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缓存之搭建Redis主从集群+全量同步/增量同步

主从集群结构

如图所示,集群中有一个master节点、两个slave节点(现在叫replica)。当我们通过Redis的Java客户端访问主从集群时,应该做好路由:

  • 如果是写操作,应该访问master节点,master会自动将数据同步给两个slave节点

  • 如果是读操作,建议访问各个slave节点,从而分担并发压力

搭建流程

假设在同一个虚拟机中利用3个Docker容器来搭建主从集群,容器信息如下:

容器名角色IP映射端口
r1master192.168.150.1017001
r2slave192.168.150.1017002
r3slave192.168.150.1017003

1.启动多个redis实例

将docker-compose.yml上传虚拟机/root/redis

version: "3.2"
​
services:
  r1:
    image: redis
    container_name: r1
    network_mode: "host"
    entrypoint: ["redis-server", "--port", "7001"]
  r2:
    image: redis
    container_name: r2
    network_mode: "host"
    entrypoint: ["redis-server", "--port", "7002"]
  r3:
    image: redis
    container_name: r3
    network_mode: "host"
    entrypoint: ["redis-server", "--port", "7003"]

执行命令,运行集群:

docker compose up -d

2.建立集群

虽然启动了3个Redis实例,但是它们并没有形成主从关系。

还需要通过命令来配置主从关系:

# Redis5.0以前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 Redis5.0以后
replicaof <masterip> <masterport>

有临时和永久两种模式:

  • 永久生效:在redis.conf文件中利用slaveof命令指定master节点

  • 临时生效:直接利用redis-cli控制台输入slaveof命令,指定master节点

测试临时模式,首先连接r2,让其以r1为master

# 连接r2
docker exec -it r2 redis-cli -p 7002
# 认r1主,也就是7001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然后连接r3,让其以r1为master

# 连接r3
docker exec -it r3 redis-cli -p 7003
# 认r1主,也就是7001
slaveof 192.168.150.101 7001

然后连接r1,查看集群状态:

# 连接r1
docker exec -it r1 redis-cli -p 7001
# 查看集群状态
info replication

结果如下:

127.0.0.1:7001> info replication
# Replication
role:master
connected_slaves:2
slave0:ip=192.168.150.101,port=7002,state=online,offset=140,lag=1
slave1:ip=192.168.150.101,port=7003,state=online,offset=140,lag=1
master_failover_state:no-failover
master_replid:16d90568498908b322178ca12078114e6c518b86
master_replid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master_repl_offset:140
second_repl_offset:-1
repl_backlog_active:1
repl_backlog_size:1048576
repl_backlog_first_byte_offset:1
repl_backlog_histlen:140

可以看到,当前节点r1:7001的角色是master,有两个slave与其连接:

  • slave0port7002,也就是r2节点

  • slave1port7003,也就是r3节点

3.测试

依次在r1r2r3节点上执行下面命令:

set num 123
​
get num

会发现只有在r1这个节点上可以执行set命令(写操作),其它两个节点只能执行get命令(读操作)。也就是说读写操作已经分离了。

同步原理

回看主从集群的架构:

主redis需要向从redis同步数据,以保证写入的新数据与从redis一致。

全量同步

主从第一次建立连接时,会执行全量同步,将master节点的所有数据都拷贝给slave节点,流程:

这里有一个问题,master如何得知salve是第一次来连接呢??

有几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 Replication Id:简称replid,是数据集的标记,id一致则说明是同一数据集。每一个master都有唯一的replid,slave则会继承master节点的replid

  • offset:偏移量,随着记录在repl_baklog中的数据增多而逐渐增大。slave完成同步时也会记录当前同步的offset。如果slave的offset小于master的offset,说明slave数据落后于master,需要更新。

因此slave做数据同步,必须向master声明自己的replication id 和offset,master才可以判断到底需要同步哪些数据。

因为slave原本也是一个master,有自己的replid和offset,当第一次变成slave,与master建立连接时,发送的replid和offset是自己的replid和offset。

master判断发现slave发送来的replid与自己的不一致,说明这是一个全新的slave,就知道要做全量同步了。

master会将自己的replid和offset都发送给这个slave,slave保存这些信息。以后slave的replid就与master一致了。

因此,master判断一个节点是否是第一次同步的依据,就是看replid是否一致

如图:

完整流程描述:

  • slave节点请求增量同步

  • master节点判断replid,发现不一致,拒绝增量同步

  • 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

  • slave清空本地数据,加载master的RDB

  • master将RDB期间的命令记录在repl_baklog,并持续将log中的命令发送给slave

  • slave执行接收到的命令,保持与master之间的同步

增量同步

全量同步需要先做RDB,然后将RDB文件通过网络传输个slave,成本太高了。因此除了第一次做全量同步,其它大多数时候slave与master都是做增量同步

什么是增量同步?就是只更新slave与master存在差异的部分数据。如图:

那么master怎么知道slave与自己的数据差异在哪里呢?

这就要说到全量同步时的repl_baklog文件了。

这个文件是一个固定大小的数组,只不过数组是环形,也就是说角标到达数组末尾后,会再次从0开始读写,这样数组头部的数据就会被覆盖。

repl_baklog中会记录Redis处理过的命令日志及offset,包括master当前的offset,和slave已经拷贝到的offset:

slave与master的offset之间的差异,就是salve需要增量拷贝的数据了。

随着不断有数据写入,master的offset逐渐变大,slave也不断的拷贝,追赶master的offset:

直到数组被填满:

此时,如果有新的数据写入,就会覆盖数组中的旧数据。不过,旧的数据只要是绿色的,说明是已经被同步到slave的数据,即便被覆盖了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未同步的仅仅是红色部分。

但是,如果slave出现网络阻塞,导致master的offset远远超过了slave的offset:

如果master继续写入新数据,其offset就会覆盖旧的数据,直到将slave现在的offset也覆盖:

棕色框中的红色部分,就是尚未同步,但是却已经被覆盖的数据。此时如果slave恢复,需要同步,却发现自己的offset都没有了,无法完成增量同步了。只能做全量同步。

注意:

repl_baklog大小有上限,写满后会覆盖最早的数据。

如果slave断开时间过久,导致未备份的数据被覆盖,则无法基于log做增量同步,只能再次全量同步。

主从同步优化

主从同步可以保证主从数据的一致性,非常重要。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Redis主从就集群:

  • 在master中配置repl-diskless-sync yes启用无磁盘复制,避免全量同步时的磁盘IO。

  • Redis单节点上的内存占用不要太大,减少RDB导致的过多磁盘IO

  • 适当提高repl_baklog的大小,发现slave宕机时尽快实现故障恢复,尽可能避免全量同步

  • 限制一个master上的slave节点数量,如果实在是太多slave,则可以采用主-从-从链式结构,减少master压力

主从从架构图:

总结

简述全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区别?

  • 全量同步:master将完整内存数据生成RDB,发送RDB到slave。后续命令则记录在repl_baklog,逐个发送给slave。

  • 增量同步:slave提交自己的offset到master,master获取repl_baklog中从offset之后的命令给slave

什么时候执行全量同步?

  • slave节点第一次连接master节点时

  • slave节点断开时间太久,repl_baklog中的offset已经被覆盖时

什么时候执行增量同步?

  • slave节点断开又恢复,并且在repl_baklog中能找到offset时

  • 30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