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治理之数据建模八步走

建模是指根据实际问题或系统的需求,将其抽象为一组数学模型,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预测、优化、控制等操作。

数据仓库常见的数据建模思路有2:

  1. 范式建模:范式建模是数据库设计中的建模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现实世界中的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抽象成关系模型。
  2. 维度建模:维度建模是指按照事实表、维表来构建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最简单的描述就是以一颗“星”为中心,周围围绕着其他数据结构,维表里的数据量要比事实表里的少。

下面以数仓常用建模方式 -- 维度建模为例:

维度建模第一步:确定需求

  确定数据仓库系统的需求,包括主题域、业务过程、度量、数据源等 。在此步骤中,需要明确业务需求和用户需要获取的信息。这包括确定分析目标、识别业务过程和数据来源、确定数据维度和指标等。通常需要与业务人员进行讨论,了解他们的要求和期望,以确保维度模型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同时,还需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可用性、适应性和准确性等因素,以确保维度模型的质量和实用性。

维度建模第二步:选择数据源

  选择合适的数据源,包括业务系统、外部数据等。

 在维度建模中选择数据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选择数据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数据质量:数据源的数据必须准确、完整、可靠,否则建模出来的数据仍然是垃圾数据。

  2. 数据量:数据源需要包含足够的数据以满足需求。

  3. 数据稳定性:数据源应该是稳定的,不会因为系统故障或其他因素而中断或无法访问。

  4. 数据可用性:数据源应该容易访问,并且不受限制,例如需要权限才能访问的数据。

  5. 数据类型:选择数据源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类型,例如文本、数字、日期等。

  6. 数据集成:在选择数据源时需要考虑如何将数据集成到维度建模中。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数据源是维度建模成功的关键之一。

维度建模第三步:确定主题域和主题

  根据需求确定数据仓库的主题域和主题,以及各个主题之间的关系。

  主题域是指数据仓库中的一个大类别,例如销售、客户、产品等 。主题是指主题域下的子类别,    例如:销售主题下的订单、发货单等。确定主题域和主题的目的是为了将数据划分成更小的部分,方便进行数据建模和数据分析。主题域和主题应该基于业务实体的结构,以及业务用户的需求来进行设计。主题域和主题的确定应该是基于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业务需求和业务实体结构。

  2. 根据业务需求和实体结构,识别出可能包含的主题域,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3. 在每个主题域下,识别出可能包含的主题,并将它们记录下来。

  4. 对所有的主题域和主题进行验证,确保它们能够满足业务需求。

  5. 根据主题域和主题来设计相应的维度模型。

  6. 在模型设计完成后,与业务用户进行沟通,确保模型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可以确保维度模型的设计符合业务需求,能够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

维度建模第四步:确定数据模型

根据主题域和主题,确定合适的数据模型,如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等。

这一步通常是通过绘制ER图或UML图来完成的。数据模型是数据仓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定义了数据的结构、关系和规则,使得数据仓库能够支持各种分析需求。

在确定数据模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实体和关系:确定数据仓库中的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实体可以是事实(如销售、收入等)或维度(如时间、地点、产品等)。

  2. 属性和数据类型: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以及它们的数据类型。这些属性可以是度量、描述性属性或标识符。

  3. 主键和外键:确定每个实体的主键和外键,以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

  4. 约束和规则:确定数据仓库中的约束和规则,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维度建模第五步:设计数据表结构

根据数据模型设计数据表的结构,包括表之间的关系、表的索引等。

在进行维度建模的第五步时,需要将之前设计的维度和事实表转换为具体的数据表结构。

具体的步骤如下:

  1. 根据维度表设计,创建相应的维度表数据表结构。这包括为每个维度表定义唯一的主键以及所有的属性列。

  2. 根据事实表设计,创建相应的事实表数据表结构。这包括为每个事实表定义唯一的主键以及所有的度量列。

  3. 将维度表和事实表进行关联。在事实表中,使用维度表的主键作为外键,将维度表和事实表进行连接。

  4. 设计索引以提高查询性能。在维度表和事实表的关联列上创建索引,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性能。

  5. 设置数据表的约束条件。例如,可以为维度表中的属性列设置唯一性约束,以确保每个属性值的唯一性。

  6. 进行数据装载。将设计好的数据表结构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接,导入数据表中。

  7. 进行数据清洗和验证。对导入的数据进行清洗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维度建模第六步:编写ETL存储过程

根据需求编写ET存储L过程,包括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等。

在维度建模中,编写ETL存储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将数据从源系统中提取、转换和加载到目标维度模型中的关键步骤。以下是编写ETL存储过程的步骤:

  1. 了解源数据:在编写ETL存储过程之前,必须了解源数据系统的结构和数据质量。这包括数据类型、数据格式、数据值的范围和异常值等方面。

  2. 设计ETL存储过程:根据维度模型的设计,确定需要从源数据中提取哪些数据,以及如何转换和加载到目标维度模型中。

  3. 创建临时表:为了方便数据转换和加载,可以创建临时表来存储源数据和转换后的数据。

  4. 提取数据:通过编写SQL查询语句或使用ETL工具等方式,从源数据系统中提取需要的数据。

  5. 转换数据: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转换,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转换和数据格式化等。

  6. 加载数据:将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到目标维度模型中的相应表中。

  7. 更新事实表:如果需要更新事实表,则在ETL存储过程中添加相应的更新逻辑。

  8. 测试ETL存储过程:在编写完ETL存储过程后,进行测试以确保数据正确加载到目标维度模型中。

总之,编写ETL存储过程是维度建模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认真设计并进行充分的测试,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维度建模第七步:部署和测试

将ETL过程部署到数据仓库中,并进行测试,确保ETL过程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在这一步中,应该将模型部署到生产环境中,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业务需求。在部署之前,应该进行一些测试,包括:

  1. 数据质量测试:确保数据在模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性能和容量测试:确保模型在高负载时能够快速处理数据并不会因为数据量太大而崩溃。

  3. 安全性测试:确保模型中的数据是安全保护的,并且只有授权的人才能够访问。

一旦测试完成并且模型已经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就应该定期监测模型的性能和数据质量,以确保其继续满足业务需求,并及时修正任何出现的问题。

维度建模第八步:监控和维护

对数据仓库进行监控和维护,包括数据的备份、性能优化等。

监控和维护是维度建模过程中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确保数据仓库系统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和高效。

以下是在维度建模过程中需要执行的一些监控和维护任务:

  1. 定期备份数据仓库
  2. 维护索引以确保查询性能
  3. 定期清理过期数据以释放空间
  4. 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以及性能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
  5. 定期进行数据质量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6. 更新数据仓库模型,以反映新的业务需求或数据结构变化
  7. 对数据仓库进行版本控制,以便追踪数据变化和处理数据丢失或错误的情况。

维度建模系统的监控和维护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因此建议由专业人员或团队负责。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