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组首位末位互换_堆和堆傻傻分不清?一文告诉你 Java 集合中「堆」的最佳打开方式...

上一篇的 「Java 集合框架」里,还剩下一个大问题没有说的,那就是 PriorityQueue,优先队列,也就是堆,Heap。

什么是堆?

堆其实就是一种特殊的队列——优先队列。

普通的队列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先进先出;但这种优先队列搞特殊,不是按照进队列的时间顺序,而是按照每个元素的优先级来比拼,优先级高的在堆顶。

这也很容易理解吧,比如各种软件都有会员制度,某软件用了会员就能加速下载的,不同等级的会员速度还不一样,那就是优先级不同呀。

还有其实每个人回复微信消息也是默默的把消息放进堆里排个序:先回男朋友女朋友的,然后再回其他人的。

这里要区别于操作系统里的那个“堆”,这两个虽然都叫堆,但是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借用了 Heap 这个英文单词而已。

ad390cccd57953e9467d1df12b76c2c7.png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堆」在整个 Java 集合框架中的位置:

68ee7038a55f0a09f0220a6dadf5527d.png

也就是说,

PriorityQueue 是一个类 (class);

PriorityQueue 继承自 Queue 这个接口 (Interface);

那 heap 在哪呢?

heap 其实是一个抽象的数据结构,或者说是逻辑上的数据结构,并不是一个物理上真实存在的数据结构。

heap 其实有很多种实现方式,比如 binomial heap, Fibonacci heap 等等。但是面试最常考的,也是最经典的,就是 binary heap 二叉堆,也就是用一棵完全二叉树来实现的。

那完全二叉树是怎么实现的?

其实是用数组来实现的!

所以 binary heap/PriorityQueue 实际上是用数组来实现的。

这个数组的排列方式有点特别,因为它总会维护你定义的(或者默认的)优先级最高的元素在数组的首位,所以不是随便一个数组都叫「堆」,实际上,它在你心里,应该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这棵完全二叉树,只存在你心里和各大书本上;实际在在内存里,哪有什么树?就是数组罢了。

那为什么完全二叉树可以用数组来实现?是不是所有的树都能用数组来实现?

这个就涉及完全二叉树的性质了,我们下一篇会细讲,简单来说,因为完全二叉树的定义要求了它在层序遍历的时候没有气泡,也就是连续存储的,所以可以用数组来存放;第二个问题当然是否。

堆的特点

堆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堆序性 (heap order): 任意节点都优于它的所有孩子。

a. 如果是任意节点都大于它的所有孩子,这样的堆叫大顶堆,Max Heap;

b. 如果是任意节点都小于它的所有孩子,这样的堆叫小顶堆,Min Heap;

e7b9a12b1ab0731e4f1c25441c2dc106.png

左图是小顶堆,可以看出对于每个节点来说,都是小于它的所有孩子的,注意是所有孩子,包括孙子,曾孙...

既然堆是用数组来实现的,那么我们可以找到每个节点和它的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直接访问到它们。

2dc2ed7097fe3bf864f5015b764d35a9.png

比如对于节点 3 来说,

它的 Index = 1,

它的 parent index = 0,

左孩子 left child index = 3,

右孩子 right child index = 4.

可以归纳出如下规律:

设当前节点的 index = x,

那么 parent index = (x-1)/2,

左孩子 left child index = 2*x + 1,

右孩子 right child index = 2*x + 2.

有些书上可能写法稍有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数组是从 1 开始的,而我这里数组的下标是从 0 开始的,都是可以的。

这样就可以从任意一个点,一步找到它的孙子、曾孙子,真的太方便了,在后文讲具体操作时大家可以更深刻的体会到。

基本操作

任何一个数据结构,无非就是增删改查四大类:

功能

方法

时间复杂度

offer(E e)

O(logn)

poll()

O(logn)

无直接的 API

删 + 增

peek()

O(1)

这里 peek() 的时间复杂度很好理解,因为堆的用途就是能够快速的拿到一组数据里的最大/最小值,所以这一步的时间复杂度一定是 O(1) 的,这就是堆的意义所在。

那么我们具体来看 offer(E e) 和 poll() 的过程。

offer(E e)

比如我们新加一个 0 到刚才这个最小堆里面:

39a207253ecd8c488cf6e17d50b0708f.png

那很明显,0 是要放在最上面的,可是,直接放上去就不是一棵完全二叉树了啊。。

所以说,

我们先保证加了元素之后这棵树还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然后再通过 swap 的方式进行微调,来满足堆序性。

这样就保证满足了堆的两个特点,也就是保证了加入新元素之后它还是个堆。

那具体怎么做呢:

Step 1.

先把 0 放在最后接上,别一上来就想着上位;

ffdb4624ecfb75526ae483086a0571fc.png

OK!总算先上岸了,然后我们再一步步往上走。

这里「能否往上走」的标准在于:

是否满足堆序性。

也就是说,现在 5 和 0 之间不满足堆序性,那么交换位置,换到直到满足堆序性为止。

这里对于最小堆来说的堆序性,就是小的数要在上面。

Step 2. 与 5 交换

1f25480de52d844109bad48b69b4678e.png

此时 0 和 3 不满足堆序性了,那么再交换。

Step 3. 与 3 交换

9b83b19613230d243d78c53053a89b8f.png

还不行,0 还比 1 小,所以继续换。

Step 4. 与 1 交换

4cba5aff1c7bec2f0177bad05985215e.png

OK!这样就换好了,一个新的堆诞生了~

总结一下这个方法:

先把新元素加入数组的末尾,再通过不断比较与 parent 的值的大小,决定是否交换,直到满足堆序性为止。

这个过程就是 siftUp(),源码如下:

ef3002ae0ac890e579fa37e72112fa4c.png

时间复杂度

这里不难发现,其实我们只交换了一条支路上的元素,

26133369491e8f92459cf9ce400aa056.png

也就是最多交换 O(height) 次。

那么对于完全二叉树来说,除了最后一层都是满的,O(height) = O(logn)。

所以 offer(E e) 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logn) 啦。

poll()

poll() 就是把最顶端的元素拿走。

对了,没有办法拿走中间的元素,毕竟要 VIP 先出去,小弟才能出去。

那么最顶端元素拿走后,这个位置就空了:

e8b878dff9c837b2b3d1c69074367549.png

我们还是先来满足堆序性,因为比较容易满足嘛,直接从最后面拿一个来补上就好了,先放个傀儡上来。

Step1. 末尾元素上位

602d69d735a59ee92569e675bd084f74.png

这样一来,堆序性又不满足了,开始交换元素。

那 8 比 7 和 3 都大,应该和谁交换呢?

假设与 7 交换,那么 7 还是比 3 大,还得 7 和 3 换,麻烦。

所以是与左右孩子中较小的那个交换。

Step 2. 与 3 交换

77dc6e6cce2076c9391dbcc03b372d62.png

下去之后,还比 5 和 4 大,那再和 4 换一下。

Step 3. 与 4 交换

45b66607e10608150150965d21a7299e.png

OK!这样这棵树总算是稳定了。

总结一下这个方法:

先把数组的末位元素加到顶端,再通过不断比较与左右孩子的值的大小,决定是否交换,直到满足堆序性为止。

这个过程就是 siftDown(),源码如下:

7920773a92efc30266901662610bc7e3.png

时间复杂度

同样道理,也只交换了一条支路上的元素,也就是最多交换 O(height) 次。

所以 offer(E e) 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logn) 啦。

heapify()

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非常重要的操作,就是 heapify() 了,它是一个很神奇的操作,

可以用 O(n) 的时间把一个乱序的数组变成一个 heap。

但是呢,heapify() 并不是一个 public API,看:

1c0f011fd12de8ec1c3c861244c8901f.png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直接使用。

唯一使用 heapify() 的方式呢,就是使用

PriorityQueue(Collection extends E> c)

这个 constructor 的时候,人家会自动调用 heapify() 这个操作。

那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哈哈源码已经暴露了:

从最后一个非叶子节点开始,从后往前做 siftDown().

因为叶子节点没必要操作嘛,已经到了最下面了,还能和谁 swap?

举个例子:

839ac52bdbb0e83b01adda04b1994740.png

我们想把这个数组进行 heapify() 操作,想把它变成一个最小堆,拿到它的最小值。

那就要从 3 开始,对 3,7,5进行 siftDown().

Step 1.

d492378e01b415d96f4fe7f46400d6b6.png

尴尬 😅,3 并不用交换,因为以它为顶点的这棵小树已经满足了堆序性。

Step 2.

52b99198169caf2087faab7a17e89c43.png

7 比它的两个孩子都要大,所以和较小的那个交换一下。

交换完成后;

debdf41c5fac40a91210ea9a0037bd32.png

Step 3.

最后一个要处理的就是 5 了,那这里 5 比它的两个孩子都要大,所以也和较小的那个交换一下。

0749808f1b851fe4da8ce4344a3f38db.png

换完之后结果如下,注意并没有满足堆序性,因为 4 还比 5 小呢。

3afdb618dfeb6d55087190efc6fd2f14.png

所以接着和 4 换,结果如下:

1ecfc852ad1fd6723cfa1b406353a06e.png

这样整个 heapify() 的过程就完成了。

好了难点来了,为什么时间复杂度是 O(n) 的呢?

怎么计算这个时间复杂度呢?

其实我们在这个过程里做的操作无非就是交换交换。

那到底交换了多少次呢?

没错,交换了多少次,时间复杂度就是多少。

那我们可以看出来,其实同一层的节点最多交换的次数都是相同的。

那么这个总的交换次数 = 每层的节点数 * 每个节点最多交换的次数

3d2957adcbd062539ce85854a639d93c.png

这里设 k 为层数,那么这个例子里 k=3.

每层的节点数是从上到下以指数增长:

$$\ce{1, 2, 4, ..., 2^{k-1}}$$

每个节点交换的次数,

从下往上就是:

$$ 0, 1, ..., k-2, k-1 $$

那么总的交换次数 S(k) 就是两者相乘再相加:

$$S(k) = \left(2^{0} *(k-1) + 2^{1} *(k-2) + ... + 2^{k-2} *1 \right)$$

这是一个等比等差数列,标准的求和方式就是错位相减法。

那么

$$2S(k) = \left(2^{1} *(k-1) + 2^{2} *(k-2) + ... + 2^{k-1} *1 \right)$$

两者相减得:

$$S(k) = \left(-2^{0} *(k-1) + 2^{1} + 2^{2} + ... + 2^{k-2} + 2^{k-1} \right)$$

化简一下:

(不好意思我实在受不了这个编辑器了。。。

990bb35cccf12490dfbc7572b0feccc2.png

所以 heapify() 时间复杂度是 O(n).

7ed80528492545e594813e7b52d2e86f.png

以上就是堆的三大重要操作,最后一个 heapify() 虽然不能直接操作,但是堆排序中用到了这种思路,之前的「选择排序」那篇文章里也提到了一些,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后台回复「选择排序」获得文章~至于堆排序的具体实现和应用,以及为什么实际生产中并不爱用它,我们之后再讲。

7ed80528492545e594813e7b52d2e86f.png

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最近发现了几篇搬运我的文章到其他平台的现象。每篇文章都是我精心打造的,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看到别人直接搬运过去也没有标明作者和来源出处实在是太难受了。。为了最好的阅读体验,文中的图片我都没有加水印,但这也方便了他人搬运。今天考虑再三,还是不想违背自己的本意,毕竟我的读者更为重要。

所以如果之后有小伙伴看到了,恳请大家后台或者微信告诉我一下呀,非常感谢!

我在各大平台同名,请认准「码农田小齐」~

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或者有收获的话,麻烦给我点个「赞」或者「在看」给我个小鼓励呀,会让我开心好久~

想跟我一起玩转算法和面试的小伙伴,记得关注我,我是小齐,我们下期见。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