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体系结构期末复习(1)——软件设计概论

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出发,根据需求分析阶段确定的内容,设计软件系统的整体结构、子系统、数据库、界面及接口,以形成软件的具体实现方案的过程。

	软件设计方法论的基本原理已经经过了多年的进化。在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中,软件设计是对软件需求进行分析以形成软件内部结构的描述说明的活动。耦合和内聚是两个用来评估软件设计质量的方法。
	
	软件设计的基础是软件需求,包括“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设计的目标就是使所设计的系统能够被开发方顺利地实现,并且恰如其分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使开发方和用户的利益极大化。
	
	依据“分而治之”的思想,我们把系统设计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高层设计阶段和详细设计阶段。高层设计阶段的重点是系统架构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的重点是用户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类或模块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软件体系结构性质

    合适性   结构稳定性   可扩展性  可复用性

用户界面设计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性能优化问题
	
	为了提高性能,有时可进行反规范化处理,即通过合并一些表,或者在表中创建冗余的列,对符合3NF的表结构进行修改,从而减少表连接操作代价,达到提高性能的目的。
	
	优化数据库的环境参数也能够提高数据库的性能。例如给服务器配置更快的CPU,增加内存等。DBMS的数据库引擎是非常消耗内存的,内存对数据库性能影响比较大。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1. 构件:是指语义完整,语法正确和有可重用价值的单位软件,是软件重用过程中可以明确辨识的系统;结构上,它是语义描述通信接口和实现代码的复合体。2. 构件模型:是对构件本质特征的抽象描述。3. 构件组装:是指将库中的构件经适当修改后相互连接,或者将它们与当前开发项目中的软件元素相连接,最终构成新的目标软件。4. 软件体系结构:Hayes Roth认为软件体系结构是一个抽象的系统规范,主要包括用其行为来描述的功能构件和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接口和关系。5. 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OA):本质上是服务的集合,服务间彼此通信,这种通信可能是简单地数据传送,也可能是两个或更多的服务协调进行某些活动。6. 可靠性:是软件系统在应用或系统错误面前,在意外或错误使用的情况下维持软件系统特性的基本能力。7. 可修改性:是指能够快速地以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对系统进行变更的能力。通常以某些具体的变更为基准,通过考察这些变更的代价衡量可修改性。可修改性包括: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结构重组、可移植性。8. 敏感点:是一个或多个构件(和/或构件之间的关系)的特性。9. 权衡点:是影响多个质量属性的特性,是多个质量属性的敏感点。10. 软件产品线:就是在一个公共的软件资源集合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共享同一个特性集合的系统集合。11. 框架:是封装了特定应用族抽象设计的抽象类的集合,框架又是一个模板,关键的方法和其他细节在框架实例中实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