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存解释,Linux内存解释

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内存指的是linux下的内存管理方式。我告诉有朋友我一直用Linux,他问我了一下我为什么linux使用的内存这么高,他讲他1G的内存free才232M,讲win xp才用200M的内存

其实啊,linux的内存是很说究的,如下显示free是显示的当前内存的使用。-m的意思是M字节来显示内容,我们来一起看看。

$ free -m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1002          769        232          0         62        421

-/+ buffers/cache:        286        715

Swap:         1153          0           1153

第一部分Mem行:

total 内存总数: 1002M

used 已经使用的内存数: 769M

free 空闲的内存数: 232M

shared 当前已经废弃不用,总是0

buffers Buffer 缓存内存数: 62M

cached Page 缓存内存数:421M

关系:total(1002M) = used(769M) + free(232M)

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

(-buffers/cache) used内存数:286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used - buffers - cached)

(+buffers/cache) free内存数: 715M (指的第一部分Mem行中的free + buffers + cached)

可见-buffers/cache反映的是被程序实实在在吃掉的内存,而+buffers/cache反映的是可以挪用的内存总数。

第三部分是指交换分区, 我想不讲大家都明白.

我想大家看了上面,还是很晕.第一部分(Mem)与第二部分(-/+ buffers/cache)的结果中有关used和free为什么这么奇怪.

其实我们可以从二个方面来解释.

对操作系统来讲是Mem的参数.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它认为free只有232.

对应用程序来讲是(-/+ buffers/cach).buffers/cached 是等同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程序执行的性能,当程序使用内存时,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使用。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ers     cached

Mem:  386024           377116   8908     0      21280       155468

-/+ buffers/cache:      200368   185656

Swap: 393552             0       393552

第二行(mem)的used/free与第三行(-/+ buffers/cache) used/free的区别。

这两个的区别在于使用的角度来看,第一行是从OS的角度来看,因为对于OS,buffers/cached 都是属于被使用,所以他的可用内存是8908KB,已用内存是377116KB,其中包括,内核(OS)使 用+Application(X,oracle,etc)使用的+buffers+cached.

第三行所指的是从应用程序角度来看,对于应用程序来说,buffers/cached 是等于可用的,因为buffer/cached是为了提高文件读取的性能,当应用程序需在用到内存的时候,buffer/cached会很快地被回收。

所以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说,可用内存=系统free memory+buffers+cached.

如上例:

185656=8908+21280+155468

第一行buffers和cached在used内(预先划分出),used总计377116.

第二行先-后+,“-”代表实际使用,used-buffers-cached;“+”代表实际空余free+buffers+cached。

所以,以应用来看看,以(-/+ buffers/cache)的free和used为主.所以我们看这个就好了.另外告诉大家一些常识.Linux为了提高磁盘和内存存取效率, Linux做了很多精心的设计, 除了对dentry进行缓存(用于VFS,加速文件路 径名到inode的转换), 还采取了两种主要Cache方式:Buffer Cache和Page Cache。前者针对磁盘块的读写,后者针对文件inode的读写。这些Cache能有效缩短了 I/O系统调用(比如read,write,getdents)的时间。

记住内存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不象windows, 无论你的真实物理内存有多少,他都要拿硬盘交换文件来读。这也就是windows为什么常常提示虚拟空间不足的原因,你们想想多无聊,在内存还有大部分的时候,拿出一部分硬盘空间来充当内存。硬盘怎么会快过内存,所以我们看linux,只要不用swap的交换空间,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内存太少。如果常常swap用很多,可能你就要考虑加物理内存了,这也是linux看内存是否够用的标准哦。

补充:dentry -

术语的定义

的中文名称是,是文件系统中某个索引(inode)的链接。这个索引节点可以是文件,也可以是目录。

dentry -

目录项的结构

以下是dentry的结构体

struct dentry {

atomic_t d_count; 目录项使用

unsigned int d_flags; 目录项

struct inode * d_inode; 与文件名关联的索引节点

struct dentry * d_parent; 父目录的目录项对象

struct list_head d_hash; 散列表表项的指针

struct list_head d_lru; 未使用链表的

struct list_head d_child; 父目录中目录项对象的链表的指针

struct list_head d_subdirs;对目录而言,表示子目录目录项对象的链表

struct list_head d_alias; 相关索引节点(别名)的链表

int d_mounted; 对于安装点而言,表示被安装文件系统根项

struct qstr d_name; 文件名

unsigned long d_time; /* used by d_revalidate */

struct dentry_operations *d_op; 目录项

struct super_block * d_sb; 文件的超级块对象

vunsigned long d_vfs_flags;

void * d_fsdata;与文件系统相关的数据

unsigned char d_iname [DNAME_INLINE_LEN]; 存放短文件名

};

dentry -

详细资料

inode(可理解为ext2 inode)对应于物理磁盘上的具体对象,dentry是一个内存实体,其中的d_inode成员指向对应的inode。也就是说,一个inode可以在运行的时候链接多个dentry,而d_count记录了这个链接的数量。

按照d_count的值,dentry分为以下三种状态:

1、未使用(unused)状态:该dentry对象的引用计数d_count的值为0,但其d_inode指针仍然指向相关的的索引节点。该目录项仍然包含有效的信息,只是当前没有人引用他。这种dentry对象在回收内存时可能会被释放。

2、正在使用(inuse)状态:处于该状态下的dentry对象的引用计数d_count大于0,且其d_inode指向相关的inode对象。这种dentry对象不能被释放。

3、负(negative)状态:与目录项相关的inode对象不复存在(相应的磁盘索引节点可能已经被删除),dentry对象的d_inode指针

为NULL。但这种dentry对象仍然保存在dcache中,以便后续对同一文件名的查找能够快速完成。这种dentry对象在回收内存时将首先被释

放。

四、dentry与dentry_cache

dentry_cache简称dcache,中文名称是目录项高速缓存,是Linux为了提高目录项对象的处理效率而设计的。它主要由两个数据结构组成:

1、哈希链表dentry_hashtable:dcache中的所有dentry对象都通过d_hash指针域链到相应的dentry哈希链表中。

2、未使用的dentry对象链表dentry_unused:dcache中所有处于unused状态和negative状态的dentry对象都通过其d_lru指针域链入dentry_unused链表中。该链表也称为LRU链表。

目录项高速缓存dcache是索引节点缓存icache的主控器(master),也即dcache中的dentry对象控制着icache中的

inode对象的生命期转换。无论何时,只要一个目录项对象存在于dcache中(非negative状态),则相应的inode就将总是存在,因为

inode的引用计数i_count总是大于0。当dcache中的一个dentry被释放时,针对相应inode对象的iput()方法就会被调用。

五、dentry_operations *d_op

struct dentry_operations {

int (*d_revalidate)(struct dentry *);

int (*d_hash) (struct dentry *, struct qstr *);

int (*d_compare) (struct dentry *, struct qstr *, struct qstr *);

void (*d_delete)(struct dentry *);

void (*d_release)(struct dentry *);

void (*d_iput)(struct dentry *, struct inode *);

};

d_revalidate:用于使一个dentry重新生效。

d_hash:用于VFS向哈希表中加入一个dentry。

d_compare:dentry的最后一个inode被释放时(d_count等于零),此方法被调用,因为这意味这没有inode再使用此dentry;当然,此dentry仍然有效,并且仍然在dcache中。

d_release: 用于清除一个dentry。

d_iput:用于一个dentry释放它的inode(d_count不等于零)

六、d_parent和d_child

每个dentry都有一个指向其父目录的指针(d_parent),一个子dentry的哈希列表(d_child)。其中,子dentry基本上就是目录中的文件。

七、怎样从inode值得到?

函数得到当前文件或目录的inode值后,进入dcache查找对应的dentry,然后顺着父目录指针d_parent得到父目录的dentry,这样逐级向上直到dentry= root,就得到全部目录名称。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