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SQL语言

优化:

         

2.2 Oracle优化法则---漏斗法则

   

三.ORACLE语句优化规则

 

3.1 选择最有效的表名顺序

例如:TAB1 1000条记录, TAB2 1条记录

选择记录最少的作为基表

Select count(*) from tab1,tab2;

如果有3个或者3个以上的表则选择交叉表作为基表

3.2 where字句中的连接顺序

oracle的解析按照从上而下解析,因此表之间的连接必须写在where条件之前:

例如:

低效率: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and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高效率:

select .. from

emp e

where 25 < (select count(*) from emp where mgr=e.empno)

             and sal > 50000

             and job = 'manager';

3.3 通配符’*’的使用

Sql在执行带通配符的语句时,如果‘%’在首位,那么在字段上建立的主键或者索引将会失效!

应该避免类似语句的出现

Select name from user_info where name=’%A’;

3.4 使用truncate代替delete

当删除表时,使用delete执行操作,回滚端用来存放可恢复的信息,当没有提交事务的时候,执行回滚事务,数据会恢复到执行delete操作之前,而当用truncate是,回滚端则不会存放可恢复的信息,减少资源的调用。

3.5 用where字句替换HAVING字句

避免使用 HAVING 子句, HAVING 只会在检索出所有记录之后才对结果集进行过滤. 这个处理需要排序,总计等操作. 如果能通过 WHERE 子句限制记录的数目,那就能减少这方面的开销.

3.6 减少对表的查询

低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 = (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and db_ver=

( select 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高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db_ver) =

( select tab_name,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604)

3.7 用in代替or

低效:

Select.. 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d = 10 or loc_id = 20 or loc_id = 30

高效:

Select..from location where loc_in in (10,20,30);

3.8 删除重复数据

最高效的删除重复记录的方法

Delete from ur_user_info a

     Where a.rowid>(select min(b.rowid)

              From ur_user_info b

         Where b. uid=a. uid);

 

3.9 避免使用耗费资源的操作

带有DISTINCT,UNION,MINUS,INTERSECT,ORDER BY的SQL语句会启动SQL引擎执行耗费资源的排序(SORT)功能. DISTINCT需要一次排序操作, 而其他的至少需要执行两次排序.

例如,一个UNION查询,其中每个查询都带有GROUP BY子句, GROUP BY会触发嵌入排序(NESTED SORT) ; 这样, 每个查询需要执行一次排序, 然后在执行UNION时, 又一个唯一排序(SORT UNIQUE)操作被执行而且它只能在前面的嵌入排序结束后才能开始执行. 嵌入的排序的深度会大大影响查询的效率.

3.10 自动选择索引

如果表中有两个以上(包括两个)索引,其中有一个唯一性索引,而其他是非唯一性.在这种情况下,ORACLE将使用唯一性索引而完全忽略非唯一性索引.

举例:

select ename from emp where empno = 2326  and deptno  = 20 ;这里,只有empno上的索引是唯一性的,所以empno索引将用来检索记录.

table access by rowid on emp index unique scan on emp_no_idx;

3.11 至少要包含组合索引的第一列

如果索引是建立在多个列上, 只有在它的第一个列(leading column)被where子句引用时,优化器才会选择使用该索引. 当仅引用索引的第二个列时,优化器使用了全表扫描而忽略了索引。

3.12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函数

低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12 > 25000;

高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25000/12;

3.13 避免出现索引列自动转换

当比较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时, ORACLE自动对列进行简单的类型转换.

假设EMP_TYPE是一个字符类型的索引列.

select user_no,user_name,address

from user_files

where user_no = 109204421

这个语句被ORACLE转换为:

select user_no,user_name,address

from user_files

where to_number(user_no) = 109204421因为内部发生的类型转换, 这个索引将不会被用到!

3.14 避免出现索引列自动转换

如用 :

where a.order_no = b.order_no

 

不用 :

where to_number (substr(a.order_no, instr(b.order_no, '.') - 1)

= to_number (substr(a.order_no, instr(b.order_no, '.') - 1)

3.15 使用DECODE来减少处理时间

例如:

select count(*) 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20

and ename like 'smith%';

 

 select count(*) sum(sal)

   from emp

  where dept_no = 0030

    and ename like 'smith%';

 

你可以用DECODE函数高效地得到相同结果

select count(decode(dept_no, 0020, 'x', null)) d0020_count,

       count(decode(dept_no, 0030, 'x', null)) d0030_count,

       sum(decode(dept_no, 0020, sal, null)) d0020_sal,

       sum(decode(dept_no, 0030, sal, null)) d0030_sal

  from emp

 where ename like 'smith%';

 

3.16 减少对表的查询

 低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 = (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and db_ver= ( select 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高效

      select tab_name

          from tables

          where  (tab_name,db_ver)

        = ( select tab_name,db_ver)

                   from tab_columns

                   where version = 604)    

3.17  Order by语句

(a).ORDER BY语句决定了Oracle如何将返回的查询结果排序。Order by语句对要排序的列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也可以将函数加入列中(象联接或者附加等)。任何在Order by语句的非索引项或者有计算表达式都将降低查询速度。

(b). order by语句以找出非索引项或者表达式,它们会降低性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重写order by语句以使用索引,也可以为所使用的列建立另外一个索引,同时应绝对避免在order by子句中使用表达式。

3.18 用索引提高效率

索引是表的一个概念部分,用来提高检索数据的效率,ORACLE使用了一个复杂的自平衡B-tree结构. 通常,通过索引查询数据比全表扫描要快. 当ORACLE找出执行查询和Update语句的最佳路径时, ORACLE优化器将使用索引. 同样在联结多个表时使用索引也可以提高效率. 另一个使用索引的好处是,它提供了主键(primary key)的唯一性验证。通常, 在大型表中使用索引特别有效. 当然,你也会发现, 在扫描小表时,使用索引同样能提高效率. 虽然使用索引能得到查询效率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的代价. 索引需要空间来存储,也需要定期维护, 每当有记录在表中增减或索引列被修改时, 索引本身也会被修改. 这意味着每条记录的INSERT , DELETE , UPDATE将为此多付出4 , 5 次的磁盘I/O . 因为索引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和处理,那些不必要的索引反而会使查询反应时间变慢.。定期的重构索引是有必要的。

3.19 避免在索引列上使用计算

WHERE子句中,如果索引列是函数的一部分.优化器将不使用索引而使用全表扫描.

低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12 > 25000;

高效:

     SELECT … FROM DEPT WHERE SAL > 25000/12;

 

3.20 用>= 替代 >

如果DEPTNO上有一个索引。

  高效: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4

  

   低效:

   SELECT *

   FROM EMP

   WHERE DEPTNO >3

3.21 通过使用>=、<=等,避免使用NOT命令

例子: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 <> 3000;

对这个查询,可以改写为不使用NOT:

select * from employee where salary<3000 or salary>3000;

         虽然这两种查询的结果一样,但是第二种查询方案会比第一种查询方案更快些。第二种查询允许Oracle对salary列使用索引,而第一种查询则不能使用索引。

3.22 字符型字段的引号

比如有的表PHONE_NO字段是CHAR型,而且创建有索引,

但在WHERE条件中忘记了加引号,就不会用到索引。

WHERE PHONE_NO=‘13920202022’

WHERE PHONE_NO=13920202022

 

四.优化总结

 

a.创建表的时候。应尽量建立主键,尽量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数据表的PCTFREE和PCTUSED参数;大数据表删除,用truncate table代替delete。

b. 合理使用索引,在OLTP应用中一张表的索引不要太多。数据重复量大的列不要建立二叉树索引,可以采用位图索引;组合索引的列顺序尽量与查询条件列顺序保持一致;对于数据操作频繁的表,索引需要定期重建,以减少失效的索引和碎片。

c.查询尽量用确定的列名,少用*号。

select count(key)from tab where key> 0性能优于select count(*)from tab;

d. 尽量少嵌套子查询,这种查询会消耗大量的CPU资源;对于有比较多or运算的查询,建议分成多个查询,用union all联结起来;多表查询的查询语句中,选择最有效率的表名顺序。Oracle解析器对表解析从右到左,所以记录少的表放在右边。

e.尽量多用commit语句提交事务,可以及时释放资源、解锁、释放日志空间、减少管理花费;在频繁的、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数据操作中,尽量避免远程访问,如数据库链等,访问频繁的表可以常驻内存:alter table...cache;

f.在Oracle中动态执行SQL,尽量用execute方式,不用dbms_sql包。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