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关丽娜, 王莹, 侯程程, 王坤, 张卫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
【摘要】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在麻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依照医院护理三级管理, 即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负责制, 麻醉科成立护理质控小组, 科室建立三级管理, 即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负责制, 进行系统、有效的, 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质量控制。 结果 质控小组实施后(2017年)与实施前(2016年)比较, 患者满意度上升了7.14%, 2017年护理质量评分扣分率从 7.79%下降到5.6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质控小组能促使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 帮助提高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 增强专业发展活力。
【关键词】 质量控制; 麻醉护理; 护理管理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表现出的专业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 是否有助于护理对象生命质量的提高, 以及护理工作的成效[1]。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内容,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 为了全面提高麻醉科护理服务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专门成立麻醉科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小组(以下简称质控小组)。采用自查形式, 质控小组实现了对麻醉护理工作的及时监控、及时整改, 形成良性循环机制, 促进了麻醉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是河南省最大的麻醉学临床、教学、科研和培训中心之一, 同时也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点学科。年手术台数25万余例, 开放手术间128间, 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371名, 其中麻醉护理人员160名, 副主任护师1名、 主管护师6名、护师 69名、护士84名; 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达到85名, 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学历82名、大专学历74名; 有男性护理人员4名, 护理人员平均年龄25.80岁。目前科室护理人员职称、学历结构优化, 年龄布局呈年轻态。麻醉护理工作岗位根据临床工作需求设立, 分为手术间麻醉护理、麻醉恢复期护理、麻醉术后随访、自体血回输管理、感染管理、设备及信息化管理。
1.2
方法
1.2.1 实施三级护理质量控制体系 遵照医院要求, 麻醉科护理质量实行三级管理(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负责制, 形成了各级护理人员逐级负责的三级质控体系, 各层次分别开展质控活动, 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有效结合, 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院控、科控、自控体系及相互配合、 相互制约的护理质控网络, 达到按层次逐级负责、逐级控制的目的[3]。
1.2.2 制定麻醉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麻醉科护理因岗位较多, 单元结构较病区复杂, 系统目标多样, 医疗护理交叉融合的特点[4],不能采用统一的病区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在医院护理部的指导下, 我科根据科室临床工作特点, 结合实际情况, 制定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以下简称一级质控标准)。一级质控标准涵盖“环境管理”、“安全管理”、“输血管理”、“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麻醉恢复期护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急救管理”、“护理文书书写”、“仪器设备管理”、“岗位管理”10项指标, 具体见表1。通过召开科务会, 全体护理人员参与并讨论10项一级指标下二级指标的制定, 最终确立总分1000分的一级质控标准, 并经护理部审议通过。
表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
1.2.3 成立麻醉科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小组 质控小组成员原则上自愿报名并由全体护士投票选举产生, 由业务能力强、对质控工作有高度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的6名工作经验满2年及以上护师组成, 护士长担任质控小组组长。其中有5名质控成员负责一级质控标准的检查工作, 1名质控成员负责每月质控数据的统计分析。制定《麻醉科护理质量控制检查小组职责》, 要求质控组成员根据各自分管内容, 每月负责检查, 督促各项制度落实及执行情况, 并做好登记工作。
1.2.4 护理一级质控检查方法 每周护士长带领质控小组根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一级护理质量控制评价标准》对科室各个护理质控内容检查一次, 并跟踪上周质控检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情况及时记录并相应扣分, 同时将检查结果录入一级护理质量自查网络填报系统, 要求全体护理人员登陆该系统阅读质控检查结果, 护士长有查看护士阅读情况的网络权限, 质控阅读率达100%。每月4次质控循环, 环环相扣。每月底进行当月质控总结, 汇总当月主要出现的质控问题, 利用数据统计筛选质控核心问题, 分析原因并制定具体整改措施, 并由护士长向护理人员进行质控总结PPT汇报。同时每个季度进行季度质控总结, 监测护理质量控制成效。周周检查、月月总结, 切实做到“人人了解质控, 人人参与质控”。
1.2.5 评价指标 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评分扣分率进行比较。
1.2.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现护理工作科学化管理
通过全面护理质量控制的实施, 加强护理过程中的监管督查、检查指导、信息反馈、整改追踪, 逐步建立了良性的工作机制, 实现了科室护理工作科学化、标准化、有效化管理。2017年麻醉科护理各项质控指标的扣分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无1例患者因护理不当发生并发症, 无重大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发生(图1)。
图1 2017年各月份护理质控扣分率对比
2.2
患者对麻醉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
护理质控的引入, 使护士既是执行者又是管理者, 强化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自律意识, 规范了护理行为和服务流程, 使护理与医疗工作实现无缝对接, 为患者提供连续、完整、一体化的护理服务, 保障了护理安全。采用分层抽样方法, 科室每月会向200名手术后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 2017年度患者平均满意度达98.72%, 比去年同期上升7.14%(图2)。
图2 2017年与2016年患者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麻醉科质量控制模式是将单一的管理模式拓展为三级管理(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 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三级负责制, 进一步明确了管理责任, 层层负责, 形成了无缝式的有效管理。
质控小组模式能够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一方面护士能够树立主人翁意识, 积极加入到护理质控管理中去。通过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现场及时整改, 护士在执行各项护理行为中均能注意慎独、自我监督、自我改进。通过质控自查, 使得护士的工作有比较客观的评价, 工作价值得到了更好的体现[5]。护理工作由被动转向主动, 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 护理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6]。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 医疗投入的增加,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多, 质控管理模式能够优化管理流程, 降低出错率, 从而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 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7]。
综上所述, 质量控制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显著。麻醉科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强化了护理人员的自律意识, 规范了护理行为和服务流程, 保障了护理安全,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请见《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官方网站www.psqachina.com
来源:麻醉安全与质控杂志
作者:关丽娜, 张卫等
加入按科室分类的护士微信交流群,请点击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