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p+自定义注解实现日志记录

首先先说一下注解:
注解:
注解可以看作是对 一个 类/方法 的一个扩展的模版,每个 类/方法 按照注解类中的规则,来为 类/方法 注解不同的参数,在用到的地方可以得到不同的 类/方法 中注解的各种参数与值。

注解的原理
   注解本质是一个继承了Annotation的特殊接口,其具体实现类是Java运行时生成的动态代理类。而我们通过反射获取注解时,返回的是Java运行时生成的动态代理对象$Proxy1。通过代理对象调用自定义注解(接口)的方法,会最终调用AnnotationInvocationHandler的invoke方法。该方法会从memberValues这个Map中索引出对应的值。而memberValues的来源是Java常量池

java.lang.annotation提供了四种元注解,专门注解其他的注解(在自定义注解的时候,需要使用到元注解):
@Documented –注解是否将包含在JavaDoc中
@Retention –什么时候使用该注解
@Target –注解用于什么地方
@Inherited – 是否允许子类继承该注解
(1)@Retention– 定义该注解的生命周期
● RetentionPolicy.SOURCE : 在编译阶段丢弃。这些注解在编译结束之后就不再有任何意义,所以它们不会写入字节码。@Override, @SuppressWarnings都属于这类注解。
● RetentionPolicy.CLASS : 在类加载的时候丢弃。在字节码文件的处理中有用。注解默认使用这种方式
● RetentionPolicy.RUNTIME : 始终不会丢弃,运行期也保留该注解,因此可以使用反射机制读取该注解的信息。我们自定义的注解通常使用这种方式。
2.)Target – 表示该注解用于什么地方。默认值为任何元素,表示该注解用于什么地方。可用的ElementType参数包括
● ElementType.CONSTRUCTOR:用于描述构造器
● ElementType.FIELD:成员变量、对象、属性(包括enum实例)
● ElementType.LOCAL_VARIABLE:用于描述局部变量
● ElementType.METHOD:用于描述方法
● ElementType.PACKAGE:用于描述包
● ElementType.PARAMETER:用于描述参数
● ElementType.TYPE:用于描述类、接口(包括注解类型) 或enum声明
3.)@Documented–一个简单的Annotations标记注解,表示是否将注解信息添加在java文档中。
4.)@Inherited – 定义该注释和子类的关系
@Inherited 元注解是一个标记注解,@Inherited阐述了某个被标注的类型是被继承的。如果一个使用了@Inherited修饰的annotation类型被用于一个class,则这个annotation将被用于该class的子类。

自定义注解:
自定义注解类编写的一些规则:

  1. Annotation型定义为@interface, 所有的Annotation会自动继承java.lang.Annotation这一接口,并且不能再去继承别的类或是接口.
  2. 参数成员只能用public或默认(default)这两个访问权修饰
  3. 参数成员只能用基本类型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八种基本数据类型和String、Enum、Class、annotations等数据类型,以及这一些类型的数组.
  4. 要获取类方法和字段的注解信息,必须通过Java的反射技术来获取 Annotation对象,因为你除此之外没有别的获取注解对象的方法
  5. 注解也可以没有定义成员, 不过这样注解就没啥用了
    PS:自定义注解需要使用到元注解

AOP
(1)AOP是什么?AOP与拦截器的区别?
太抽象的不说

  • 2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Spring AOP(面向切面编程)是Spring框架中的一个组件,它允许您以一种声明性的方式来处理横切关注点(如事务管理,日志记录等)。 通过使用AOP,可以将这些关注点从应用程序的主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实现代码的复用和灵活性。 在使用Spring框架中实现多数据源的切换时,可以使用自定义注解的形式来实现。首先,首先在应用程序的主体中定义两个数据源。 然后,可以定义一个自定义注解,用于标识哪些方法应该使用哪个数据源。例如,使用“@Primary”注解标记主要数据源,使用“@Secondary”注解标记辅助数据源。 然后,在Spring配置中定义一个AOP切面,该切面使用上述自定义注解来切换数据源。下面是这种方法的一个示例: ```java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DataSourceAspect { @Around("@annotation(Primary)") public Object primaryDataSource(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 切换到主要数据源 DynamicDataSourceContextHolder.setDataSource(DynamicDataSourceContextHolder.DATA_SOURCE_PRIMARY); try { return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 finally { // 切换回默认数据源 DynamicDataSourceContextHolder.clearDataSource(); } } @Around("@annotation(Secondary)") public Object secondaryDataSource(ProceedingJoinPoint proceedingJoinPoint) throws Throwable { // 切换到辅助数据源 DynamicDataSourceContextHolder.setDataSource(DynamicDataSourceContextHolder.DATA_SOURCE_SECONDARY); try { return proceedingJoinPoint.proceed(); } finally { // 切换回默认数据源 DynamicDataSourceContextHolder.clearDataSource(); }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Around”注解被用于定义一个环绕通知,该通知基于使用“@Primary”或“@Secondary”注解的方法进行拦截。 在方法执行之前,我们使用“DynamicDataSourceContextHolder”来将数据源设置为主要或辅助数据源。 在方法执行完成之后,我们将数据源切换回默认数据源。 最后,我们可以将“@Primary”和“@Secondary”注解带到相应的方法上,以切换不同的数据源,例如: ```java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UserDao userDao; @Override @Primary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id) { return userDao.getUserById(id); } @Override @Secondary public List<User> getAllUsers() { return userDao.getAllUsers(); }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可以看到“@Primary”注解被用于getUserById()方法,表示这个方法应该从主要数据源中读取数据。相反,getAllUsers()方法被标记为“@Secondary”注解,表示这个方法应该从辅助数据源中读取数据。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切换应用程序中的不同数据源,并且代码的重复率很低。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在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使用不同数据源的多租户应用程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