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说设计苏-47的设计师喝伏特加喝多了,画图纸时把机翼画反了,于是阴差阳错地设计出了神话一般的战机:苏-47,绰号金雕。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前掠翼。与后掠翼相反,前掠翼这种机翼的外形特点是,其前缘和后缘均向前倾斜,即掠角为锐角。可以参看下面的苏-47的机翼与常规布局机翼的比较。

苏-47(前略翼)

苏-27(常规布局 的后掠翼)
苏联(俄罗斯)的设计师为什么要这么反常理的设计飞机呢?这还得从苏联漫长的前略翼研究经验说起。苏联对前略翼技术的研究要比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X-29A前掠翼研究飞机早多了。可以追溯到1933年左右,那一时期世界上普遍流行一种滑翔机热潮,而当时的苏联,每年也有各式各样的飞行大赛。1933年,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的别利亚耶夫与苏联滑翔机先驱森科夫为参加苏联滑翔机大赛,分别造出了两架滑翔机,BP-1和BP-2。其中,BP-1的外形为正常的飞翼式布局,而BP-2就显得比较反人类了,因为这个飞机的翅膀是向前倾斜的。当时看到这架飞机,很多人都认为它飞不起来,然而后来BP-2不仅飞上了天,而且还展现了极其优越稳定性和机动能。此后别利亚耶夫还对BP-2做了一些改进,推出了改进版的BP-3。

BP-1和BP-2
这时这种新颖的飞机布局设计引起了斯大林的注意。于是利亚耶夫就有机会基于自己的设计,研发一款前略翼布局的轰炸机,后来著名的DB-LK就诞生了。DB-LK机翼前掠五到六度,1940年成功首飞,尽管有很多瑕疵,但还是性能优异。不过此时不是欣赏新飞机的时候啊,因为此时德军入侵了苏联,并且如入无人之境。一开始让德军平推了的苏联此时是焦头烂额,一股脑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已有装备的生产,至于研发新型号的飞机,已经是无暇顾及了。于是这个差一点就研发成功了的DB-LK的项目也就很快终止了。

DB-LK
直到1945年,苏联对着入侵的德军一路反推,同时也捞到了一个好东西。那就是喷气式前略翼战机,JU-287。当时苏军得到了在生产线的尚未完工的V2与V3型。以及还有大量的设计图纸和研发小组的全部成员。1946年到1949年间,苏联将从德国缴获的原型机组装完成。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飞,并将实验结果与之前的DB-LK的实验结果相互比对。这一时期,苏联设计师赛宾,在Ts-1验证机中也对相关的技术进行了验证。最后苏联人发现前略翼相对于常规布局的飞机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

JU-287
机动优势:前掠翼的许用迎角大,可增大飞机的转弯角速度;阻力小;不会出现翼尖气流分离现象,故可增大升力,从而显著提高飞机的升阻比;另外还可改善布局,可使飞机在亚音速飞行时具有非常好的气动性能,从而大大提高其在仰角状态下的机动性。可使战机在空战中更具优势,近距空战机动能力将成倍地提高。这一点,苏联(俄罗斯)空军是很重视的,从苏-27系列飞机的机动性能上就可以看出来。
起降优势:与相同翼面积的后掠翼飞机相比,前掠翼飞机的升力更大,载重量增加30%,因而可缩小飞机机翼,降低飞机的迎面阻力和飞机结构重量;减少飞机配平阻力,加大飞机的亚音速航程;改善飞机低速操纵性能,缩短起飞着陆滑跑距离。
可控优势:使用前掠翼结构可以提高飞机低速度飞行时的可控性,并能在所有飞行状态下提高空气动力效能,降低失速速度,保证飞机不易进入螺旋,从而使飞机的安全可靠性大大提高。
结构优势:前掠翼结构可以保障机翼与机身之间更好地连接,并且合理地分配机翼和前起落翼所承受的压力。这些优势用其它方法很难达到或者不可能达到,它大大提高了飞机在机动时、尤其是在低速机动时的气动性能。此外,前掠翼的结构设计,还可使飞机的内容积增大,为设置内部武器舱创造了条件。

但是前掠翼也有致命的缺点就是:翼尖颤振和气动弹性发散问题难以解决。由于前略翼战机的翼尖靠前,在气动力作用在会向上扭曲变形,通俗的讲也就是在飞行中机翼会受空气作用而上翘,而机翼上翘会增加飞机的攻角,而攻角的变大会导致飞机升力增加,这会导致飞机的机翼受力进一步变大,进而导致机翼进一步上翘。这样就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飞机的机翼上翘的越来越严重,一直到机翼的材料承受不了这种变形的时候,机翼就会被折断。这是个致命的问题,苏联人发现既无法消除这个问题也找不到能承受这种变形的材料。于是前略翼技术就这样搁置了。

后来美苏冷战,也把军事科技的发展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得飞机设计与材料两个领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复合材料的出现,让前掠翼技术有了应用实际的可能。金雕后来也就登场了。
1997年9月25日,代号S-37(苏-47的早期代号)的前掠翼试验机首飞。最初用途是负责测试一系列关键问题,包括新型结构材料、各种内置武器舱方案、复合材料与电传操纵系统和其他许多技术。由于资金限制,该型的前两个阶段的飞行试验到2000年中期才结束,共飞行了90多次,进行了亚音速和超音速飞行。2001年5月,苏-47开始第三阶段的飞行试验2002年5月,苏霍伊被选中作为俄罗斯第四代战斗机的主研制商,苏霍伊重新设计了它的改进型,并将该型重新命名为Su-47(苏-47)。2010年1月,T-50的试飞,也宣告了苏-47项目的停工。

苏-47是俄空军对下一代战机探索的产物,它最终下马应该是俄空军意识到未来战争需要类似F-22这样的具有良好的隐身性能的战机。而苏-47的前掠翼设计虽然优秀,但难以达到良好的隐身的效果。这款外形非常科幻的战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不失是一个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