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师考试历年真题详解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备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必备!《系统分析师真题详解2009-2017》汇集了历年真题,涵盖需求工程、系统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关键领域。通过详细解析,考生可深入理解系统分析师职责与技能,掌握考试重点和趋势,提升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1. 系统分析师概述

系统分析师是负责分析、设计和实施信息系统的专业人士。他们与用户和利益相关者合作,了解业务需求,并设计和开发满足这些需求的系统。系统分析师还负责管理系统生命周期,包括规划、开发、实施和维护。

系统分析师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 强大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良好的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 对技术和业务流程的深入理解
  • 能够在压力下有效工作

2. 需求工程

2.1 需求分析

2.1.1 需求收集和分析方法

需求收集是需求工程的关键步骤,其目的是收集来自利益相关者(如用户、客户、业务分析师)的系统需求。常用的需求收集方法包括:

  • 访谈: 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一对一或小组访谈,以了解他们的需求、期望和目标。
  • 问卷调查: 向利益相关者分发问卷,收集有关其需求和偏好的定量和定性数据。
  • 观察: 观察利益相关者使用现有系统或执行任务,以识别隐含需求和改进领域。
  • 文档分析: 审查现有文档(如业务案例、用户手册、系统规范),以提取相关需求。

需求分析是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审查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其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行性。常用的需求分析技术包括:

  • 需求分解: 将复杂需求分解为更小的、更易于管理的子需求。
  • 需求建模: 使用模型(如用例图、实体关系图)来可视化和组织需求。
  • 需求优先级排序: 根据业务重要性、用户满意度和技术可行性对需求进行优先级排序。
  • 需求验证: 与利益相关者确认收集到的需求准确反映了他们的需求。

2.1.2 需求建模和文档化

需求建模是使用图形或文本表示需求的活动。常用的需求建模技术包括:

  • 用例图: 描述系统功能如何与外部参与者(如用户、设备)交互。
  • 实体关系图: 表示系统中实体之间的关系。
  • 状态机图: 描述系统在不同状态下的行为和转换。

需求文档化是将收集和分析的需求记录到正式文档中的过程。需求文档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需求说明: 对每个需求的详细描述,包括其目的、范围和约束。
  • 需求分类: 将需求组织成不同的类别,如功能性需求、非功能性需求、业务需求。
  • 需求优先级: 每个需求的优先级,以指导开发和测试工作。
  • 需求跟踪: 跟踪需求从收集到实现的整个生命周期。

2.2 需求规格书编写

2.2.1 需求规格书的结构和内容

需求规格书(SRS)是正式记录系统需求的文档。SRS通常包括以下部分:

  • 引言: 概述系统及其目的。
  • 范围: 定义系统边界和不包括的内容。
  • 术语表: 定义文档中使用的术语。
  • 功能需求: 描述系统必须执行的功能。
  • 非功能需求: 描述系统必须满足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其他非功能性要求。
  • 约束: 限制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因素。
  • 附录: 包含其他支持信息,如用例图、实体关系图。

2.2.2 需求规格书的评审和验证

需求规格书评审是审查SRS并确保其完整性、一致性和可行性的过程。评审通常由利益相关者、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组成的小组进行。

需求验证是确保SRS准确反映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过程。常用的需求验证技术包括:

  • 原型制作: 构建系统原型,以向利益相关者展示系统功能并收集反馈。
  • 模拟: 使用模型或仿真工具来测试系统需求。
  • 检查: 对SRS进行正式检查,以识别错误和不一致之处。

3. 系统设计与架构

3.1 软件架构设计

3.1.1 软件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

软件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步骤,它定义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在软件架构设计中,可以使用各种架构模式和设计原则来指导设计决策。

架构模式

架构模式是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常见的软件设计问题。一些常见的架构模式包括:

  • 分层架构: 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每层负责特定的功能。
  • 微服务架构: 将系统分解为独立的、可部署的微服务。
  • 面向服务架构 (SOA): 将系统作为松散耦合的服务集合,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通信。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提供了指导软件架构设计决策的准则。一些重要的设计原则包括:

  • 高内聚、低耦合: 组件应该高度内聚(内部关联紧密),并且低耦合(外部依赖少)。
  • 可扩展性: 系统应该易于扩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 可维护性: 系统应该易于维护和修改。
  • 可测试性: 系统应该易于测试,以确保其正确性。

3.1.2 软件架构图和文档化

软件架构图是描述系统架构的视觉表示。它们有助于理解系统的整体结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架构图类型包括:

  • 组件图: 显示系统中组件的静态结构。
  • 部署图: 显示系统中组件的物理部署。
  • 序列图: 显示组件之间的交互顺序。

软件架构文档化是记录系统架构决策的过程。它包括架构图、描述和设计规范。架构文档化对于系统维护和理解至关重要。

3.2 模块划分

3.2.1 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将系统分解为独立模块的方法。模块是功能独立的代码单元,可以单独开发和维护。

模块化设计的原则包括:

  • 高内聚、低耦合: 模块应该高度内聚,并且低耦合。
  • 单一职责: 每个模块应该只负责一个特定功能。
  • 松散耦合: 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应该尽可能少。

模块化设计的方法包括:

  • 自上而下的方法: 从系统的高级视图开始,逐步细化模块。
  • 自下而上的方法: 从系统的小型组件开始,逐步组合成更大的模块。

3.2.2 模块的划分和接口设计

模块的划分是将系统分解为模块的过程。模块的划分应该基于功能需求和设计原则。

接口设计定义了模块之间的交互机制。接口应该清晰、简洁且易于使用。

3.3 接口设计

3.3.1 接口设计原则和方法

接口设计是定义模块之间交互机制的过程。接口设计原则包括:

  • 清晰: 接口应该清晰易懂。
  • 简洁: 接口应该只包含必要的元素。
  • 易于使用: 接口应该易于使用和集成。

接口设计方法包括:

  • 自上而下的方法: 从系统的高级视图开始,逐步细化接口。
  • 自下而上的方法: 从系统的小型组件开始,逐步组合成更大的接口。

3.3.2 接口文档化和测试

接口文档化是记录接口设计决策的过程。它包括接口定义、描述和设计规范。接口文档化对于接口的理解和使用至关重要。

接口测试是验证接口正确性的过程。接口测试应该覆盖所有接口用例。

4. 数据库管理

4.1 数据库设计

4.1.1 数据库模型和设计方法

数据库模型是描述数据结构和组织方式的抽象概念。常见的数据库模型包括:

  • 层次模型: 数据以树形结构组织,每个节点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只有一个父节点。
  • 网状模型: 数据以网状结构组织,节点之间可以有多个连接关系。
  • 关系模型: 数据以二维表的形式组织,每一行代表一个记录,每一列代表一个属性。
  • 对象模型: 数据以对象的形式组织,对象具有属性和方法。

数据库设计方法是指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需求转化为数据库模型的过程。常用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包括:

  • 自顶向下方法: 从整体需求开始,逐步细化到具体表和字段。
  • 自底向上方法: 从具体数据需求开始,逐步抽象出表和字段。
  • 混合方法: 结合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方法,从整体需求出发,逐步细化到具体表和字段,同时考虑具体数据需求。

4.1.2 数据库表设计和优化

数据库表是存储数据的基本单位。数据库表设计包括以下步骤:

  • 确定表名: 表名应简短、有意义,并能反映表的内容。
  • 定义字段: 每个字段代表表中的一个属性,包括字段名、数据类型、约束条件等。
  • 定义主键: 主键是唯一标识表中每条记录的字段或字段组合。
  • 定义外键: 外键是引用其他表主键的字段,用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表优化是指提高表查询和更新性能的技术。常用的数据库表优化技术包括:

  • 创建索引: 索引是数据结构,用于快速查找表中的数据。
  • 分区: 将表划分为多个分区,每个分区存储不同范围的数据。
  • 使用临时表: 在查询或更新过程中创建临时表,以提高性能。

4.2 SQL查询优化

SQL(结构化查询语言)是一种用于与数据库交互的语言。SQL查询优化是指提高查询性能的技术。常用的SQL查询优化技术包括:

4.2.1 SQL查询语法和优化技巧

SQL查询语法是编写SQL查询的规则。优化SQL查询语法的技巧包括:

  • 使用适当的索引: 确保查询中使用的字段有索引。
  • 减少子查询: 尽可能避免使用子查询,改用连接或派生表。
  • 使用批处理: 将多个小查询合并为一个批处理查询。

4.2.2 索引和查询计划优化

索引是数据结构,用于快速查找表中的数据。优化索引和查询计划可以提高查询性能。常用的索引优化和查询计划优化技术包括:

  • 创建合适的索引: 根据查询模式和数据分布创建合适的索引。
  • 分析查询计划: 使用数据库工具分析查询计划,找出性能瓶颈。
  • 调整查询计划: 通过调整查询计划,优化查询执行顺序。

4.3 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中的数据免遭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破坏或修改。常用的数据安全措施包括:

4.3.1 数据安全威胁和保护措施

数据安全威胁包括:

  • 未经授权的访问: 非法用户访问或使用数据库中的数据。
  • 数据泄露: 敏感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
  • 数据破坏: 数据被恶意或意外破坏。

保护措施包括:

  • 访问控制: 通过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
  • 数据加密: 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 数据备份: 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防止数据丢失。

4.3.2 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

数据加密是指使用算法将数据转换为无法识别的形式。访问控制是指通过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控制对数据库的访问。常用的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包括:

  • 对称加密: 使用相同的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
  • 非对称加密: 使用一对密钥加密和解密数据,公钥用于加密,私钥用于解密。
  • 角色和权限: 通过角色和权限机制控制用户对数据库中对象的访问权限。

5. 网络技术

5.1 网络协议

5.1.1 TCP/IP协议栈和网络层协议

TCP/IP协议栈是互联网的基础,它定义了计算机在网络上通信的规则和协议。TCP/IP协议栈由四层组成:

  • 网络接口层: 负责将数据从计算机发送到网络,并从网络接收数据。
  • 网络层: 负责在网络中路由数据包,并提供寻址和错误检测功能。主要协议包括IP协议和ICMP协议。
  • 传输层: 负责在两个主机之间建立和维护连接,并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主要协议包括TCP协议和UDP协议。
  • 应用层: 负责提供应用程序之间通信的接口,并定义应用程序使用的协议。常见协议包括HTTP、HTTPS、FTP和SMTP。

5.1.2 应用层协议和网络安全协议

应用层协议是TCP/IP协议栈中最上层,它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通过网络通信。常见应用层协议包括:

  • 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在万维网上传输网页。
  • HTTPS: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在HTTP的基础上增加了加密功能,用于保护数据传输安全。
  • FTP: 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 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

网络安全协议用于保护网络通信免受攻击和未经授权的访问。常见网络安全协议包括:

  • SSL/TLS: 安全套接字层/传输层安全协议,用于在网络通信中加密数据。
  • IPsec: 互联网协议安全协议,用于在IP层提供加密和身份验证。
  • 防火墙: 一种网络安全设备,用于阻止未经授权的网络流量。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简介:备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必备!《系统分析师真题详解2009-2017》汇集了历年真题,涵盖需求工程、系统设计、数据库管理、网络技术、项目管理等关键领域。通过详细解析,考生可深入理解系统分析师职责与技能,掌握考试重点和趋势,提升解题能力和实际应用水平。

本文还有配套的精品资源,点击获取 menu-r.4af5f7ec.gif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