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求长径比,基于数值模拟的气膜孔冷却效率经验公式的修正

本文针对燃气轮机叶片气膜冷却效率进行研究,探讨了孔间距、气膜倾角和吹风比对圆柱形射流孔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发现气膜倾角对冷却效率有显著影响,且现有的经验公式未考虑此参数。文章构建了新的经验公式,考虑了气膜孔倾角,提高了预测气膜冷却效率的准确性,尤其在低吹风比和高吹风比情况下表现出良好的拟合效果。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1. 引言

燃气轮机叶片冷却的基本方式主要分为内部冷却与外部冷却,而外部冷却中气膜冷却具有明显优势和较强应用前景,是一种广泛采用的冷却技术。气膜冷却的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在高温部件表面开设槽或者小孔,使冷却气体以射流的方式注入到主流高温燃气中,由于主流压力以及摩擦力的影响,冷却射流向下游弯曲并在高温部件表面形成一层温度较低的气体薄膜,可以有效降低高温燃气与叶片外壁面的换热量,从而对高温部件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 [1]。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通常将叶片的吸力侧与压力侧气体的流动方式近似看作外掠平板气体流动,因此平板气膜冷却研究得到的结果可以近似用到叶片的吸力侧与压力侧上,而气膜冷却效率是衡量气膜冷却效果的重要指标,主要受几何参数与流动参数的影响。乔日平 [2] 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对不同孔间距的气膜冷却流场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发现当孔间距较小时,射流孔间冷却死区消失的越快,在中心孔处有较高的冷却效率。郭婷婷 [3] 通过自编程序,分析了不同入射角度下射流轨迹和速度场的分布,发现入射角度直接影响流场特性,当入射角度为负时,射流对主流上游的影响区域较大;当入射角度为正时,随着入射角的减小,射流孔下游背风侧的分离现象逐渐消失。李少华 [4] 对圆柱形、簸箕形和锥形射流孔的平板气膜冷却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在相同速比下,簸箕形射流孔的冷却效率和横向覆盖区域均优于另两种孔型;簸箕形和锥形射流孔均有效地抑制了反向涡旋对的形成,提高了射流的附壁性,从而增强了冷却效果。韩振兴 [5] 通过实验对不同吹风比下的圆柱形孔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在M = 0.5时射流出口动量较小,能够对下游形成较好的保护;当M = 1.0和M = 1.5时,射流出口涡对的卷吸作用对冷却效率的分布有较大的影响。

550dc3def9c20200bde39dc85babfb35.png

Figure 1. Sketch of film cooling

图1. 气膜冷却原理图

在燃气轮机叶片冷却结构设计初期需要对叶片整体的流动传热性能进行预测,因此通常在方案设计阶段采用一维和三维耦合的方法快速预测叶片的温度走势,从而可以改进叶片高温区域的冷却结构。在一维管网程序中需要通过叶片外壁面气膜冷却效率的分布来计算叶片外壁面温度,总结出有效合理的气膜冷却效率经验公式就成为叶片冷却结构快速设计的重要步骤。Baldauf [6] 等考虑了较全面的气膜冷却效率影响因素和较大的参数范围,给出了复杂的圆柱形射流孔气膜冷却效率关联式,将圆柱形射流孔的气膜冷却区域分为了两个区域:只表现单一的射流流动形式的靠近射流孔出口区域和由相邻射流的相互作用占主导的远离射流孔的区域,在拟合圆柱形射流孔冷却效率方面具有较高精度。Bunker [7] 等对早期效率公式进行了总结,给出了四组既能用于圆柱形射流孔也能用于扇形射流孔的关联式,发现它们大多具有相同的统一形式,即运用对数关系表明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随下游距离的衰减。Colban [8] 等基于文献中的实验数据,根据扇形孔的气膜冷却物理原理拟合了新的扇形孔经验公式,相较于Bunker [7] 的经验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用范围。Chen [9] 和Zhang [10] 等在Colban [8] 构建的关联式基础上分别添加了密度比和射流孔长径比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使新构建的关联式在精度和适用范围上得到进一步提高。Wang [11] 基于实验数据,尝试对顺排和叉排两种形式的圆柱形射流孔的冷却效率进行拟合,关联式中添加了密度比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在距离射流孔出口十倍直径的区域拟合效果较好。

已有大多数拟合优度较高的经验公式多适用于扇形射流孔或多排圆柱形射流孔,不适合于单排圆柱形射流孔,因此无法直接用于一维管网程序;另一方面,已有经验公式未考虑气膜孔倾角这一几何参数对冷却效率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通过数值实验分析孔间距、气膜倾角和吹风比的大小对圆柱形射流孔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发现气膜倾角的影响不能忽略。进而构建了形式简单,在初期能够用于预测气膜倾角较小的圆柱形射流孔气膜冷却效率分布的经验公式,且通过和Bunker [7] 构建的关联式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拟合的经验公式具有较高的拟合优度。

2. 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

2.1. 计算域及网格划分

本文参考了文献 [12] 中的物理模型,令主流燃气与冷却气体同向进气,计算域由主流域、气膜孔和冷气域构成,如图2所示。坐标轴原点选在气膜孔射流出口处的中心位置,X方向为主流流动方向,Y方向为展向,Z方向垂直于平板上表面即为叶高方向。圆柱形孔直径D = 8 mm,气膜孔倾角α = 35˚,45˚,60˚和90˚;平板厚度H = 18 mm,沿展向方向孔间距P/D = 2,3,4,平板前缘距离孔口前端距离为10D,尾缘距离孔口后端为42D,保证能够充分地观察到冷却气体在平板上表面的流动及换热情况;主流通道和冷却通道沿Z方向的高度分别为15D和8D。

c04db34edac2f0833050cc4f0af85e10.png

Figure 2. Sketch of computational domain

图2. 计算域示意图

计算网格采用结构化网格划分,为了保证满足增强壁面函数(Enhanced Wall Functions)对y+值的要求,对平板上表面及气膜孔附近的网格进行加密,设置20层边界层,并由主流来流速度、密度、动力粘度以及主流进口的特征长度计算得到第一层网格高度以此保证平板上表面的y+ ≈ 1。

2.2. 计算方法及边界条件设置

本文采用三维商业软件Fluent 19.2进行流动传热计算,考虑到Walter [13] 和刘存良 [14] 等人的数值计算证实了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结果,因此本文也采用该模型进行计算;在气、固边界采用增强壁面函数进行处理,平板上表面附近网格的y+值控制在1左右;压力和速度耦合采用SIMPLE算法,各个物理量采用二阶精度迎风格式进行离散,收敛标准为各项参数残差小于10−6且保持稳定。

如图2所示,流道两侧为周期性边界条件,其余壁面均为无滑移的绝热壁面边界,流体域工质为理想可压缩气体,进口均为速度边界条件,出口均为压力边界条件,边界条件具体设置如表1所示,在当前的进口温度下,密度比DR(ρc/ρ∞)控制在1.66。

44ff6901df27d6c3ba0a51ed127d4f25.png

Table 1. Boundary condition settings

表1. 边界条件设置

2.3. 参数定义

影响气膜冷却效率的参数众多,大致可分为几何参数与流动参数。在几何参数中,气膜孔倾角α和孔间距P/D等参数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分别令α = 35˚,45˚,60˚和90˚,P/D = 2,3,4,得到12组不同的平板气膜冷却结构,研究其参数的变化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除了几何参数,对气膜冷却产生影响的还有众多流动参数,其中吹风比M显得尤为重要,是用来衡量冷却气量的重要参数,常用的定义式如下:

M

=

(

ρ

c

v

c

)

/

(

ρ

v

) (1)

式中,ρc为冷却射流密度,ρ∞为主流来流密度,一般认为合理的冷却结构设计应该在保证叶片强度的前提下,以尽量小的吹风比得到较好的冷却效果,而绝热气膜冷却效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