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最全面试题合集】

什么是操作系统?

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 OS)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
2.操作系统本质上是运行在计算机上的软件程序 ;
3.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与系统交互的操作界面 ;
4.操作系统分内核与外壳(我们可以把外壳理解成围绕着内核的应用程序,而内核就是能操作硬件的程序)

什么是系统调用呢?

这些系统调用按功能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设备管理。完成设备的请求或释放,以及设备启动等功能。
2.文件管理。完成文件的读、写、创建及删除等功能。
3.进程控制。完成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及唤醒等功能。
4.进程通信。完成进程之间的消息传递或信号传递等功能。
5.内存管理。完成内存的分配、回收以及获取作业占用内存区大小及地址等功能

JAVA堆内存与栈内存的区别

栈内存在函数中定义的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是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
当在一段代码块中声明了一个变量时,java就会在栈内存中为这个变量分配内存空间,当超过变量的作用域之后,java也会自动释放为该变量分配的空间,而这个回收的空间可以即刻用作他用。

堆内存堆内存用于存放由new创建的对象和数组。
在堆内存中分配的内存空间,由java虚拟机自动垃圾回收器来管理。在堆中产生了一个数组或者对象后,还可以在栈中定义一个特殊的变量,变量的值就等于数组或对象在堆内存中的首地址,而这个栈中的特殊变量,也就成为数组或对象的引用变量。以后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栈内存中的引用变量访问堆内存中的数组或对象了。引用变量相当于是为数组或对象起的一个别名,或者是代号。
数组和对象在没有引用变量指向它的时候,才变成垃圾,不能被继续使用,但是仍然会占用堆内存空间,而后在一个不确定的时间内,由java虚拟机自动垃圾回收器回收,这也是java程序为什么会占用很大内存的原因。

JVM中的堆和栈
堆和栈都是java用来在内存中存放数据的地方,与C++不同的是,java自动管理堆和栈,程序员不能自行设置堆和栈。
java中的堆就是运行时存储数据的区域,类的实例对象可以通过new、new Array等指令建立从中分配空间,这些空间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释放。堆是由jvm自动垃圾回收器负责的,堆的优势是可以动态的分配内存大小生存周期也不用实现告诉编译器,因为空间是在运行时动态进行内存分配的。如果堆中的数据确认为垃圾,则jvm的自动垃圾回收器汇自动回收相应的空间。但是缺点是,由于实在运行时动态进行空间分配,存取速度较慢。

栈的优势是:存取的速度都比堆要快,仅次于寄存器。栈数据可以共享,但是缺点时,栈空间中的数据大小和生存期必须是确定的,缺乏灵活性。栈主要存放一些基本类型的变量int, short, long, byte, float, double, boolean, char和对象句柄。

操作系统大内核和微内核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好处?

单体内核:大内核,将OS的全部功能都做进内核中,包括调度、文件系统、网络、设备驱动器、存储管理。比如设备驱动管理、资源分配、进程间通信、进程间切换管理、文件系统、存储管理、网络等。单体内核是指在一大块代码中实际包含了所有操作系统功能,并作为一个单一进程运行,具有唯一地址空间。内核之间的通信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大家都运行在内核态,并身处同一地址空间上,所以内核可以直接调用函数。大部分UNIX (包括Linux)系统都采用的单体内核。

微内核:微内核与单体内核不同,微内核只是将OS中最核心的功能加入内核,包括IPC通信、地址空间分配和基本的调度,这些东西处在内核态运行。如:WINCE系统。
而其他功能如设备驱动、文件系统、存储管理、网络等作为一个个处于用户态的进程而向外提供某种服务来实现,而且这些处于用户态的进程可以针对某些特定的应用和环境需求进行定制。有时,也称这些进程为服务器
Windows NT内核(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和Mach(Mac OS X 的组成部分)都是微内核结构。

微内核优点:模块化设计、抢占式内核、支持内核线程、动态装载内核模块的能力。
缺点:IPC机制的开销多于函数调用,又因为会涉及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的上下文切换,因此,消息传递需要一定的周期,而单内核中简单的函数调用没有这些开销。所以,目前实际应用的基于微内核的系统都让大部分或全部服务器位于内核中,这样就可以直接调用函数,消除频繁的上下文切换同。

单体内核优点:单内核具有简单和性能高的特点。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区别

  • 内核态(核心态,特权态): 内核态是操作系统内核运行的模式。 内核态控制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如硬件设备,文件系统等等,并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执行环境。
  • 用户态: 用户态是用户应用程序运行的状态。 应用程序必须依托于内核态运行,因此用户态的态的操作权限比内核态是要低的, 如磁盘,文件等,访问操作都是受限的。

当一个进程在执行用户自己的代码时处于用户运行态(用户态),此时特权级最低,为3级,是普通的用户进程运行的特权级,大部分用户直接面对的程序都是运行在用户态。Ring3状态不能访问Ring0的地址空间,包括代码和数据;当一个进程因为系统调用陷入内核代码中执行时处于内核运行态(内核态),此时特权级最高,为0级。执行的内核代码会使用当前进程的内核栈,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栈。

用户运行一个程序,该程序创建的进程开始时运行自己的代码,处于用户态。如果要执行文件操作、网络数据发送等操作必须通过write、send等系统调用,这些系统调用会调用内核的代码。进程会切换到Ring0,然后进入3G-4G中的内核地址空间去执行内核代码来完成相应的操作。内核态的进程执行完后又会切换到Ring3,回到用户态。这样,用户态的程序就不能随意操作内核地址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这说的保护模式是指通过内存页表操作等机制,保证进程间的地址空间不会互相冲突,一个进程的操作不会修改另一个进程地址空间中的数据

用户态与内核态的转换

  • 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是用户态主动要求切换到内核态的一种方式, 用户应用程序通过操作系统调用内核为上层应用程序开放的接口来执行程序。
  • 异常: 当cpu在执行用户态的应用程序时,发生了某些不可知的异常。 于是当前用户态的应用进程切换到处理此异常的内核的程序中去,如缺页异常。
  • 硬件设备的中断: 当硬件设备完成用户请求后,会向cpu发出相应的中断信号, 这时cpu会暂停执行下一条即将要执行的指令,转而去执行与中断信号对应的应用程序, 如果先前执行的指令是用户态下程序的指令,那么这个转换过程也是用户态到内核台的转换。比如硬盘读写操作完成,系统会切换到硬盘读写的中断处理程序中执行后续操作等。

介绍一下操作系统中断的过程?中断发生时,内存中数据怎么存储的,存到哪?怎么恢复的?

所谓的中断就是在计算机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某些特殊事情,使得CPU暂停对程序的执行,转而去执行处理这一事件的程序。等这些特殊事情处理完之后再回去执行之前的程序。

内部异常中断:由计算机硬件异常或故障引起的中断;

软中断:由程序中执行了引起中断的指令而造成的中断(这也是和我们将要说明的系统调用相关的中断);

外部中断:由外部设备请求引起的中断,称为外部中断;

内存溢出与内存泄漏

内存溢出
指程序申请内存时,没有足够的内存供申请者使用。内存溢出就是你要的内存空间超过了系统实际分配给你的空间,此时系统相当于没法满足你的需求,就会报内存溢出的错误

内存溢出原因:

内存中加载的数据量过于庞大,如一次从数据库取出过多数据

集合类中有对对象的引用,使用完后未清空,使得不能回收

代码中存在死循环或循环产生过多重复的对象实体

使用的第三方软件中的BUG

启动参数内存值设定的过小
内存泄漏
内存泄漏是指由于疏忽或错误造成了程序未能释放掉不再使用的内存的情况。内存泄漏并非指内存在物理上的消失,而是应用程序分配某段内存后,由于设计错误,失去了对该段内存的控制,因而造成了内存的浪费。

内存泄漏的分类:

堆内存泄漏 (Heap leak)。对内存指的是程序运行中根据需要分配通过malloc,realloc new等从堆中分配的一块内存,再是完成后必须通过调用对应的 free或者delete 删掉。如果程序的设计的错误导致这部分内存没有被释放,那么此后这块内存将不会被使用,就会产生Heap Leak。

系统资源泄露(Resource Leak)。主要指程序使用系统分配的资源比如 Bitmap,handle ,SOCKET等没有使用相应的函数释放掉,导致系统资源的浪费,严重可导致系统效能降低,系统运行不稳定。

没有将基类的析构函数定义为虚函数。当基类指针指向子类对象时,如果基类的析构函数不是virtual,那么子类的析构函数将不会被调用,子类的资源没有正确是释放,因此造成内存泄露。

简述下逻辑地址空间、物理地址空间和虚拟地址空间

我们编程一般只有可能和逻辑地址打交道,比如在 C 语言中,指针里面存储的数值就可以理解成为内存里的一个地址,这个地址也就是我们说的逻辑地址,逻辑地址由操作系统决定。物理地址指的是真实物理内存中地址,更具体一点来说就是内存地址寄存器中的地址。物理地址是内存单元真正的地址。

大多数计算机使用8位的块,或者叫做字节(Byte),来作为最小的可寻址的存储器单元,而不是访问存储器中单独的位。

机器级程序将存储器视为一个非常大的字节数组,称为虚拟存储器。存储器的一个字节都由唯一的数字来标识,称为它的地址(虚拟地址)。所有可能虚拟地址的集合就称作虚拟地址空间。
虚拟地址空间就是数字可能的表示范围

同步IO,异步IO了解吗?

同步IO:即如果一个线程请求进行IO操作,在IO操作完成之前,该线程会被阻塞。

异步IO:如果一个线程请求进行IO操作,IO操作不会导致请求线程被阻塞。

事实上,同步IO和异步IO模型是针对用户线程和内核的交互来说的:

同步IO:当用户发出IO请求操作之后,如果数据没有就绪,需要通过用户线程或者内核不断地去轮询数据是否就绪,当数据就绪时,再将数据从内核拷贝到用户线程。

异步IO:只有IO请求操作的发出是由用户线程来进行的,IO操作的两个阶段都是由内核自动完成,然后发送通知告知用户线程IO操作已经完成。也就是说在异步IO中,不会对用户线程产生任何阻塞。

区别

同步IO和异步IO的关键区别反映在数据拷贝阶段是由用户线程完成还是内核完成。所以说异步IO必须要有操作系统的底层支持

阻塞与非阻塞

阻塞:当某个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发出一个请求操作,但是由于该请求操作需要的条件不满足,那么就会一直在那等待,直至条件满足;

非阻塞:当某个任务在执行过程中,发出一个请求操作,如果该请求操作需要的条件不满足,会立即返回一个标志信息告知条件不满足,不会一直在那等待。

两者区别

阻塞和非阻塞的区别关键在于当发出请求一个操作时,如果条件不满足,是会一直等待还是返回一个标志信息。

举个例子:

​ 假如我要读取一个文件中的内容,如果此时文件中没有内容可读,对于同步来说就是会一直在那等待,直至文件中有内容可读;而对于非阻塞来说,就会直接返回一个标志信息告知文件中暂时无内容可读。

​ 同步和异步的着重点在于多个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一个任务的执行是否会导致整个流程的暂时等待;

​ 而阻塞和非阻塞的着重点在于发出一个请求操作时,如果进行操作的条件不满足是否会返会一个标志信息告知条件不满足。

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1.进程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进程是系统进行资源调度和分配的一个独立单位。
2.线程是进程的实体,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它是比进程更小的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
3.一个进程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多个线程,多个线程可以并发执行。
4.线程和进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基本上各进程是独立的,而各线程则不一定,因为同一进程中的线程极有可能会相互影响。
5.线程执行开销小,但不利于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而进程正相反。

进程有几种状态?

  • 创建状态(new) :进程正在被创建,尚未到就绪状态。
  • 就绪状态(ready) :进程已处于准备运行状态,即进程获得了除了处理器之外的一切所需资源,一旦得到处理器资源(处理器分配的时间片)即可运行。
  • 运行状态(running) :进程正在处理器上上运行(单核 CPU 下任意时刻只有一个进程处于运行状态)。
  • 阻塞状态(waiting) :又称为等待状态,进程正在等待某一事件而暂停运行如等待某资源为可用或等待 IO 操作完成。即使处理器空闲,该进程也不能运行。
  • 结束状态(terminated) :进程正在从系统中消失。可能是进程正常结束或其他原因中断退出运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僵尸进程和孤儿进程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式?

我们知道在unix/linux中,正常情况下,子进程是通过父进程创建的,子进程在创建新的进程。子进程的结束和父进程的运行是一个异步过程,即父进程永远无法预测子进程 到底什么时候结束。 当一个 进程完成它的工作终止之后,它的父进程需要调用wait()或者waitpid()系统调用取得子进程的终止状态。

僵尸进程:一个进程使用fork创建子进程,如果子进程退出,而父进程并没有调用wait或waitpid获取子进程的状态信息,那么子进程的进程描述符仍然保存在系统中。这种进程称之为僵尸进程。

孤儿进程:一个父进程退出,而它的一个或多个子进程还在运行,那么那些子进程将成为孤儿进程。孤儿进程将被init进程(进程号为1)所收养,并由init进程对它们完成状态收集工作。

孤儿进程是没有父进程的进程,孤儿进程这个重任就落到了init进程身上。每当出现一个孤儿进程的时候,内核就把孤儿进程的父进程设置为init,而init进程会循环地wait()它的已经退出的子进程。因此孤儿进程并不会有什么危害。

僵尸进程的解决方式:
(1)通过信号机制
子进程退出时向父进程发送SIGCHILD信号,父进程处理SIGCHILD信号。在信号处理函数中调用wait进行处理僵尸进程。
(2)fork两次
将子进程成为孤儿进程,从而其的父进程变为init进程,通过init进程可以处理僵尸进程。
(3)杀死父进程
将其父进程杀死,那么它的子进程,即僵尸进程会变成孤儿进程,由系统来回收

僵尸进程的危害:
unix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保证只要父进程想知道子进程结束时的状态信息, 就可以得到。这种机制就是: 在每个进程退出的时候,内核释放该进程所有的资源,包括打开的文件,占用的内存等。 但是仍然为其保留一定的信息(包括进程号the process ID,退出状态the termination status of the process,运行时间the amount of CPU time taken by the process等)。直到父进程通过wait / waitpid来取时才释放。 但这样就导致了问题,如果进程不调用wait / waitpid的话, 那么保留的那段信息就不会释放,其进程号就会一直被占用,但是系统所能使用的进程号是有限的,如果大量的产生僵死进程,将因为没有可用的进程号而导致系统不能产生新的进程. 此即为僵尸进程的危害,应当避免

进程间的通信方式

1.管道/匿名管道(Pipes) :用于具有亲缘关系的父子进程间或者兄弟进程之间的通信。
2.有名管道(Names Pipes) : 匿名管道由于没有名字,只能用于亲缘关系的进程间通信。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提出了有名管道。有名管道严格遵循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有名管道以磁盘文件的方式存在,可以实现本机任意两个进程通信。
3信号(Signal) :信号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通信方式,用于通知接收进程某个事件已经发生;
4.消息队列(Message Queuing) :消息队列是消息的链表,具有特定的格式,存放在内存中并由消息队列标识符标识。管道和消息队列的通信数据都是先进先出的原则。与管道(无名管道:只存在于内存中的文件;命名管道:存在于实际的磁盘介质或者文件系统)不同的是消息队列存放在内核中,只有在内核重启(即,操作系统重启)或者显示地删除一个消息队列时,该消息队列才会被真正的删除。消息队列可以实现消息的随机查询,消息不一定要以先进先出的次序读取,也可以按消息的类型读取.比 FIFO 更有优势。消息队列克服了信号承载信息量少,管道只能承载无格式字 节流以及缓冲区大小受限等缺。
5.信号量(Semaphores) :信号量是一个计数器,用于多进程对共享数据的访问,信号量的意图在于进程间同步。这种通信方式主要用于解决与同步相关的问题并避免竞争条件。
6.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 :使得多个进程可以访问同一块内存空间,不同进程可以及时看到对方进程中对共享内存中数据的更新。这种方式需要依靠某种同步操作,如互斥锁和信号量等。可以说这是最有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
7 套接字(Sockets) : 此方法主要用于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套接字是支持 TCP/IP 的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看做是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简单的说就是通信的两方的一种约定,用套接字中的相关函数来完成通信过程。

线程间同步的方式

1.互斥量(Mutex):采用互斥对象机制,只有拥有互斥对象的线程才有访问公共资源的权限。因为互斥对象只有一个,所以可以保证公共资源不会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比如 Java 中的 synchronized 关键词和各种 Lock 都是这种机制。
2.信号量(Semphares) :它允许同一时刻多个线程访问同一资源,但是需要控制同一时刻访问此资源的最大线程数量
3.事件(Event) :Wait/Notify:通过通知操作的方式来保持多线程同步,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多线程优先级的比较操作。

进程间调度算法

1.先到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 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进程为之分配资源,使它立即执行并一直执行到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放弃占用 CPU 时再重新调度。
2.短作业优先(SJF)的调度算法 : 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一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进程为之分配资源,使它立即执行并一直执行到完成或发生某事件而被阻塞放弃占用 CPU 时再重新调度。
3.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 : 时间片轮转调度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最公平且使用最广的算法,又称 RR(Round robin)调度。每个进程被分配一个时间段,称作它的时间片,即该进程允许运行的时间。
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前面介绍的几种进程调度的算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短进程优先的调度算法,仅照顾了短进程而忽略了长进程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既能使高优先级的作业得到响应又能使短作业(进程)迅速完成。,因而它是目前被公认的一种较好的进程调度算法,UNIX 操作系统采取的便是这种调度算法。
5.优先级调度 : 为每个流程分配优先级,首先执行具有最高优先级的进程,依此类推。具有相同优先级的进程以 FCFS 方式执行。可以根据内存要求,时间要求或任何其他资源要求来确定优先级。

常见的内存管理机制

简单分为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和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这两种。连续分配管理方式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一个连续的内存空间,常见的如 块式管理 。同样地,非连续分配管理方式允许一个程序使用的内存分布在离散或者说不相邻的内存中,常见的如页式管理 和 段式管理。

1.块式管理 : 远古时代的计算机操系统的内存管理方式。将内存分为几个固定大小的块,每个块中只包含一个进程。如果程序运行需要内存的话,操作系统就分配给它一块,如果程序运行只需要很小的空间的话,分配的这块内存很大一部分几乎被浪费了。这些在每个块中未被利用的空间,我们称之为碎片。
2.页式管理 :把主存分为大小相等且固定的一页一页的形式,页较小,相对相比于块式管理的划分力度更大,提高了内存利用率,减少了碎片。页式管理通过页表对应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
3.段式管理 : 页式管理虽然提高了内存利用率,但是页式管理其中的页实际并无任何实际意义。 段式管理把主存分为一段段的,每一段的空间又要比一页的空间小很多 。但是,最重要的是段是有实际意义的,每个段定义了一组逻辑信息,例如,有主程序段 MAIN、子程序段 X、数据段 D 及栈段 S 等。 段式管理通过段表对应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
4.段页式管理机制 :段页式管理机制结合了段式管理和页式管理的优点。简单来说段页式管理机制就是把主存先分成若干段,每个段又分成若干页,也就是说 段页式管理机制 中段与段之间以及段的内部的都是离散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分页和分段的共同点及区别

1.共同点 :

  • 分页机制和分段机制都是为了提高内存利用率,较少内存碎片。
  • 页和段都是离散存储的,所以两者都是离散分配内存的方式。但是,每个页和段中的内存是连续的。

2.区别 :

  • 页的大小是固定的,由操作系统决定;而段的大小不固定,取决于我们当前运行的程序。
  • 分页仅仅是为了满足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的需求,而段是逻辑信息的单位,在程序中可以体现为代码段,数据段,能够更好满足用户的需要。

什么是虚拟内存?

这个在我们平时使用电脑特别是 Windows 系统的时候太常见了。很多时候我们使用点开了很多占内存的软件,这些软件占用的内存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电脑本身具有的物理内存。为什么可以这样呢? 正是因为 虚拟内存 的存在,通过 虚拟内存 可以让程序可以拥有超过系统物理内存大小的可用内存空间。另外,虚拟内存为每个进程提供了一个一致的、私有的地址空间,它让每个进程产生了一种自己在独享主存的错觉(每个进程拥有一片连续完整的内存空间)。这样会更加有效地管理内存并减少出错。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

虚拟地址的高位3比特决定了对应的页(APR),APR的11-0位决定了物理地址基地址的块地址,加上虚拟地址的12-6比特得到物理内存的块地址,再加上作为块内偏移值的虚拟地址的5-0位,就得到了最后的地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虚拟内存的局部性原理是什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局部性原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时间局部性 :如果程序中的某条指令一旦执行,不久以后该指令可能再次执行;如果某数据被访问过,不久以后该数据可能再次被访问。产生时间局部性的典型原因,是由于在程序中存在着大量的循环操作。
2.空间局部性 :一旦程序访问了某个存储单元,在不久之后,其附近的存储单元也将被访问,即程序在一段时间内所访问的地址,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这是因为指令通常是顺序存放、顺序执行的,数据也一般是以向量、数组、表等形式簇聚存储的。

时间局部性是通过将近来使用的指令和数据保存到高速缓存存储器中,并使用高速缓存的层次结构实现。空间局部性通常是使用较大的高速缓存,并将预取机制集成到高速缓存控制逻辑中实现。虚拟内存技术实际上就是建立了 “内存一外存”的两级存储器的结构,利用局部性原理实现髙速缓存。

虚拟内存技术实现的方式

1.请求分页存储管理 :建立在分页管理之上,为了支持虚拟存储器功能而增加了请求调页功能和页面置换功能。请求分页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实现虚拟存储器的方法。请求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在作业开始运行之前,仅装入当前要执行的部分段即可运行。假如在作业运行的过程中发现要访问的页面不在内存,则由处理器通知操作系统按照对应的页面置换算法将相应的页面调入到主存,同时操作系统也可以将暂时不用的页面置换到外存中。
2.请求分段存储管理 :建立在分段存储管理之上,增加了请求调段功能、分段置换功能。请求分段储存管理方式就如同请求分页储存管理方式一样,在作业开始运行之前,仅装入当前要执行的部分段即可运行;在执行过程中,可使用请求调入中断动态装入要访问但又不在内存的程序段;当内存空间已满,而又需要装入新的段时,根据置换功能适当调出某个段,以便腾出空间而装入新的段。
3.请求段页式存储管理

页面置换算法有哪些?

地址映射过程中,若在页面中发现所要访问的页面不在内存中,则发生缺页中断 。

当发生缺页中断时,如果当前内存中并没有空闲的页面,操作系统就必须在内存选择一个页面将其移出内存,以便为即将调入的页面让出空间。用来选择淘汰哪一页的规则叫做页面置换算法,我们可以把页面置换算法看成是淘汰页面的规则。

1.OPT 页面置换算法(最佳页面置换算法) :最佳(Optimal, OPT)置换算法所选择的被淘汰页面将是以后永不使用的,或者是在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页面,这样可以保证获得最低的缺页率。但由于人们目前无法预知进程在内存下的若千页面中哪个是未来最长时间内不再被访问的,因而该算法无法实现。一般作为衡量其他置换算法的方法。
2.FIFO(First In First Out) 页面置换算法(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 : 总是淘汰最先进入内存的页面,即选择在内存中驻留时间最久的页面进行淘汰。
3.LRU (Least Currently Used)页面置换算法(最近最久未使用页面置换算法) :LRU算法赋予每个页面一个访问字段,用来记录一个页面自上次被访问以来所经历的时间 T,当须淘汰一个页面时,选择现有页面中其 T 值最大的,即最近最久未使用的页面予以淘汰。
4.LFU (Least Frequently Used)页面置换算法(最少使用页面置换算法) : 该置换算法选择在之前时期使用最少的页面作为淘汰页。

什么是死锁?死锁的产生条件是什么?解决死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所谓死锁,是指多个进程在运行过程中因争夺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当进程处于这种僵持状态时,若无外力作用,它们都将无法再向前推进。 因此我们举个例子来描述,如果此时有一个线程A,按照先锁a再获得锁b的的顺序获得锁,而在此同时又有另外一个线程B,按照先锁b再锁a的顺序获得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
1.互斥条件:进程要求对所分配的资源进行排它性控制,即在一段时间内某资源仅为一进程所占用。
2.请求和保持条件:当进程因请求资源而阻塞时,对已获得的资源保持不放。
3.不剥夺条件:进程已获得的资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剥夺,只能在使用完时由自己释放。
4. 循环等待条件:在发生死锁时,必然存在一个进程–资源的环形链。

解决死锁的方法:
1.资源一次性分配:一次性分配所有资源,这样就不会再有请求了:(破坏请求条件)
2.只要有一个资源得不到分配,也不给这个进程分配其他的资源:(破坏请保持条件)
3.可剥夺资源:即当某进程获得了部分资源,但得不到其它资源,则释放已占有的资源(破坏不可剥夺条件)
4.资源有序分配法:系统给每类资源赋予一个编号,每一个进程按编号递增的顺序请求资源,释放则相反(破坏环路等待条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