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ealyzer+FreeRTOS(快照模式)

本文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工程中集成Tracealyzer工具,专注于快照模式的配置。首先,从Percepio官网下载Tracealyzer并获取10天试用License。接着,将Tracealyzer库及配置文件添加到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工程中,并在FreeRTOSConfig.h中启用Trace设施。在快照模式下,配置Tracealyzer的Eventbuffer大小和处理方式,然后在适当位置调用vTraceEnable(TRC_START)启动跟踪。最后,利用IDE的内存转存功能将Tracebuffer保存为.bin文件,再用Tracealyzer软件打开分析。

Tracealyzer是一个用于RTOS系统跟踪和可视化分析工具,不需要额外的跟踪硬件。
Tracealyzer for FreeRTOS支持两种跟踪模式:
- 快照模式(Snapshot Mode)
- 流模式(Streaming Mode)

快照模式:将跟踪数据存储在RAM中,然后通过IDE工具读取出来保存为文件,在PC端进行分析和显示。
流模式:将跟踪数据实时传送到PC端,在v4.2以上的版本支持。

本文将演示如何在工程中集成Tracealyzer, 使用快照模式。所需软件:
- Tracealyzer 4.6.3
-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 9.20.1

1 安装Tracealyzer

官网下载:https://percepio.com/downloadform/
填写邮箱,并选择第一项,就会收到下载链接和License(10天有效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集成Tracealyzer

1)将 Trace recorder library 添加到工程中。library 在 Tracealyzer 的安装目录下的 \FreeRTOS\TraceRecorder 目录,将此目录复制到工程文件夹。
2)将TraceRecorder\config中的3个配置文件复制到每个工程的源码目录下,最好不要多个工程共用一组配置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OTE: 本文仅演示SnapshotConfig模式,所以只拷贝trcConfig.h和trcSnapshotConfig.h就可以。
3)在IAR中将recorder library中2个主文件(trcKernelPort.c,trcSnapshotRecorder.c)添加到工程中,同时省去麻烦,将TraceRecorder\include中的所有头文件也都添加到IAR中,就是include Grou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设置FreeRTOSConfig.h中有关Trace的选项,

#define configUSE_TRACE_FACILITY 1

在FreeRTOSConfig.h的最后添加下方所示的添加编译,当使能了Trace后包含Tracealyzer library的主头文件。

#ifdef __ICCARM__
#if (configUSE_TRACE_FACILITY == 1)
#include "trcRecorder.h"
#endif
#endif
3 使用快照模式

1)在trcConfig.h, 针对Cortex-M架构包含处理的头文件,为了识别ARM CMSIS的AP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将硬件移植的配置为Tracealyzer提供的、针对Cortex-M的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配置为快照模式,将 TRC_CFG_RECORDER_MODE 定义为 TRC_RECORDER_MODE_SNAPSHOT。
对于新版本,请在trcKernelPortConfig.h中修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指定所使用的FreeRTOS版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针对快照模式的设置,在trcSnapshotConfig.h中,设置TRC_CFG_SNAPSHOT_MODE,用于指定当Trace的buffer写满之后的处理方式:
TRC_SNAPSHOT_MODE_STOP_WHEN_FULL:当 buffer 满了之后停止 Trace,可以保留起始时 Trace 到的事件。
TRC_SNAPSHOT_MODE_RING_BUFFER:当 buffer 满了之后,覆盖之前的 Trace 数据,可以保留最后的Trace 到的事件。

设置Event buffer的大小,单位是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在代码中合适的位置调用vTraceEnable(TRC_START), 开启跟踪系统的运行。调用的时机需要注意,须在 硬件初始化完成之后,且在创建第一个FreeRTOS内核对象之前。
经过以上的配置之后就可以构建工程,下载程序到硬件上运行。之后需要将 Trace 的 Event buffer 从硬件上读取到 PC 端并保存成文件。

借助 IDE 提供的内存转存储功能,IAR、Ozone都有此功能。
例如在Ozone中,首先通过 Global Data 窗口查看 RecorderDataPtr 来获取 Trace buffer 的地址,然后在 memory 窗口右键选择“Save”输入 buffer 的地址范围,保持成 bin文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NOTE: 可以直接查看RecoderData的address和size(18404, hex: 47E4), 然后,保存。
(Ozone这里只能保存为.bin文件,保存为.hex文件后续打不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加载Trace文件,启动Tracealyzer软件,从File->Open File选择保存的bin文件打开。

参考:

Tracealyzer快速入门-跟踪记录库移植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