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口测试的依据主要是接口文档,接口文档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接口文档的内容基本包括有:
- 接口名称
- 接口类型
- 输入参数:输入参数一般包括,每个参数名,参数类型,参数业务含义,是否可为空,参数单位
- 输出结果:返回状态的取值范围及其业务含义
二、接口用例设计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 输入参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
- a、必填项校验
- b、参数长度校验
- c、参数值的有效性校验
- d、参数组合校验
- e、参数默认值校验
- f、某些参数具有特定的生成规则要单独针对生成规则设计用例
2、接口逻辑设计:分支覆盖–路径覆盖–场景覆盖,结合实际业务场景
- a、整理画出对应流程图
- b、依据路程图中的分支分别设计,不同分支不同的场景,这里就要把异常的场景考虑进去;如接口超时,接口异常,接口请求成功或失败,成功后怎么处理,失败后流程是否继续执行,失败后的数据怎么处理;以打款接口为例:打款结果有打款成功或打款失败,成功后怎么处理,需要回写打款成功状态,失败后怎么处理,也需要回写失败状态,失败后的数据可以操作退回,也可以操作重新出款等等;
- c、测试逻辑设计完成后要想一想不同的业务场景怎么去测试,需要哪些人员协助,如接口超时怎么去测试,请求重复怎么去测试,请求并发怎么去测试
3、输入结果:正常输出和异常输出,常用的方法有错误推断法(列举出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者异常,根据他们选择测试用例)
- a、以上都完成后,要结合实际的业务场景去掉冗余的用例(即实际业务场景不存在的流程或者输入数据)
- b、如果业务流程涉及到状态转换,要单独设计用户—方法:状态转换图;
- c、涉及到多个不同金额或者手续费的计算,可能还会用到正交实验法去设计用例;
- d、另外用例设计中还应当包含异常流程中产生的异常数据的处理流程;通常所说的补偿机制,这块流程能大大的减轻人工运营的工作量,当然,这需要在做系统设计的时候就需要把这部分考虑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