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博主OceanStar的学习笔记,ONVIF系列二和系列三中安装操作过程及代码实现参考了这位博主的博客。
ONVIF系列:
ONVIF系列二:Ubuntu安装gSOAP、生成ONVIF代码框架
1、ONVIF是什么
视频监控领域存在的问题:
1、厂商定制化:不同厂商的视频设备往往采用不同的通信协议和数据格式,导致设备之间难以互相兼容和集成。例如视频监控都是通过RTSP进行的音视频传输,可是每家厂商摄像头的rtsp地址格式都不一样,这样集成不同厂商之前需要首先知道这家厂商的RTSP地址格式。
2、功能扩展不统一:尽管RTSP提供了基本的实时流媒体传输功能,但在实际应用中,视频设备可能会扩展一些额外的功能,如事件管理、设备配置等,这些功能的实现方式可能会因厂商而异,导致不同设备之间的功能扩展不统一。
3、配置和管理不便:在配置和管理摄像头设备的时候,不同厂商会使用不同的应用协议和数据格式,还会对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私有化定制,用户可能需要针对不同厂商的设备使用不同的管理工具进行配置和管理,增加了管理的复杂性和成本。
ONVIF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是一个全球性的开放性标准,旨在促进网络视频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它由安迅士、博世、索尼共同创建,在2008年成立,后来一些领先的视频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也加入了进来。ONVIF致力于推动IP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通过制定统一的网络视频接口标准,促进视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ONVIF协议对设备发现、设备配置、事件、PTZ控制、视频分析、实时流媒体直播功能(RTSP拉流)、搜索、回放、录像录音管理等功能进行了规范。
2、ONVIF Profile:
ONVIF提供了很多的Profile,每个Profile都定义了一组特定的功能集合,支持ONVIF不需要考虑ONVIF版本只需要保持Profile一致即可互通。
目前以下几种Profile
Profile S应用于网络视频系统
Profile G应用于边缘存储与检索
Profile C应用于网络电子门禁系统
Profile Q应用于快速安装
Profile A应用于更广泛的访问控制配置
Profile T应用于高级视频流
IPC摄像头(网络摄像头)有关的主要是Profile S技术规格。
3、ONVIF开发技术框架
ONVIF规范中设备管理和控制部分所定义的接口均以Web Services的形式提供。每一个支持ONVIF规范的终端设备均须提供与功能相应的Web Service。ONVIF中的其他部分比如音视频流则通过RTSP进行。
ONVIF = 服务端 + 客户端 =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