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幻觉:比AI还“上头”的认知大冒险

在如今这个科技大爆炸的时代,AI就像个跟我们形影不离的“小跟班”,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出现,给咱们带来了不少便捷,什么智能客服、各种内容生成,那是应有尽有。不过呢,这“小跟班”也时不时闹点小脾气,其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AI幻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AI幻觉是啥呢?简单说,你问AI个问题,它回答得那叫一个头头是道,感觉就像专业权威在坐镇,可仔细一琢磨,嘿,这里头居然有些内容是它瞎编的!这就好比你满心欢喜去一家网红餐厅,看菜单上的菜描述得那叫一个美味,结果吃了发现味道也就那样,有点坑人啊!

为啥AI会有这幻觉呢?按照谷歌官方的说法,主要还是训练数据在“作祟”。训练数据要是不完整、有偏差,或者本身就有点小毛病,那AI这“小脑瓜”就会学到错误模式,然后就开始“跑偏”啦。比如说,要是一个AI是基于有缺陷的医学图片数据集训练的,它可能会一本正经地说健康组织是癌变的,这可就太“坑爹”了!还有一种情况,现实世界的知识、物理属性和事实信息太复杂,AI这“小家伙”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就容易闹出编造根本不存在的链接这类笑话。

不过呢,当我们把镜头从AI身上切换到咱们人类自己身上,就会惊掉下巴——人类的“幻觉”问题比AI那可严重多了去了!2025年3月的时候,Vectara对市面上那些主流的AI大模型来了个大测试。结果一出来,好家伙,大部分大模型的幻觉率都低得可怜。像Gemini - 2.0 - Flash - 001,幻觉率才0.7%,这就好比一个超级严谨的学生,极少在作业里犯错。Gemini - 2.0 - Pro - Exp和OpenAI的o3 - mini - high - reasoning模型,幻觉率也不过0.8%,就这数据,把咱们人类一些专业精英都远远甩在后面啦!

在医学这个专业领域,那更明显了。世界卫生组织说临床医学平均误诊率30%,这里头80%的医疗失误就是因为医生思维和认识上的错误。再看国内,《中国罕见病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2020 - 2021年,罕见病患者平均确诊得花4.26年的时间,误诊率高达42%。这就好比一个人在迷宫里转了好几年,还没找到出口,多让人闹心!

说到底,人类产生幻觉的原因那叫一个五花八门。人类的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就像个挑食的小孩,只喜欢挑选那些支持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对相反的信息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就好比你认定某种食物超级好吃,别人说不好吃,你就压根儿听不进去。而且,我们还会依赖那些一下子就能想到的信息去判断事情,这就像蒙着眼睛走路,很容易走错路。就拿决策来说吧,我们常常会被最初的那个信息“勾了魂”,后面更重要的信息来了,我们也听不进去,这不是“鬼迷心窍”嘛!

面对大量的信息,人类的脑子就有点“招架不住”了,就像一台老旧的电脑,运行太复杂的程序就开始卡顿。所以,我们就很容易被虚假信息忽悠,然后做出错误的判断。当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儿,操作人员因为忽视了好多安全协议和警告信号,结果酿成了大祸,这可不就是信息处理不当的“翻车现场”嘛!

还有啊,人类的情绪和个人动机这俩“捣蛋鬼”也时不时出来捣乱。焦虑的时候,我们会把风险想得跟天一样大;乐观的时候,又会把风险不当回事儿。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不就是觉得伊拉克有大杀器,结果发现是个“大乌龙”,闹得地区不得安宁,人员死伤一大堆,这不是典型的被情绪和个人动机“带偏了节奏”嘛!

就像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说的:“人不是可以感受的思维机器,而是可以思维的感受机器。”这话听起来有点绕,但是仔细琢磨琢磨,是不是特别有意思?人类因为有了各种复杂的情绪,所以在认知的路上就容易“跑偏”。不过呢,认识到这些问题,也算是咱们的一大进步啦!以后,咱们可得努力克服人类自身的“幻觉”,让咱们的大脑也成为一台精准的“信息处理器”,和AI一起,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更多推荐阅读内容
当互联网学会“思考“:AI带来的网络革命将如何改变你的生活?
新质互联网时代:AI 引领的互联网变革浪潮
当AI应用爆火时,为什么说云计算在“闷声发大财“
当AI保安遇上外包大队:网络安全界的“卷王“之争
未来技术趋势预判:合成数据、模型对抗与智能进化路径
打工人自救指南:如何在AI时代保住你的「肉身上岗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