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无论是否与内容相关的工作者,都需要了解一下本篇文章所阐述的内容。
由于各种社交媒体如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的发展和渗透以及影响力,现在不仅内容公司,甚至和内容本身毫不相干的公司多多会涉及到一些内容业务,比如开设一个公众号、在知乎开通一个专栏等等。
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接触的这么多内容,都是怎么来的呢?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创作出来的?为什么隔壁公司没有几个人,但是其公众号每天的产量那么大呢?
我个人是做内容平台的,所以会经常和一些作者身份的用户打交道,工作中发现有些作者甚至不知道 UGC 代表什么,虽然他的写作能力很强,为读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章,但是就一个内容从业者的角度而言,在这个媒介极其丰富的的时代,多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无论对于快速找到自己的内容受众还是使自己的内容得到更多的曝光,甚至通过内容获得更多的变现,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过不希望大家死记硬背这些概念,而是把这些方法反哺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
1. BGC :Brand-generated Content
品牌生产内容
是有公司或团队内部产出的内容,为所服务的用户提供自己的品牌、产品、或者价值主张相关的信息,不断强化自己品牌、或产品在用户心中的认知。
2. PGC: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
专业生产内容
品牌方邀请在某些领域更具有发言权的专家来产出内容,比如我们是做 IT 技术内容社区的,那么我们找到在行业内知名度很高的某巨头公司技术专家帮我们产出内容,并在内容中直接宣传或者通过某种方式植入我们想让其传达的信息,那么这其实就是 PGC 。通常用户会基于本身对专家的信任而增加对于我们的信任度。另外在选择这种方式的时候,要定好目标,是偏向于品牌推广还是转化,前者通常效果普遍都还可以,但是对于后者,未必所有专家都可以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转化,很容易形成叫好不叫座的效果。
3.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
用户生产内容
这个应该大部分从业者都是了解的,其实就是产品的用户、品牌方的粉丝自发或者在激励策略的诱导下产出内容,内容种类和形式是包含很多种的,甚至公众号的粉丝评论也属于用户产出的内容范畴。
其优点是成本低,缺点是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以 UGC 为主的产品是一个很难做的业务,不仅需要时间积累,还要设计出体系化的激励策略,才能不断推动用户为产品贡献内容。
4. PUGC:Professionally User-generated Content
专业用户生产内容
这是一个很容易被人混淆的概念,很多人认为是代指“专业用户和普通用户都可以产出内容的平台”,这是不对的,实际上是介乎于专家和普通用户之间的一种用户产出内容,通常我们称这种用户为“专业用户”。他同样是我们的用户或粉丝,不同于参差不齐的普通用户产出内容,专业用户产出的内容是更专业、更符合产品价值主张的,同时由于专业用户本身也是用户,那么他的内容往往更偏向于用户角度,对用户来讲,内容显得更亲民且友好。
调动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不是易事,简单的激励策略是不够的,现在很多平台内的专业用户已经半职业化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同行、竞品间会高价挖他们。所以,需要不仅需要单纯的罗列可以给予对方什么,同样也需要思考,对方更需要什么,有什么是资源是其他对手公司给不了的。
5. OGC: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
职业生产内容
通常指把这部分工作外包出去,给相关代运营团队负责。除非是机械性的无价值内容输出,其他情况不建议这样做,举个例子,一个认识的朋友公司,之前经常找一些相关领域的人来为其自媒体做内容,发现效果还不错,决定与这些相关领域人士达成合作关系,也就是外包形式,每个周期内产出一定数量的文章,但是过段时间发现,普遍内容质量都下降很多呢。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前期的合作,对方更倾向于兴趣、热情等完成内容创作,但一旦变成外包性质的任务形式,本质就变了,对方也就不会尽心尽力的完成每一篇文章了。
而且对于这个公司来讲,核心业务就是公众号业务,那对品牌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参考资料
[1.] 《我在阿里做运营》芮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