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9C语言中的内存对齐

对齐原因
内存对齐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85%E5%AD%98%E5%AF%B9%E9%BD%90/9537460?fr=aladdin
大部分的参考资料都是如是说的:
1、平台原因(移植原因):不是所有的硬件平台都能访问任意地址上的任意数据的;某些硬件平台只能在某些地址处取某些特定类型的数据,否则抛出硬件异常。
2、性能原因:数据结构(尤其是栈)应该尽可能地在自然边界上对齐。原因在于,为了访问未对齐的内存,处理器需要作两次内存访问;而对齐的内存访问仅需要一次访问。
对齐规则
每个特定平台上的编译器都有自己的默认“对齐系数”(也叫对齐模数)。程序员可以通过预编译命令#pragma pack(n),n=1,2,4,8,16来改变这一系数,其中的n就是你要指定的“对齐系数”。
规则:
1、数据成员对齐规则:结构(struct)(或联合(union))的数据成员,第一个数据成员放在offset为0的地方,以后每个数据成员的对齐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这个数据成员自身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2、结构(或联合)的整体对齐规则:在数据成员完成各自对齐之后,结构(或联合)本身也要进行对齐,对齐将按照#pragma pack指定的数值和结构(或联合)最大数据成员长度中,比较小的那个进行。
3、结合1、2可推断:当#pragma pack的n值等于或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n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
Win32平台下的微软C编译器(cl.exefor 80×86)的对齐策略:
1)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是其最长基本类型成员的整数倍;
备注:编译器在给结构体开辟空间时,首先找到结构体中最宽的基本数据类型,然后寻找内存地址能是该基本数据类型的整倍的位置,作为结构体的首地址。将这个最宽的基本数据类型的大小作为上面介绍的对齐模数。
2)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offset)都是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成员之间加上填充字节(internal padding);
备注:为结构体的一个成员开辟空间之前,编译器首先检查预开辟空间的首地址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是否是本成员的整数倍,若是,则存放本成员,反之,则在本成员和上一个成员之间填充一定的字节,以达到整数倍的要求,也就是将预开辟空间的首地址后移几个字节。
3)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如有需要,编译器会在最末一个成员之后加上填充字节(trailing padding)。
备注:
a、结构体总大小是包括填充字节,最后一个成员满足上面两条以外,还必须满足第三条,否则就必须在最后填充几个字节以达到本条要求。
b、如果结构体内存在长度大于处理器位数的元素,那么就以处理器的倍数为对齐单位;否则,如果结构体内的元素的长度都小于处理器的倍数的时候,便以结构体里面最长的数据元素为对齐单位。
4) 结构体内类型相同的连续元素将在连续的空间内,和数组一样。
验证试验
我们通过一系列例子的详细说明来证明这个规则吧!
我试验用的编译器包括GCC 3.4.2和VC6.0的C编译器,平台为Windows XP + Sp2。
我们将用典型的struct对齐来说明。首先我们定义一个struct:
#pragma pack(n) /* n = 1, 2, 4, 8, 16 */
struct test_t {
int a;
char b;
short c;
char d[6];
};
#pragma pack(n)
首先我们首先确认在试验平台上的各个类型的size,经验证两个编译器的输出均为:
sizeof(char) = 1
sizeof(short) = 2
sizeof(int) = 4
我们的试验过程如下:通过#pragma pack(n)改变“对齐系数”,然后察看sizeof(struct test_t)的值。
1、1字节对齐(#pragma pack(1))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3[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1.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1)
    struct test_t {
    int a; /* int型,长度4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0 0%1=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char型,长度1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short型,长度2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5 5%1=0;存放位置区间[5,6] /
    char d[6]; /
    char型,长度1 = 1 按1对齐;起始offset=7 7%1=0;存放位置区间[7,C] */
    };/char d[6]要看成6个char型变量/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13
  2.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1) = 1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3 /13%1=0/ [注1]
    2、2字节对齐(#pragma pack(2))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4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3.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2)
    struct test_t {
    int a; /* int型,长度4 > 2 按2对齐;起始offset=0 0%2=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char型,长度1 < 2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short型,长度2 = 2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6]; /
    char型,长度1 < 2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D]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14
  4.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2) = 2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4 /* 14%2=0 */
    3、4字节对齐(#pragma pack(4))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6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5.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4)
    struct test_t {
    int a; /* int型,长度4 = 4 按4对齐;起始offset=0 0%4=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char型,长度1 < 4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short型, 长度2 < 4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6]; /
    char型,长度1 < 4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D]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14
  6.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4) = 4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6 /16%4=0/
    4、8字节对齐(#pragma pack(8))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6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7.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8)
    struct test_t {
    int a; /* int型,长度4 < 8 按4对齐;起始offset=0 0%4=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char型,长度1 < 8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short型,长度2 < 8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6]; /
    char型,长度1 < 8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D]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14
  8.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8) = 4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6 /16%4=0/
    5、16字节对齐(#pragma pack(16))
    输出结果:sizeof(struct test_t) = 16 [两个编译器输出一致]
    分析过程:
  9. 成员数据对齐
    #pragma pack(16)
    struct test_t {
    int a; /* int型,长度4 < 16 按4对齐;起始offset=0 0%4=0;存放位置区间[0,3] /
    char b; /
    char型,长度1 < 16 按1对齐;起始offset=4 4%1=0;存放位置区间[4] /
    short c; /
    short型,长度2 < 16 按2对齐;起始offset=6 6%2=0;存放位置区间[6,7] /
    char d[6]; /
    char型,长度1 < 16 按1对齐;起始offset=8 8%1=0;存放位置区间[8,D] */
    };
    #pragma pack()
    成员总大小=14
  10. 整体对齐
    整体对齐系数 = min((max(int,short,char), 16) = 4
    整体大小(size)=$(成员总大小) 按 $(整体对齐系数) 圆整 = 16 /16%4=0/
    基本结论
    8字节和16字节对齐试验证明了“规则”的第3点:“当#pragma pack的n值等于或超过所有数据成员长度的时候,这个n值的大小将不产生任何效果”。另外内存对齐是个很复杂的东西,读者不妨把上述结构体中加个double型成员进去练习一下,上面所说的在有些时候也可能不正确。呵呵_
    [注1]
    什么是“圆整”?
    举例说明:如上面的8字节对齐中的“整体对齐”,整体大小=9 按 4 圆整 = 12
    圆整的过程:从9开始每次加一,看是否能被4整除,这里9,10,11均不能被4整除,到12时可以,则圆整结束。
    上面文字表述太不直观了,鄙人给段代码直观的体现出来,代码如下:
    #pragma pack(4) /* n = 1, 2, 4, 8, 16 */
      struct test_t{
      int a;
      char b;
      short c;
      char d[6];
      }ttt;
      void print_hex_data(char *info, char *data, int len)
      {
      int i;
      dbg_printf("%s:\n\r", info);
      for(i = 0; i < len; i++){
      dbg_printf("%02x “, (unsigned char)data[i]);
      if (0 == ((i+1) % 32))
      dbg_printf(”\n");
      }
      dbg_printf("\n\r");
      }
      int main()
      {
      ttt.a = 0x1a2a3a4a;
      ttt.b = 0x1b;
      ttt.c = 0x1c2c;
      char *s = “123456”;
      memcpy(ttt.d, s, 6);
      print_hex_data(“struct_data”, (char *)&ttt, sizeof(struct test_t));
      return 0;
      }
    #pragma pack(1)的结果:
    4a 3a 2a 1a 1b 2c 1c 31 32 33 34 35 36
    #pragma pack(2)的结果:
    4a 3a 2a 1a 1b 00 2c 1c 31 32 33 34 35 36
    #pragma pack(4)的结果:
    4a 3a 2a 1a 1b 00 2c 1c 31 32 33 34 35 36 00 00
    #pragma pack(8)的结果:
    4a 3a 2a 1a 1b 00 2c 1c 31 32 33 34 35 36 00 00
    #pragma pack(16)的结果:
    4a 3a 2a 1a 1b 00 2c 1c 31 32 33 34 35 36 00 00

前言

字节对齐主要是为了提高内存的访问效率,比如intel 32位cpu,每个总线周期都是从偶地址开始读取32位的内存数据,如果数据存放地址不是从偶数开始,则可能出现需要两个总线周期才能读取到想要的数据,因此需要在内存中存放数据时进行对齐。


作者:KDF5000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62634/answer/20889518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通常我们说字节对齐很多时候都是说struct结构体的内存对齐,比如下面的结构体:struct A{
char a;
int b;
short c;
}在32位机器上char 占1个字节,int 占4个字节,short占2个字节,一共占用7个字节.但是实际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看下面程序的输出:#include <stdio.h>

struct A{
char a;
int b;
short c;
};
int main(){
struct A a;
printf(“A: %ld\n”, sizeof(a));
return 0;
}测试输出的结果是A: 12, 比计算的7多了5个字节。这个就是因为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进行了内存对齐导致的。内存对齐主要遵循下面三个原则:结构体变量的起始地址能够被其最宽的成员大小整除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起始地址的偏移能够被其自身大小整除,如果不能则在前一个成员后面补充字节结构体总体大小能够被最宽的成员的大小整除,如不能则在后面补充字节其实这里有点不严谨,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是可以指定对齐大小的,实际使用的有效对齐其实是取指定大小和自身大小的最小值,一般默认的对齐大小是4。再回到上面的例子,如果默认的对齐大小是4,结构体a的起始地址为0x0000,能够被最宽的数据成员大小(这里是int, 大小为4,有效对齐大小也是4)整除,姑char a的从0x0000开始存放占用一个字节即0x0000~0x0001,然后是int b,其大小为4,故要满足2,需要从0x0004开始,所以在char a后填充三个字节,因此a对齐后占用的空间是0x00000x0003,b占用的空间是0x00040x0007, 然后是short c其大小是2,故从0x0008开始占用两个字节,即0x0008~0x0009。 此时整个结构体占用的空间是0x0000~0x0009, 占用10个字节,10%4 != 0, 不满足第三个原则,所以需要在后面补充两个字节,即最后内存对齐后占用的空间是0x0000~0x000B,一共12个字节。

一、内存对齐规则

字节对齐三条准则:
a) 结构体变量的首地址可以被其最宽基本类型成员的大小整除。
b) 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量都是成员大小的整数倍。
c) 结构体的总大小为结构体最宽基本类型成员大小的整数倍,编译器会自动在末尾填充。

内存对齐主要遵循下面三个原则:

  1. 结构体变量的起始地址能够被其最宽的成员大小整除
  2. 结构体每个成员相对于起始地址的偏移能够被其自身大小整除,如果不能则在前一个成员后面补充字节
  3. 结构体总体大小能够被最宽的成员的大小整除,如不能则在后面补充字节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