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W2

一、计算机网络分层架构

定义: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构成网络的体系结构。

作用

  • 复杂网络的抽象概念描述,形成网络的框架结构,实现网络的结构化设计
  • 对每一层进行功能界定,成为该层次的实现者进行软件编程和硬件设计的依据

研究方法

  • 按功能抽象分层
  • 定义层间的结构和提供的服务
  • 定义同层间通信的规则—协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

  • 各层独立。每一层不需要知道下层是如何实现的,只需要知道层间的接口和所提供的服务。
  • 使复杂问题简化,高层屏蔽低层细节问题
  • 灵活性好。当任意层发生变化时,只要接口不变,上下层均不受影响
  • 结构上分开,各层可采用最适合的技术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促进标准化。由于每一层及其提供的服务都有明确的定义,便于制订统一的协议

原则

  1. 根据功能需要分层
  2. 每层的功能明确
  3. 每层的功能选择有利于指定国际标准
  4. 每层的接口信息量尽可能少
  5. 层数足够多:避免不同的功能混于同一层
  6. 层数不能太多:避免体系结构过于庞大

二、主要概念

1. 网络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接口

  • 每层接口告诉上层进程对其的访问方式
  • 定义需要的参数和预期的结果

2、服务——垂直

  • 每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定义该层做什么
  • 服务通常由一组原语操作来描述

3、协议——水平

  • 同等层次中,通信双方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 计算机网络同等层次中,通信双方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
    • 语法(syntax):表示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semantics):指出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 定时(timing):有关事件顺序的说明或者叫同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计算机网络定义

  1. 计算机网络是以实现远程通信为目的,一些互连的,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2. 计算机网络是把地理位置上分散的为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硬,软件,信息)的方式而连接起来,并且各自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之集合。
    • 计算机间通信的目的是为共享硬、软件、信息资源;
    • 各计算机功能独立,地域可以分散;
    • 计算机网络应具有网络操作系统。
  3. 计算机网络是一组相互连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4. 凡将具有独立功能的两个以上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 备和线路(或无线)将其连接起来,由功能完善的网络 软件(网络协议,操作系统等)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和信 息交换的系统,称之为计算机网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物理层

1. 基本概念

ISO/OSI 关于物理层的定义:物理层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过程)的特性,目的是启动、维护和关闭数据链路实体之间进行比特传输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可能通过中继系统,在中继系统内的传输也是在物理层的。

功能: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

研究内容(重点概念): 物理连接的启动和关闭,正常数据的传输,以及维护管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并行传输:至少有8位数据同时传输,计算机内部的数据 多是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距离较远的情况,每次由源到目的传输的数据 只有一位。成本因素,远距离通信一般采用串 行传输技术。

2. 物理链路

二个物理接口之间的一切(协议、规程、软硬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数据终端设备 (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

  • 必须包含: 输入/输出 + 传输控制
  • 用户终端、计算机等数字设备。 如键盘显示器、智能终端、手机(APP)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DCE, data circuit-terminating equipment)

  • DCE是数据终端与通信线路之间的连接设备,它相当于通信线路的终端。如:Modem
  • 为用户终端提供信号的变换与编码功能,以及建立、维持和释放通信线路的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物理层基本特性

机械特性: 规定接口所使用的连接器技术规格,如形状、尺寸、引线数及排列方法等

规程特性:主要定义各条物理线路的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即不同功能出现的顺序

电气特性: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范围

功能特性:某一电压表示何种含义。具体定义功能划分:数据、控制、定时和接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数字编码技术

研究数据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如何编码(变换)

基带:基本频带,指传输变换前所占用的频带,是原始信号所固有的频带。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

基带传输:在传输时直接使用基带信号。

  • 基带传输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传输方式,一般用低电平表示“0”,高电平表示“1”
  • 适用范围:低速和高速的各种情况
  • 限制:因基带信号所带的频率成分很宽,所以对传输线有一定的要求

1.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四种传输: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常见编码方式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mvCT2udH-1582788052770)(F:\Recent\MdFiles\photos\ScreenClip-1582787351133.png)]

1)不归零制码(NRZ:Non-Return to Zero)
原理:用两种不同的电平分别表示二进制信息“0”和“1”,低电平表示“0”,高电平表示“1”。
缺点: 难以分辨一位的结束和另一位的开始;发送方和接收方必须有时钟同步;若信号中“0”或“1”连续出现,直流分量难识别。
结论:容易产生传播错误。

2)曼彻斯特码(Manchester),也称相位编码
原理:每一位中间都有一个跳变,从低跳到高表示“0”,从高跳到低表示“1”。
优点:克服了NRZ码的不足。每位中间的跳变即可作为数据,又可作为时钟,能够自同步。

3)差分曼彻斯特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原理:每一位中间都有一个跳变,每位开始时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位中间跳变表示时钟,位前跳变表示数据。
优点:时钟、数据分离,便于提取。

4)逢“1”变化的NRZ码
原理:在每位开始时,逢“1”电平跳变,逢“0”电平不跳变。

5)逢“0”变化的NRZ码
原理:在每位开始时,逢“0”电平跳变,逢“1”电平不跳变。

3. 带通调制

调制就是让载波信号的参数根据调制信号S( t ) 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载波$ Acos(\omega t + \phi)$的三个特性:幅度、频率、相位,产生常用的三种调制技术,也称键控技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幅移键控法(ASK 调幅)

  • 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 调幅AM:就是把载波$ Acos(\omega t + \phi)$频率、相位作为常量,而把振幅作为变量

调频(FSK FM)

  • 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调相(PM)

  •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 一种正交调制 QA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