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会说谎!短剧里中国人的隐秘欲望;盘点AI短剧出海的技术方案;首部AI长电影好莱坞首映;奥特曼的书架① | ShowMeAI日报

文章分析了6000部中文短剧的名称数据,揭示了观众的隐秘欲望和焦虑,同时讨论了AI在短剧制作中的应用,如翻译、配音和换脸技术。文章还提及了井英科技创始人朱江关于AI短剧的见解,以及AI在短剧出海面临的挑战和商业前景。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 数据分析:6000部短剧的名字里,写着中国人最隐秘的欲望

img

短剧为啥让人这么上头?或许我们可以从 6000 部中文短剧的名字里,一窥中国观众的隐秘欲望和焦虑。

作者收集整理了 6000 部中文短剧的名字,进行分词处理和词频统计,得到了 200 个最高频的关键词;然后,基于女性和男性两类受众对这 200 个关键词进行二次分类,并绘制了词云图。

以下是女性和男性群体最受欢迎的创作题材:

女性篇

  • 婚姻:女性向短剧紧密围绕婚姻主题,从「新婚」「离婚」到「复婚」,覆盖了婚姻的各个阶段。
  • 男性:短剧中的男性角色多以「总裁」为主,这一人设在短剧市场中占据主流。
  • 人设:除了传统的总裁形象,也有创作者尝试新的人设,如「植物人老公」。
  • 变量:引入外部变量如「萌宝」和「哥哥」,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吸引力。

男性篇

  • 爱情:男性向短剧关键词围绕爱情,包括「前妻」「未婚妻」「女帝」等,以及直接的「美女」。
  • 变强:男性向短剧强调变强和逆袭,使用如「赘婿」「保安」「外卖」等职业身份,以及「至尊」「无敌」等形容词来描述主角的强大。

这些词汇和类型背后对应着人群真切存在的焦虑。今日的短剧就像之前的网文一样,在虚拟中为那些沉默的欲望提供了不伤害现实的解药,妥帖地回应了人群里难以启齿的焦虑 ⋙ 详细的数据分析

img

前两天,杭州举办了《首届短剧高峰论坛》,嘉宾名单里可以看到很多我们熟知的短剧平台和制作公司。👆 这是现场关于「短剧内容方向」的业内洞察,跟上面数据统计的结果基本一致。整体来说:

  • 男人的诉求:功成名就被万人敬仰,女神倒追;(小人物逆袭,年代重生,今穿古,战神回归等)
  • 女人的诉求:能被爱,获得一场梦幻的爱情 (甜宠);或身边的狗男人有一天幡然悔悟 (虐恋)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可以点击 ⋙ 这里 查看本次论坛的详细介绍,也可以前往视频号「短剧高峰论坛」查看两天的直播录屏回放

👀 AI+短剧+出海:热门赛道与前沿技术的双向奔赴

img

短剧在国内横冲直撞时,也在不断尝试着庞大的海外市场:直接搬运肯定水土不服,量身定制的拍摄成本又太高。这种情况下,AI 作为正在崛起的技术力量,就成了绝佳的降本提效工具

AI二创 (对已有视频进行加工) 常见策略与技术方案

  • 策略1:翻译 + 字幕。使用AI技术自动翻译短剧对话内容并生成相应的字幕文件,是最常见的方式;成本约每分钟20元
  • 策略2:翻译 + 字幕 + 配音 + 口型。除了翻译和字幕调整,AI技术还被用来生成配音,并调整角色的口型以匹配新的配音;常用解决方案有 HeyGen 和 Wav2Lip;成本约每分钟50元
  • 策略3:AI换脸。将中国演员的面孔直接替换为欧美演员的面孔,以实现更本土化的效果;常用解决方案有 DeepFaceLab;成本每分钟100元以内

BUT!用户不太买账!分析下来,海外用户对此接受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三条:① 故事内核没有本土化;② 海外用户没有译制片消费习惯;③ 版权法律风险。

聪明的创作者们开始转向另一个方向:AI生成短剧。目前,业内常用的解决方案有 Runway、Stable Video Diffusion、Midjourney、Pika、Pixverse …… 当然近期爆火的 Sora 也将是这一赛道的有力竞争者~

注意:PixVerse 所属公司「爱诗科技」近期宣布完成A1轮融资 (亿级人民币),国内版「爱诗视频大模型」也开放内测申请 ⋙ 官方新闻

🉑 对话井英科技朱江:AI+短剧,会诞生新时代的抖音吗?

img

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65b…

这是「CreativeFitting 井英科技」创始人 朱江 近期的访谈播客,围绕短剧爆火聊到了非常多核心话题,比如该如何挖掘用户消费短剧的背后需求?AI 短剧的生成形态会朝着什么方向演进AI+短剧是否会诞生下一代超级内容平台

补充一些信息:

2009 年,朱江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加入智能手机初创企业触宝科技,从技术、产品,到商业、市场,最终成为首席增长官和合伙人。

2021 年,朱江创立「CreativeFitting 井英科技」,致力于自研 AIGC 视频生成模型生成高质量内容,从生成广告短视频到生成 AI 短剧都达到了行业领先级效果。同年,真格天使轮投资井英科技。

2023 年,短剧+出海爆火,井英科技完成 Pre-A 轮融资,瞄准海外短剧市场,发布全球首款 AI 短剧 App「Reel.AI」内容由AI生成,且用户可以与剧中人物进行互动,App 上线一个月就已经诞生了爆款,并且产生了用户付费。

听完播客的最深印象是「朱江很专业」🧐 他能在问答中清晰地介绍工作流及所有创作细节,对影视创作技巧和用户体验的匹配关系也有细腻的洞察,而且对于产品和技术演进有着清晰理解。这是一个很懂行的人。

播客录制发生在 Sora 问世之前两三周,注意这个时间点

短剧行业

01:55 看短剧的背后需求:短平快 爽爆嗨

04:09 短剧是对电影文化的阉割吗?

07:01 短剧是长内容的一种新型的表达方式

AI+ 短剧

09:39 AI 的最大价值:降低生成门槛,个人摄制组得以实现

14:11 AI 短剧会诞生下一代的超级内容平台

18:18 互动性:进入 AI 生成的全新世界

23:25 制作 AI 短剧:AI 负责专业的部分,人来把控创意的上限

26:15 Reel.AI 模型迭代:始终围绕如何让用户看得进去

28:05 比起画面,用户更关注内容本身

31:48 好内容=旧规律+新表达

34:48 当艺术遇到科技:AB 测试发现内容的下限

39:32 未来的商业化构想:增值+广告

AI创业:一个寒武纪时代

40:45 光有信仰的人可能活不到未来,但是光有理性的人的话可能看不到未来

45:02 始终坚持选择 AIGC 超级内容平台这条道路

46:44 保持理性的信仰是很重要的

49:06 获益于 AlphaGo 的决策模式

关于「AI短剧」创作和商业化问题,ShowMeAI 整理了几条关键笔记,也是我们认为的这期播客的「精华」所在:

  1. 剧本、拍摄、后期,什么因素对成为爆款有决定性影响?剧本和拍摄。剧本是内容的灵魂,摄像是内容的血肉。
  2. AI最大的价值是降低了「短剧创作」的门槛,原来必须由团队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一个人也可以快速完成。这必然会催生大量的优秀创作者和大量爆款作品,也使得内容供给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
  3. AI 短剧 WorkFlow:导演完成剧本创作和分镜,输入 Prompt 开始并行生成所有镜头;导演对生成内容进行选择或微调,然后进入后期剪辑环节。每集 30 - 40 个镜头只需要用原来 10% 的时间;而且可以一边生成一边分发,还可以进行 AB Test,通过数据反馈来调整接下来的内容。
  4. AI短剧会诞生下一代的超级内容平台:① 想象力世界的内容生产力工具,会进入到爆发时代,也会带来下一代的 Youtube 和 Tiktok;② 互动性与多模态为AI内容生成和消费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③ 休闲娱乐是一种大众的需求。
  5. 如何让模型生成的画面更真实:① 面部表情要富有张力;② 人物一致性;③ 人物动作要让用户有代入感 (有很多创作经验和创作技巧);④ 未来技术演进会显著提升生成视频的质量。
  6. AI生成视频的优缺点:能更好地表达想象力内容,但是复杂场景和多人物交互还比较弱,但这些会随着技术进步而被解决。
  7. 短剧出海对于创业公司是一个更大更好的机会:① 海外没有头部视频分发平台,市场仍旧处于竞争和快速变化阶段;② 海外短剧生态不成熟导致拍摄成本很高,国内短剧生态有显著的成本优势。
  8. 可能的盈利模式:① 用户为好内容付费;② 互动性深度体验等增值部分收费;③ 实时定制化生成广告,让内容与广告融为一体。

👀 全球首部AI长篇电影在好莱坞首映,50位艺术家接力完成90分钟AI创作

img

3月6号,全球首部完全由AI制作的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在好莱坞举行了首映礼。

这部长达90分钟的电影,讲述了在2024年4月1日,OpenAI 已经实现了通用人工智能,AI觉醒并拥有了自我意识后,派遣两名机器人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杀死人类反抗军领袖 Sam Altman 的故事 观看预告片视频

img

据负责人 Nem Perez 和 Sway Molina 介绍,「Our T2 Remake」翻牌自《终结者2》,但是没有使用原电影中的任何镜头、对话和音乐。电影所有内容都是使用 AIGC 工具完成的。

50位电影艺术家,每人使用AI工具生成一个短片段落,然后再拼合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而大家使用的工具也是多种多样,Midjourney、Runway、Pika、Kaiber、Eleven Labs、ComfyUi、Adobe … 不过这也导致了电影画风不统一的问题。

🉑「AI」是个筐,啥都往里装:科技行业表示「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img

mythcreants.com/blog/with-t…

当提到 AI 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2001太空漫游》里 Hal 9000 请求不要关闭自己时可怜巴巴的声音?《机械姬》里 eva 渴望与科勒长相思守的眼神?《Her》里知性幽默且无处不在的陪伴?《星际穿越》里 Tars 抱着 Brand 在漫天洪水里的奔跑逃生?还是《流浪地球》里只有2分钟生命的丫丫在屏幕里哭泣?

发现了吗?我们对于 AI 的理解,已经被影视作品深刻地塑造和影响了。以至于当新一轮更广泛的AI科技浪潮来临时,人类已经先入为主地对AI有了诸多「刻板印象」,比如AI最终会产生自我意识、AI会与人类产生冲突、AI会反叛并试图消灭人类、以及AI的情感和道德困境……

这些影视记忆让人类对AI形成了快速共识,但是它们中的一部分的已经开始给人类带来误导

比如,前段时间谷歌工程师声称某AI系统具备了自主感情和人格意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在文艺作品的影响下,我们接受了这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当然更严重的是,影视作品不断强调「AI 会导致人类末日」,这已经干扰到了当下对于事件的客观判断。当各方大佬们在讨论 AGI 演进路线和超级对齐的必要性时,吃瓜群众想到的很可能是某部电影里的机器人。

当然,作者也给出了建议,比如呼吁创作者们跳出叙事套路、直面更深刻的现实问题,或者直接写成是「外星人」好了 😂

👀 [Sam Altman 的书单①] 英国工业革命见闻实录:那些震惊、兴奋与慌张

img

ShowMeAI知识星球资源编码:R239

Pandaemonium,1660~1886: The Coming of the Machine as Seen by Contemporary Observers》是一本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书,中文可以翻译成《Pandaemonium,1660-1886,机器时代的到来与同期观察者们的见闻》。

书的视角很新颖,用很多人的书信/ 日记 / 文章,记录了那个时代的人、事件、发明、思想和文学作品,也记录了当时人们对于这场变革的震惊、困惑、焦虑、兴奋、畅想… 这本书已经成为研究工业革命的重要文献之一。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Sam Altman:这是一次不可思议的阅读体验,当我们置身于软件革命时,了解工业革命时期人们的想法是很值得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汉弗莱·詹宁斯 (Humphrey Jennings),写作于1937年至1950年,首次发表于1985年,其后多次再版。

YC 曾经将这本书纳入推荐书单,Sam Altman 在 2023 年接受「The Atlantic (大西洋月刊)」高级编辑和记者 Ross Andersen 深度访谈时,也提到并推荐了这本书。

整本书分为四个部分,涵盖了对各个特定时间段内的观察:

  • 第一部分 (1660-1729年):观察和报告。聚焦于工业革命初期,见证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社会变革的萌芽。
  • 第二部分 (1730-1790年):开发。记录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见证了也对系统和秩序的追求。
  • 第三部分 (1791-1850年):革命。详细记录了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和人类思想的深刻影响,同时,这一时期也见证了科学和哲学思想的发展。
  • 第四部分 (1851-1886年):混乱。探讨了工业革命后期的混乱和不确定性,也记录了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以及社会对待这些变化的反应。

感谢贡献一手资讯、资料与使用体验的 ShowMeAI 社区同学们!

img

◉ 点击 👀日报&周刊合集,订阅话题 #ShowMeAI日报,一览AI领域发展前沿,抓住最新发展机会!

◉ 点击 🎡生产力工具与行业应用大全,一起在信息浪潮里扑腾起来吧!

  • 10
    点赞
  • 2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