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是初中阶段比较抽象的概念,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初中生会觉得比较绕口,不容易理解,
我们在讲解时要慢慢来,
理解物理概念不是急就办好的事情
我们从这几个角度: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相互性
力的三要素
三个方面来理解
什么是物理上定义的力
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两个方面改变。
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所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
速度的大小和速度的方向发生了改变。
这里的“或”,指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两个因素中,只要有一个发生改变,
那么,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

表示足球瞬间由动态变静态;

则表示足球瞬间速度方向的改变。
因此,上图所呈现的画面以文字说明的方式归纳概括起来说,
就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怎样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力总是同时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并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我们常说“孤掌难鸣”的意思就在于此。
因此,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即有作用力(主动)出现,
同时就一定有反作用力(被动)存在。
这就是说有施力物体(主动)出现,
就必然有受力物体(被动)存在。
它们是相互的,而命名则是相对的,
也就是说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或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命名,
均是由观察者主观设定的。

通常情况下,
观察者以主动和被动为依据作出判断,
进而设定
谁是作用力,
谁是反作用力,
或谁是施力物体,
谁是受力物体。
3.何谓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指力的三个重要特征,
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这三个特征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
那么,力的作用效果就会发生变化
4.怎样表现力的三个要素呢?
用力的示意图和图示法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大小用线段的长短,方向用箭头
5.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区别在哪里?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法,
它们都是用带箭头的线段将力的三个特征显示出来的假想模型。
只不过前者只能定性描述,
而后者则可定量表示,
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