(random.randint(0,100))
                else:
                    print(list_1)
                    break

运行代码结果如下:


其实在写这个题目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问题,在这说一下,方便大家参考以及自己以后回来查看。

起初在用 pop(obj) 方法的时候,将obj可变参数写成 list_1[i] ,代码如下:

 list_1.pop(list_1[i])

但运行代码后,一旦出现重复元素,就会报错,报错结果如下:

报错结果显示:“索引超出范围”,不解之时就用 help(list) 函数查了一下,查询结果显示:

  pop(...)
 |      L.pop([index]) -> item -- remove and return item at index (default last).
 |      Raises IndexError if list is empty or index is out of range.

这才发现pop()方法的可变参数是[index],所以赶紧将可变参数改了一下:

list_1.pop(i)

结果可以正常运行了。


*另外,根据查询的help(list)显示:

pop()方法默认的是移除列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并返回该元素的值;该方法报错的一般原因为:列表为空或者索引超出范围。

  • 10
    点赞
  • 7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