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pnpoly算法_C语言实现的PNPoly算法代码例子

这篇博客介绍了如何使用C语言实现PNPoly算法,用于判断一个点是否位于多边形内部。算法基于Jordan曲线定理,通过计算从待测点引出的水平射线与多边形边的交点数来确定点的位置。代码中,通过遍历多边形的每条边并利用解析几何判断交点,当交点数为奇数时,点在多边形内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写C语言的实验用到的一个算法,判断一个点是否在多边形的内部。C的代码如下:

int pnpoly(int nvert, float *vertx, float *verty, float testx, float testy)

{

int i, j, c = 0;

for (i = 0, j = nvert-1; i < nvert; j = i++) {

if ( ((verty[i]>testy) != (verty[j]>testy)) &&

(testx < (vertx[j]-vertx[i]) * (testy-verty[i]) /

(verty[j]-verty[i]) + vertx[i]) )

c = !c;

}

return c;

}

其中nvert是多边形顶点的个数,vertx和verty分别是多边形顶点横、纵坐标的数组,textx和testy是待测点的坐标。这个算法是由W. Randolph Franklin提出的,根据Jordan curve theorem,多边形将平面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假设待测点在多边形内部,从待测点引出一条射线必然会与多边形有至少一个交点。该射线与多边形第一次相交时将“冲出”多边形,第二次相交将“进入”多边形,依此类推,若射线与多边形有奇数个交点,则该点在多边形内部,反之则在外部。

PNPoly算法正是从待测点引出一条水平向右的射线,并计算与多边形的交点个数。解释一下这段代码:for (i = 0, j = nvert-1; i < nvert; j = i++)循环的含义就是始终让j = i – 1,如果i = 0那么j = nvert – 1,从而依次检验多边形的每条边。接下来的重点就是条件语句,(verty[i]>testy) != (verty[j]>testy)很好理解,就是一条边上的两个顶点分别在待测点的上方和下方,通过这条语句可以知道从待测点向右引出的射线有可能与该条边相交(只要待测点在边的左侧即可)。

但具体判断相交就要交给解析几何了。建系写出该条边所在直线的方程:

30cf68bb7984d0d1c24502b796e90a62.png

变形一下:

11e81f3e5a53d8824c5dbf1d35214aa5.png

代入待测点坐标,根据图形关系得到这个不等式:

60ef5b4896752f4318a750db8a5a67d4.png

也就是语句testx < vertx[j]-vertx[i]) * (testy-verty[i]) / (verty[j]-verty[i]) + vertx[i]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