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前言
本篇粗略介绍下作者在读研期间遇见/看到的一些路由技术。
2 路由技术
2.1 存储转发
- 网络节点间歇性连接时,当前节点继续携带数据包,直到遇到合适的下一跳或者目的节点。
- 高时延,不适合实时性的通信业务。

2.2 贪婪
- 数据包转发到距离上最接近目的节点的邻居,减少转发的跳数。
- 存在贪婪失败造成的路由空洞,需要恢复策略。

2.3 预测
- 利用下一跳的速度和方向来预测其未来的位置,以选择更精确的下一跳。
- 需要目的和邻居的额外信息。

常用的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4 路由发现
- 源节点通过泛洪发送路由请求RREQ,建立到目的节点的可用路由。
- 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拥塞和宽带消耗。

2.5 链路状态
- 每次拓扑变化中,所有节点共享整个网络的链路状态信息,通过dijkstra算法得到节点间的最短距离。
- 不适合拓扑高度动态变化的网络,会造成大量开销。

2.6 分簇
- 当节点分布密集时,以集群的方式组织,每个区域由簇头节点控制,不同簇之间的通信需通过簇头节点。
- 分簇算法会产生额外开销。

2.7 层次
- 以树的形式将网络划分级别,每层由至少一个根节点管理。
- 只适用于低移动性的网络。

3 路由协议所用技术
Ad hoc网络常用的路由协议可分为如下几类:

接下来,作者将举几个常用的协议例子。
3.1 平面式-表驱动路由
- 路由技术:链路状态
- 特点:每个节点都维护网络中所有节点的路由信息。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节点通过交互信息来实时地维护网络路由信息表。
- 常用路由协议:DSDV、OLSR
3.2 平面式-按需驱动路由
- 路由技术:路由发现
- 特点:节点不实时地维护网络路由,只有在节点有数据要发送且无可用路由时,才激活路由发现机制寻找到达目的节点的路由。
- 常用路由协议:DSR,AODV
3.3 分簇式路由
- 路由技术:分簇
- 特点:网络节点按分簇算法分成相应的簇;簇首节点维护和管理簇内节点,负责簇内节点的通信,同时为簇间节点通信提供合适的路由信息;网关节点负责与相邻簇节点通信。

3.4 地理位置路由
- 定义:基于节点的位置信息进行路由决策,作为一种路由手段,常与预测路由技术结合。
- 特点:适应动态变化的网络。
- 常用路由协议:GPSR
地理位置路由协议常用的路由技术可以分为三类:
(1)确定性进度。转发节点根据某种确定性选择策略,将数据包转发给一个邻居,该邻居朝着目的节点前进。
常见的有:贪婪(选择邻节点中距离目标节点最近的节点作为下一跳)、罗盘(选择自身与邻节点和与目的节点夹角最小的那个邻节点作为下一跳)和最大前程(选择自身到目的节点连线上投影最长的那个邻节点作为下一跳)。
(2)随机性进度。类似于确进度的方法, 但下一个节点是从候选节点集中随机选择或根据概率分布选择。
常见的有:PAB3D(通过从当前相邻节点的子集中随机选择下一个节点)。
(3)面方法。指的是基于网络拓扑构建平面图,使用右手规则在平面图上选择下一跳节点的方式。
常见的有:GPSR协议的周边转发策略,即通过构建二维平面图,跳出路由空洞。

三类地理位置路由技术的性能优缺点如下表所示:
确定性进度 | 随机性进度 | 面方法 | |
优点 | 高可扩展性 | 高可扩展性、高传输速率 | 稀疏网络中表现良好 |
缺点 | 低数据包投递率 | 随机性,不能高效的传输数据包 | 高路径膨胀,大量数据流场景中会出现碰撞和回退 |
适用网络 | 不具有路由空洞的稠密均匀网络 | 稀疏网络中的性能优于确定进度 | 稀疏网络 |
一般而言,会采用多种技术混合设计路由协议,使得路由算法在多种网络类型中具有良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